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维洋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36)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蒙维洋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36)
能力本位思想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关注与认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日益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普遍共识。但在实践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着主观臆断、盲目操作、参与不均、教师缺位等问题。因此,应分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从职业能力意识、本质特征、目标制定、教师职业素质、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加强和改进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
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质是教师在职业情境中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中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个体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形成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已成为普遍共识。但毋庸讳言,在实践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观臆断,急于求成一些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往往疏于设计。未对专业特征、企业行业与市场职业需求、岗位职业能力等做认真分析就匆匆设置课程门类;未对课程教学内容、职业能力结构做深入思考,就急于列出教学模块或教学项目;不顾课程性质和学生实际,频繁地组织学生下车间、进实训室,并美其名曰能力锻炼,使学生疲于应付。凡此种种,无可避免地导致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低效甚至无效。
盲目操作,无果而终有些教学内容尽管是教师殚精竭虑、精心设计的,但在这种周密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理解,虽然在教师的要求下就教学项目进行操作,但实际上是依葫芦画瓢,甚至乱搞一通,课堂教学结束做总结时,往往不知所云。诸如此类的职业能力培养,形式上是到位了,效果则无从谈起。
参与不均,徒有虚名首先是教师参与不均,有一部分教师游离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制定之外。其次是学生参与不均。一些学校的职业能力培养虽然精心设计,但存在学生参与度严重不均的问题:学习成绩优秀或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或动手,其他学生因很少有机会参与而懒于思考、懒于动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参与的学生往往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课堂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放而不导,教师缺位在一些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都在认真参与,但教师却不负其责,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学习。事实上,由于学生存在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别,离开教师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启发。因此,教师的缺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
二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未能把握职业能力培养的精髓什么是职业能力?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许多教师对此认识模糊不清。在一些教师看来,所谓职业能力培养,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将授课地点由教室搬到实训室、车间,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动手操作,学生的独立性和动手操作是最重要的,教师最好的策略就是少作为甚至不作为,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个综合范畴,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等。然而,类似的认识使得职业能力培养在实际中很难操作,有的理解太偏激,与职业能力培养初衷不相符,有的理解太宽泛,重点不突出,因此达不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调研范围太狭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制定需要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涉及教师、学生、企业管理人员与一线人员、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与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但在实践操作中,调研材料往往只来自当地少数几家企业的少数人之手,有的教师干脆从网上下载缺乏可靠性的调研材料,更有甚者,靠拍脑袋凭空捏造。凡此种种调研方法,势必影响目标制定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分工不明确,合作意识缺乏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制定是一件大事情,靠少数教师不可能完成,需要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这势必涉及分工合作的问题。在实践中,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随心所欲、简单化地进行,或是蜂拥而上,就整个内容开展调查、分析和起草,或是各自独立,缺乏衔接与配合。在调研的类型、地域、对象等方面也缺乏具体的统筹安排。在进行分析研讨时,性格外向的教师频频发言,侃侃而谈,其他教师往往插不上嘴,被冷落一边。
教师自身能力欠缺一方面,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欠缺。职业院校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师范院校,精通教育理论知识,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缺乏,动手能力较差。来自企业一线的人员动手能力强,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匮乏。真正既懂理论,又能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很少。另一方面,教师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差。有些教师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与他人合作,而有的教师合作愿望强烈,但往往缺乏良好的协作精神,尤其是缺乏群体中的交往技能,良好的合作意愿难以转化成合作实践。这种缺乏合作意识、不愿倾听、不懂商榷等现象的存在,也成为阻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之一。
评价不到位首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制定缺乏明确要求。职业能力目标是什么、需要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实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均不清楚。这样,在制定目标时,未免会出现做到多少算多少的情况。其次,课堂教学目标或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听取学生小组总结汇报时,许多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常常有重个体、轻群体的倾向,常说“你说的真不错”、“你做得很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容易使学生觉得所有的功劳都是发言同学的。此外,一些教师对职业能力评价还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偏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尤其是忽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习惯、合作意识、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与方法的欠缺和不到位,势必会大大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
要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培养职业能力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是学生的向导。教师首先要树立职业意识,并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策略,引导学生多为集体着想,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独立思考,勤于动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形成职业能力意识。
把握职业能力的本质职业能力研究的相关内容很多,包括职业能力的概念、职业能力的分类、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模式、职业能力的评价等。研究者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对职业能力进行了界定,并考虑到了一般知识、技能和态度与具体的职位或工作情境的结合,具有合理性。然而,职业教育领域的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与职业活动的相关性上,并不涵盖所有的职业领域,职业能力所针对的“职业”有其特定涵义,直接对应的是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密切相关的岗位。这些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能够胜任一定的职业任务,并能直接影响职业活动的效率,从实施教学的角度讲,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鉴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质是教师在职业情境中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中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个体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完成工作任务,形成实际工作能力。
深入调研,准确定位要坚持“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的理念,由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主,组织教师、劳动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共同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考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岗位工作过程,对应各工序,整理课程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设计技能训练项目,将相关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项目加以集成,按照工作过程排列,形成以工作过程为逻辑的、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
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高职教师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勤于学习,在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努力使自己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实际操作。教师要敬业,要有创新意识,要到实习基地、车间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跟踪调查,管理实习学生,了解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要学会引导,在教学之前,要向学生说明学习任务与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巡视,学会倾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引导与解答。教师还要学会合作,要主动与同事交流思想,商榷问题,分享经验。
构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分析课堂职业能力素质要求,建立职业能力达标体系,并据此考核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素质拓展等教育教学活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际效能,在每一学习任务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要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即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个体,还应评价小组乃至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要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即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例如,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间评价等等,可将笔试与面试、上机操作、机器控制、情境测试等相结合。教师的评价可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得到提升,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并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热情,发挥更大的创造潜力。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庞世俊.职业能力概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3]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4).
[4]王效杰.我国职业能力教育的反思与建言[J].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G715
A
1672-5727(2010)03-0072-02
蒙维洋(1974—),男,江西玉山人,教育学硕士,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