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视阈下的高职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

2010-02-18 06:46徐华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融合

徐华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7)

组织文化视阈下的高职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

徐华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7)

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高职院校办学要实现与就业市场的“零距离”对接,就必须使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充分融合对接。本文在比较分析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借鉴组织文化理论,强调学校文化应注重外显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并提出了高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途径和方法。

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对接

“组织文化”、“校企文化”的界定

作为组织文化研究的权威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埃德加·沙因(Elgar H·Sohem)指出,组织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企业、学校、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等组织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它反映着组织成员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特征。组织文化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其核心是一种共享的价值观。

高职院校文化经历了从“校园文化”到“学校文化”的过渡与转变。“校园文化”是静态的地域概念,往往指学校价值的外在表现,内涵较窄,有时变为“校园环境”、“校园活动”的代名词。“学校文化”则强调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内涵丰富,是一种具有发展意义的动态的概念。区别于校园文化的“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氛围说”等较单一的内容,学校文化除了包括校园文化的内容外,还包括学校中心工作的载体,即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外化,更加注重学校群体成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加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本文提出的“校企文化”的概念,即“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缩写。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因此,校企文化建设不仅具有组织本体的意义,还会经由辐射和扩散,使文化感应力穿越组织“围墙”,影响更广阔的文化领域。借鉴组织文化的理论,在高职教育本体论下探讨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与对接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的基础

高职院校以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培养任务。高职院校办学与就业市场要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高职学校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要充分融合与对接。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目标、共同价值观、企业作风、行为规范、企业伦理、企业形象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的生产力。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属于不同的组织文化,但企业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开发和人才储备需求上存在一致性,从而使两者的文化实践活动具有同步性、相通性、互补性和可操作性。

实施主体不同,但核心价值具有同质性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各有不同的实施主体,但所反映和遵守的价值准则是相同的,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学校和企业的共同核心价值观。在组织(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同时,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两者在终极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和同质性。

追求目标不同,但功能体系具有协同性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最高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追求是的社会效益。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直接目标,但文化的作用具有协同性,都具有推动促进作用、协调作用、凝聚作用和教育作用。

注重方式不同,但实施效果具有相似性学校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注重过程,倡导的是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而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倡导竞争、业绩、服务,强调规范和纪律。但两种文化的实施效果却具有相似性,都是通过本领域内无形的文化力量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起着导向激励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组织文化理念下的校企文化构建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同具有的价值体系,可看作由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内容构成的同心圆体系,这三个同心圆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共同构成组织文化结构。

从组织文化的器物层看,校企文化应注重外显文化的构建器物层是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组织创造的物质文化,是形成制度层文化和精神层文化的必要条件。外显文化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形态存在于学校文化中,是表面可见的物质形式和可观测行为。因此,要将企业文化中物质形态的部分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如校园环境的设计、校园建筑群的设计应突显企业化特征,以知名企业名称来命名班级,以知名企业的文化标语来装饰校园环境等,处处体现学校文化的企业化特质。

从组织文化的制度层看,校企文化应注重制度文化的构建制度层是组织文化的中间层,对组织和成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是组织成员在共同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层文化要求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制度形态存在于学校文化建设中,外延可扩大到许多不成文的规定和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适当引入企业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工作规约等,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突显职业性特征。

从组织文化的精神层看,校企文化应注重精神文化的构建精神层是组织成员共同信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精神面貌,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器物层文化和制度层文化的基础和原则。精神文化又称为隐性文化、深层文化、软文化等,是对学校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是需要长期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要将企业文化中的企业愿景目标、企业伦理道德、企业精神、企业运营哲学、企业理念等渗透于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以关心人、实现人的全面素质发展作为终极价值,注重隐性课程设置,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的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构建校企文化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资源与结构的转变,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实施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与“零距离”融合,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倡导、积累、筛选、提炼形成的,企业的理念、制度、形象等聚合形成企业行为规范和独特的风格模式。高职院校文化只有在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既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又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发挥文化熏陶人、感化人、教育人的功能,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

以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切入点,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高职教育是一种贴近社会和企业实际的教育,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按照企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实际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以拓宽就业渠道。在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中,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师生走进企业,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顶岗实习、实习实训等形式,了解岗位职责,接受生产一线环境的感染、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在实践中拓宽知识视野、增长能力才干,在企业文化氛围中成长、成熟,逐渐成为“准职业人”,实现校企文化的融会贯通。

以引入企业文化元素为着眼点,实现校企文化对接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企业形象、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五个方面,在校企文化融合中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引入企业文化元素,逐步培养学生实干意识、奉献意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宽容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中,可以邀请企业家、企业技术骨干走进校园,通过举办讲座、专题辅导、文化论坛等形式,将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融入学校文化氛围,渗透在教学内容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实现校企文化的“零距离”对接。

以校企紧密型合作为落脚点,实现校企文化的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共同研发产品、设计项目,加强访问工程师、企业教授的双向流通,实现师资、物资、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共享共通,创新深层合作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

以双方的可持续发展为互动点,实现校企文化的“双赢”企业文化在实践中为学校文化提供物质、组织制度保障;学校文化又为企业文化提供智力、精神的可持续发展支持。企业利用资金和设备优势,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成立专业发展工作指导委员会等,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则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业务培训,发挥育人作用,关注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校企文化在长期存续和发展中可实现互利互惠的“双赢”效果。

高职校企文化的融合与对接已成为高职院校文化发展的趋势,既要将企业文化去粗取精,将优秀的成分纳入学校文化氛围中,又要突显学校文化教育人、熏陶人、关心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物质文化中加强职业性特质,在制度文化中强化管理绩效、规范管理体系,在精神文化中强化职业伦理道德、职业素质养成。校企文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与对接,就要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相互渗透,以打造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林坚.企业文化修炼[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2]赵光忠.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沈小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化构建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4]李宁.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08,(1).

G710

A

1672-5727(2010)03-0127-02

徐华(1977—),女,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心理学。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思政研究会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与双向实践》(课题编号:SGSY2009YD249)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融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