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宾,1984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1999年被评为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现任天津静海县第一中学校长,多次主持或参与天津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的评审和高考数学命题工作。发表和获奖论文近50篇,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转载。
“导学案”设置的问题简单,缺乏挑战性;以题代替知识的探索过程,缺乏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内容处理的详略程度、教学节奏的有效掌控、组织学生自我探究的策略方法有待提高。
“导学案”教学法是教师使用很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可充分展示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法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导学案”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导学案”使用中存在的误区
1.设置的问题简单,缺乏挑战性。具体表现为:一是设置的问题简单,没有吸引力。有的教师所设计的“导学案”只是按照教科书的自然顺序,甚至将教科书内容进行简单的挖空,学生只要按照教科书填空即可,是对教科书知识的简单翻版和再现,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使得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不佳。二是设置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深刻性。有的教师“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按照学生的实际和新知识的探索特点,该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删减、更换或过渡性补充等整合行为没有有效进行,设问点也不是针对新知识的关键点、学生的薄弱点和学生的易混点,各问题设置得缺乏层次性,或偏难,或偏易,重点不突出,难点也未突破。三是设置的问题跨度缺乏适度性和创新性。有的教师“导学案”设计的问题相对于学生的学习实际跨度或大,或小,若问题跨度设置得过大,使学生感觉高不可攀,不利于大多数学生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有效探究中,容易挫伤学生的探索积极性;若设置问题跨度过小,一方面使学生不用经过过多的思考就得出结论,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使完整的问题被拆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新知识整体的全面把握。
2.以解答问题代替知识探索过程,缺乏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有的教师在利用“导学案”方法进行新知识教学时,过多地关注对新知识的巩固训练,而忽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学习过程,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新知识探索一带而过,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展示和解决各类问题上,致使教师的“导学案”呈现出以探索问题和解决方法为主,淡化了体现新知识的生成和探索过程,使得学生不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致使学生对新知识掌握不牢,即使强化了解题方法策略,最终由于基础知识的不牢固,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3.“导学案”课容量需要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有待加强。有的教师由于对导学案教学容量把握不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处理的详略程度、教学节奏的有效掌控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的策略方法等教学艺术性还有待于提高。
二、使用“导学案”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导学案”的设计方法。“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教师设计的这份“导学案”,引领学生在完成其中所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由此看“导学案”的设计水平是影响导学案教学的关键。下面就“导学案”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说明如下。
一是尊重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基础与学习实际。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设计适当的内容和方式,包括通过事先设计好的有关检测学生对今天所要研究的知识掌握程度的题目,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研究新知识奠定基础;其次在设计探索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多用换位思考设置问题和台阶,多想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需要怎么引入,可能出现哪些问题,都有哪些应用形式,又有哪些思想方法,哪个是最根本的方法,设计哪些题目让学生训练,其中学生可能在哪些地方出问题,都出什么问题,怎么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特别是在设置启发性问题时,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递进层次的办法,围绕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提炼要点,对易错易混点和应用形式进行重点强调,以突出重点,强调弱点,增强“导学案”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二是体现新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应充分展示新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是怎么发现的,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得到解决的全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探索发现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三是重视对学生的引领。教师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除了引领学生掌握新知识外,还应借此机会,引领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反思,探索过程方法和应用形式与解决方法的反思,适当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延伸性问题供其课后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导学案”的应用技巧。好的“导学案”只有靠优秀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预想的教学效果,这说明“导学案”的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下面就“导学案”的教学技巧叙述如下。
一是时机的把握。使用时机的把握,什么时间发给学生,发给学生让学生干什么;介入时机的把握,在学生探究时,什么时候提问学生,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个询问回答,还是让学生集体研讨后再让学生回答,在学生思考探究受阻时,教师什么时候介入,等等,这些都属于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是详略处理的分寸。学生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异的,供学生探索的问题也是分难易的,学生出现的问题也要看是重点还是非重点,是大多数还是个别少数的。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把握好学生问题的详略处理分寸,不能出现由于照顾个别性非重点的问题而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详细教学,造成有效时间的浪费,但并不是说对个别问题视而不管,而应采取其他方式进行补救。
三是教学节奏的掌控。在利用“导学案”教学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探究、所有的习题都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做,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那些比较简单的环节可以加快进度,对那些学生问题较大、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应放慢速度,必要时教师还要有意引导学生暴露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节奏的有效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