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对策

2010-03-08 03:50文德义
关键词:村官考核培训

文德义,陈 松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一、引言

大学生村官计划前几年在个别省市进行试点,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推广。该计划是党中央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做出的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对于以“大城市带大农村”为基本特征,并且作为统筹城乡配套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而言,这一计划的顺利推进更具有示范效应。为根本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匮乏以及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重庆市从2008年全面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提出从2008年到2012年,每年选派2 000名本科毕业生到村任职,5年共计10 000名。为摸清现阶段村官计划实施的基本状况,我们对重庆部分区县的大学生村官现状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的时间是2009年7月23日到8月10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南岸、渝北、北碚、丰都、大足、开县、綦江等部分区县。为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由课题组成员对大学生村官和村民进行走访,同时结合个别访谈,对现任村官及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被测人员均为自愿合作,当场发卷、当场收回。对大学生村官共发放了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为93.5%;对村民共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46份,回收率为92%。

本次调查数据的统计工具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6.0。

二、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专业来源与从事工作状况分析

从图1看,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构成方面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类,其中管理学占23.5%,法学占25.7%,文学占13.9%,在农村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农学背景村官仅占7.5%,其他如工学、理学等自然科学类专业的构成人员比例明显较低。

走访和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村官的专业过多集中在人文社科类,其专业构成直接影响着村官们工作的开展及其效果,从图2调查在校期间所学专业与在农村作用的发挥的相关度看,认为专业对村官工作开展作用很大的仅有5%,而认为较低或很低的比重达40.6%,这一数据也间接折射出现阶段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错位并进而影响就业选择。正如表1所显示的一样,在问及为何选择大学生村官职位时,有28.9%的同学选择“就业压力导致城市求职难”排名首位,比如,我们在走访武隆县白马镇铁佛村村官马晓丽同学时,她坦言就因为现在就业压力大,自己来自农村,没有其他社会资源可资利用,只好选择村官。其次原因是“锻炼自己,为以后打下基础”占26.2%,真正因专业适合在农村发展而选择村官的仅占4.3%。

图1 专业状况

表1 大学生为何选择村官职位的原因

(二)大学生村官的任职现状分析

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现状调查显示,综合类的事务占据了绝大多数村官们的日常工作,比例高达73.3%,而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农村工作所占比重较低,仅仅达到4.3%和8%(见表2)。

应该说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展现状与重庆市农村改革发展的需求不完全相符,按照重庆市委组织部关于大学生到村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村官们的职责除宣传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外,还应该积极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能够指导农村产业发展以及扶贫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并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能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而实施现状并不让人乐观,在走访调查中不少大学生村官谈到自己是村支书或村长的秘书,主要工作是整理资料、撰写有关计划、总结和报告,很少直接接触农村实际问题,面对农村实际问题也无从下手;还有些乡镇甚至将大学生村官当乡镇干部用,直接把人分配到了乡镇政府部门,作为文书、安监或社保工作人员对待;也有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时间浮在乡镇,每个月仅一两天象征性地到村里去转一下,有的一年时间下来,连村里许多党员都不完全认识他们。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是村里任职,在乡镇居住,村民有事才上街找。这一点也可以从图3反映出的数据得到体现。由于条件的限制,仅有9.6%的大学生村官的食宿安排在所驻村上,另有57.8%的人食宿都在村所在乡场或集镇上,其他安排的有32.6%。村官们若不能做到进村入户,则无法真正熟悉和参与农村工作,基层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更是大打折扣。

表2 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

图3 大学生村官食宿安排

基于此,大学生村官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不高,自我评价为满意和较为满意的仅为40.7%,而绝大多数的自我评价较低(见表3),普遍认为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有的甚至认为自己在村中的地位就是“打杂”、“摆设”,无实事可做,原因可能与现阶段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定位模糊相关。

表3 大学生村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

当然也必须看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锻炼,大学生村官们日渐成熟,特别在工作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方面进步明显,对于村情民意也有进一步的认识。(表4)

表4 自身提高

(三)大学生村官培训现状分析

按照重庆市委组织部的规定,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必须接受岗前培训。据我们的调查,有57.8%的人参加过岗前培训,但还有42.2%的大学生村官没有参加岗前培训(见表5),由于多数大学生村官都对农村状况以及农村工作方法非常陌生,如果不参加专门的岗前培训以及适应性锻炼就直接进入农村工作其效果显然无法保证。就参加岗前培训的大学生村官在问及对培训的满意度时,回答满意和很满意的占59.2%,认为一般的占 31.5%,另有6.5%的被访者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见表6)。

表5 大学生村官参加岗前培训比例

表6 大学生村官对岗前培训满意程度比例

(四)大学生村官对未来的展望

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但吸引大学生下乡的普遍因素却是未来公务员身份和薪金报酬。在调查中对村官们的出路和前途是谈论得较多的话题,虽然有重庆市政府“兜底”政策的承诺,但他们还是担忧随着大学生村官数量的递增,就业压力会在两三年后集中爆发,一旦大学生村官们的签约合同到期不能兑现承诺,发现难以进入体制内如愿成为公务员,离开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图4表明在对“村官任职结束后出路选择”方面,有68.6 %的选择两年后会争取进入政府部门,继续留在农村或在农村创业的仅占17%。从访谈中了解到的情况和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当“村官”的动机非常现实,真正为扎根农村建设发展贡献聪明才智而来的非常少。而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加重了他们的担忧和弱化了留在农村创业的信念。

图4 大学生村官任职结束后出路选择比例

三、对策和建议

(一)注重农村的实际需求,在选聘过程中拓展大学生村官专业来源

如前所述,现阶段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专业结构直接影响着村官们的工作开展,虽然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在传达基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是有一定优势,但在如何帮助农民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则明显不足。因此今后在选聘阶段应更加注重所选人才的专业构成,特别是在现阶段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积极性高涨的前提下,(2008年,重庆大学生“村官”的录取比例是6∶1,2009年,这一比例已被刷新为16:1)[1]若组织得当,选聘中完全能够做到优中选优,选聘中对于涉农专业或者有农学知识背景以及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大学生应该优先考虑,以确保选聘大学生村官符合农村需求,能尽快融入农村生活,其工作也能得到群众认可和欢迎。

这一点从我们的直接调查中也能明显感受到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值非常高,尤其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望成为村民们的首选,认为大学生村官应具备先进的农村实用技术占45.7%和成为致富带头人占28.3%,懂得科学管理占21.7%(见表7)。希望他们能给农村带来农技、信息、市场甚至资金方面的服务。大多数村官能否成为农民的主心骨,工作能否得到承认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农民及农村的实际问题,由此,具备相应的农村、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将大学生的热情、基层农村的需求在选聘阶段有效结合,选聘具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为农民和农村服务是计划实施的关键一环。

表7 农村发展需要

(二)加大大学生村官们岗前和任内的培训力度

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换需要过程,而有针对性的培训极为重要,根据《重庆市大学生到村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每个进村工作大学生都应该得到岗前培训,以便新任村官们能尽快熟悉农村,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并明确要求建立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到村工作大学生培训基地。但从现有的调查情况看,培训的覆盖面及内容都亟待加强。要选择有经验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扶助大学生们尽快适应工作。因此,为适应大学生村官“传帮带”的需要,完全可以尝试建立地方乡、镇、村干部和农技人员对刚到任的大学生村官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机制,一如他们在校期间的“导师制”。

其次是有关日常在岗培训,由于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值很高,而大学生村官的能力才华的施展也需要渐进提高的过程,下派一段时间后必然会遇到各种工作、生活难题,因此如何设计针对性更强的在岗培训,以解决他们在任期间遇到的各种难题,进一步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要;让大学生村官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总结提升村官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若岗前培训主要是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人员,着重从如何开展农村工作入手;这一阶段的培训人员应主要由熟悉农村工作的专家学者承担,侧重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带领村民安稳致富和村官自身能力提升入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便捷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教育和辅导,促进其较快成长。这种要求同样是在岗大学生村官们的呼吁,在问卷调查中题为“党委政府在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作用上,目前应采取最重要的措施”一题的选择中,有近一半的村官们选择“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大学生村官尽快掌握农村工作方法”(见图5)

图5 党委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三)完善现有考核机制,准确评估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状况

考核是对大学生村官们既有工作的评价,也关系到今后的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考核机制既要保证大学生村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又使其聪明才智得到有效的发挥并能促进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最终保证基层干部人才队伍的优化。但我们的调查表明,认为我市现有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很有作用,能有效督促工作的仅占调查人数的24.1%,认为“作用不大,需要改进”的达48.1%,更让人吃惊的是居然有16%的人认为现在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见表8 )

表8 对于目前考核机制的看法

考核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主要体现在如何让考核更明确具体,有实际的操作性,因此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目标责任书设计方面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明确的岗位职责,清晰的工作目标,使村官们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责可究;二是管理目标尽可能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2008年发生在安徽凤阳辞退大学生村官事件中,辞退理由之一是因为“没有创业意识”,这一理由就显得比较牵强。从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看,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包括村民自治水平的提高,农民民主权益的落实,农村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因此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施展才华的空间十分广泛,对大学生村官们的考核机制设计,就必须立足于农村工作的实际状况来明确相应目标及职责。

按照现有的考核机制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日常考核由乡镇(街道)党(工)委负责,委托村党组织具体开展,主要考核到村工作大学生日常工作表现。在现有体制下,我们认为日常考核应加重村民意见的权重,毕竟村民是大学生村官们工作开展状况最直接的见证人和监督者,考核机制的透明公开既是对大学生村官的爱护,也是具体落实村级组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形式。而在年度考核中应注重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的综合考评。大学生村官们毕竟刚刚步入农村,事业也刚刚起步,若仅仅关注其工作的最后结果可能无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关注其具体工作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若发现其工作或某项具体计划中存在的缺点或错误,应及时指出并改进,只有通过实际的工作过程锻炼并积累经验才容易上升为一种理性的认识。为此,建议给刚进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其入门的导师,这样也便于对其工作的具体指导和考核。考核的目的不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客观描述,更重要的是找出差距和不足,促使其不断进步,增强大学生们在村工作的信心。

(四)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措施,构筑长效工作机制

在现今就业压力增大的前提下,不少大学生看重的是政府承诺的公务员指标和薪金报酬,今天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火热局面与党和政府的引导、媒体的积极推进、大学生的热情参与密不可分。要达到该计划的目的,有必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以形成可预期的长效工作机制,这种保障现阶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任职期间的报酬必须严格兑现,大学生村官待遇水平与当地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水平大致相当是政策的承诺。我们的调查表明,对统筹的工资部分满意度相对要高些,有25.7%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工资待遇高或者合适(表9),而对区县自行解决的津贴部分,仅有18.2%的人表示满意,另有36.9%的人明确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表10)。从地域看,主城区或近郊区县的大学生村官们对薪金待遇相对满意并表示能按时足额发放,而偏远区县相对较差,一些应由区县承担的津贴部分未能按时足额发放,待遇的差距和不能及时发放影响了部分村官们的工作情绪,严格兑现既是政府公信力的展示,也是村官计划顺利实施的现实保障。

表9 现有工资待遇

表10 津贴补助发放

其二是大学生村官们的出口要真正畅通。今年是我市村官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即将面临第一批村官们的退出和承诺的兑现问题,按照《重庆市大学生到村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到村工作大学生工作满两年,经考核合格可按规定程序正式录用为基层公务员,应严格按照《暂行办法》规定进行考核录用,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出现了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辽宁省新民市出现了10多名任满大学生村官到北京上访事件。这类事件的出现对全面推进村官计划是有害无益的。

从更长远看,城乡统筹发展是长期发展目标,能达到多赢格局的大学生村官计划还应逐步探索从政策鼓励到制度激励的转变,政策因其灵活多变而让人对未来的预期降低有可能寻求短期行为的利益最大化,而成熟的制度作为重复性的互动模式,因其明确公开和持续性能给人们以合理稳定的预期,这种激励方式才能给农村注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市现有政策中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设计中与《公务员法》规定的“逢进必考”原则的冲突以及基层公务员的吸纳能力都决定了现有政策的调整是必然趋势,任何波动都直接影响现任以及未来村官们的选择,从制度方面构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保障机制,既能给大学生村官们以稳定的预期也能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还能为全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提供示范,长效机制的构建应成为政府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 侯露露.“村官”成大学生就业热选:下基层以后怎么办[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1/14/content_10653367.htm.2009-03-2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82.

[3] 王维博.村官也上访[J].中国新闻周刊.2009(27):46-48.

[4] 许文胜.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途径探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151.

猜你喜欢
村官考核培训
唱村官
培训通知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内部考核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