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华
(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消化科 江苏徐州 22100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发病率高。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许多学者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电活动异常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内脏神经性增高有关。近年来FD的治疗除促动力药物外,还使用改善心理障碍药物治疗。我们采用新型的三环类抗焦虑抑郁合剂黛力新联合胃肠动力药治疗32例FD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92例患者均为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患者,本组62例患者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31~65岁,病程12个月~6年。治疗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27~65岁。平均42.6岁;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4~64岁,平均41.5岁。FD患者诊断参照罗马Ⅲ标准:(1)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反复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等症状>6个月,近期3个月持续有以上症状,经胃镜及肠镜检查排除食管、胃及结肠的器质性病变;B超及肝功能检查排除肝、胆、胰器质性病变。(2)无腹部手术史。(3)入院前使用H2受体抑制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剂>6周效果不佳者。
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治疗,莫沙比利5mg,每日3次,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4周;治疗组除服用上述药物外,加服黛力新10.5mg,每日2次,疗程4周。莫沙比利片是成都大西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黛力新是丹麦灵比制有公司生产。2种药物均于餐前30m in服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其他对消化系统有作用的药物。服药4周进行疗效评价。治疗4周后复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
(1)按临床3级标准评定总体疗效:显效:治疗期间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反复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减轻或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2)观察治疗前后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变化。
采用χ2检验。
表1 2组疗效比较
2组疗效比较见表1。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嗜睡、头昏症状。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精神心理因素在FD发病机制中受重视。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发病率高,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1/3,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1];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多数研究认为,精神心理作用在FD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有学者报道[3]FD患者80%以上的有精神抑郁、焦虑、神经质等精神症状,在这种状态下,胃的运动功能与分泌功能减弱甚至停止,肠蠕动可呈抑制状态。而FD的症状反过来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两者互为因素,使疾病难以治愈。近年来,大多FD患者经用黛力新抗抑郁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黛力新为新型的三环类抗焦虑抑郁合剂,含三氟噻吨、美利曲辛,能抗突触后膜的多巴胺受体,提高突触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调整中枢神经功能,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同时也减少锥体外系症状和抗胆碱能副作用的发生。从本文结果看,在FD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与FD常规治疗相比总有效率明显增高,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与文献报道[4]疗效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莫沙比利等常规治疗联合黛力新治疗FD疗效明显优于莫沙比利等常规治疗,故用莫沙比利等常规药物治疗FD效果不佳患者,尤其伴有焦虑、抑郁表现时,可加用黛力新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柯美云,张淑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1):7~8.
[2]钱家鸣,吕红.心理社会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疾病[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13:342~243.
[3]彭丽华,梁浩.抑郁症与消化道功能性疾病[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7):601~602.
[4]郑枚,叶慧康.黛力新佐治功能性消化不良闻效评从[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3):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