薛凯洲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历史教学中活动课的地位日益凸显。为真正发挥历史活动课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积极性,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活动课,具体包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活动课题目,题目设计生动有趣,内容体现层次性和深度,同时,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强活动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活动课 教学方法
历史活动课有助于学生对现有历史知识的挖掘和拓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探究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兴趣,也是对课堂历史教学的有效补充。新课程《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增加历史活动课的内容,是课程改革后教材体例上最为明显的变化。历史活动课的增加,既使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探索,又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更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历史活动课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流程,但如果不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盲目开展,往往就会影响活动课的效果,以至于影响以后的历史活动课的开展。因此,历史活动课应按照一定的流程开展。
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好活动课的题目
不同年级的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水平不同。在开展活动课的时候教师就应有所侧重。初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有限,由于年龄上的限制和学科知识的薄弱,开展活动课的难度相应较大。但是教师不能因为这种原因剥夺他们了解历史知识的权利,也不能因此而淡化甚至取消历史活动课。选好历史活动课的主题,同样会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选题时,应当以课本所学知识为基准,进行拓展和延伸。为了开展好活动课,可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征集学生关于怎么样开展活动课的意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设计,让同学们来选择自己心中的活动课内容。如可以以人物活动、历史知识、战争、文化等为活动主题。统计学生的意向,不仅为活动课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做好了准备,而且为下一次活动课的开展进行了铺垫。
二、活动课的题目要生动有趣,内容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地参与历史活动课,这样课堂气氛才能活跃,活动课的内容才会更加丰富。而选题时,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一看便跃跃欲试,想赶快参与进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比方说,初一历史涉及中国诸多朝代的疆域图,从秦的统一到清代版图的确立,如果开设以“中国历代疆域的变化”为主题的活动课,探究我国领土的变化,结合目前我国领海的纷争,分析两千年来历代疆域的变化情况的话,将是很好的活动。既能了解疆域的变化,又能增强学生保卫领土、爱护家园的意识。同时,我们的教材对这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开设《了解人民币,设计人民币》活动课,则通过展现五套人民币的变化来反映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的巨变,通过生活中的钱币的变化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合全运会在济南召开,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观察以前设计的纪念币,分析设计元素、年号、面值等,发挥想象力,设计全运会纪念币,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变化反应将建国六十年的发展变化,使历史课堂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变得有滋有味,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扎实。只有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历史活动课才能开展得生动有趣。
三、分组准备材料,确定活动的内容
活动课主题确定后,围绕主题要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内容来突出主题,丰富主题,而学生小组的课后准备,对分主题的探究要逐步地深入,做好各自小组的具体活动内容和完成相应的步骤,为总主题做好准备和铺垫。期间,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思路和方向,因为学生是活动课的主角,要多给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解决一些知识上的偏差,才能辉映历史活动课的主题。根据主题,多给他们介绍一些相关的教科书、通俗读物及有关网站,也是对学生课下知识的有效补充,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丰富视野,扩大积累。同时要指导每个活动小组之间相互帮助,多借鉴对方的思路想法,大胆创新,做到有的放矢。而在《了解人民币,设计人民币》活动课中,需要的“第一套人民币史料”,“一至四套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的不同”,“人民币中的趣闻”,“设计人民币的基本要素”等内容,各小组可以分头准备,查阅资料,相互补充,以发展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使活动课源于生活,服务于课堂教学。
四、活动过程中多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各小组将活动的内容进行集中展示,活动交流和探究是活动课中最重要的环节。虽然活动课以学生的活动参与为主,但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是活动课中必不可少的。老师要起一个引导作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甚至要超过学生各小组的准备内容。只有老师先丰富了自己,才能给学生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作为课堂的指挥官,教师要运筹帷幄,不能将活动权全部下放,让学生自主活动,而仅成为一个看客。活动课开始后,教师要明确本节课活动的目的、参与的状态、注意的问题、收到的效果等,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实现、落实活动课的各个环节。在各小组分主题的探究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落实、语言的穿插,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同时给予现场生成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也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的出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课上,不要拘泥于一般课堂的形式,要让学生大胆发言、发挥,不必追求像公开课那样环环相扣,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来发现、认识问题,进而共同探究,增强自豪感和收获感。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活动课来有计划地观察参与学生的进步、特长和不足,为以后的活动课的开展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活动课后学生兴趣的调查
一节活动课的结束,并不是一堂历史课的结束。它有可能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教师及时做好后续的调查、研究,对今后的历史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活动课发现自己准备上的不足,但更大程度上涉及今后活动课开展的形式和内容及课题的确定。一堂历史活动课,严格意义上不能完成相应知识的探究,解决历史疑问。在《了解人民币,设计人民币》活动课中,学生带来了五铢钱、开元通宝、民国货币等,无疑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远远我们课本中涉及的知识。对于一节活动课,如果大多数学生意犹未尽的话,就需要教师认识上的再提高、教学资源的再挖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更加有利于以后的历史教学。“适可而止”和“紧追不舍”,是对历史活动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教师的执著态度或许会影响到学生今后对待学习和人生的态度,在不经意间熏陶、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