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倩,陈 静
(江苏省邳州人民医院门诊部,江苏邳州 221300)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病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而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倾向。由于发病隐匿,一旦发病,治疗困难。若发生神经损坏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以椎板成形术式为常用,目前又以单开门方法应用最多。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经后路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疾病患者7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报道如下:
本组73例,男41例,女32例,年龄51~74岁,平均65.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7年,平均6.9年。颈椎病诊断标准符合吴在德等的标准[1],所有病例术前均经系统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CT或MRI检查证实有颈脊髓或神经受压。
经后路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治疗指征是无移位的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 脊髓多阶段受压者,或黄韧带肥厚及骨化对脊髓构成明显压迫者。
X线摄片、CT或MRI检查;骨密度测定;血、尿常规,心电图,血液生化,心肺功能检查;因本组年龄较大,故积极治疗并发病。
1.4.1 围术期护理
入院后详细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后,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手术室护士深入病房向患者介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了解手术的优点、方法、安全性,用安慰、鼓励性语言多与患者交流,讲述椎板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简述该手术的方法步骤,使其消除顾虑,并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手术的亲身感受,解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的心情,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和护理。完善各种必须的实验室检查,抗生素、麻醉药物过敏试验;进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术后便秘导致腹压增高,引起心脑疾病的复发。
1.4.2 手术方法
在全麻或局部麻醉下进行,颈后做正中纵切口,逐层解剖,暴露压迫阶段的椎板及关节突关节,有关节突绞索可撬拨或切除部分上关节突的方法进行复位。在压迫较轻的一侧椎板根部开槽呈“V”形,对侧咬断,撬开椎板减压彻底后固定棘突。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1.4.3 手术人员和器械物品准备
手术安排在超净化层流手术室,备有可透X线的骨科手术床,C型X线摄片机,骨科常规器械1套和专用器械1套。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上岗前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各种骨科器械名称、规格型号及生产厂家,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和器械的使用,术中配合技术娴熟。
1.4.4 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填写
我院为维护好患者权利和用法律保护自己,设计了手术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血型,便于随时核查,特别列出手术患者的序列编号,便于术后统计和整理;在术前访视栏,详细记录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原发疾病、特殊要求、特殊器械和体位要求、药物过敏情况等;术中护理情况栏,记录静脉穿刺、导尿、体位、标本及引流等;器械核对栏,记录器械是否正确,灭菌监测等;器械护士、手术护士、巡回护士各自签名。
1.4.5 巡回护士配合
1.4.5.1 手术体位 采用俯卧位,手术需要获得满意的暴露,故将头屈曲使颈曲得以伸展。先用软垫将患者垫起,肩垫平手术床前缘,用手术头架将头适当屈曲位固定于手术床前方,然后将手术床备板摇高15°~20°,利用身体重力的反牵引力拉开椎间隙。臀部用宽布带向头部固定,避免身体过度下滑。两臂置身体两侧向后方牵引,但牵引带不可过紧,以免影响手部血液循环。
1.4.5.2 保持良好的照明和吸引器畅通 根据手术步骤所需及时调整灯光,保证术野照明。由于术中需咬除椎板,少量渗血即造成术野不清,易误伤颈髓。术中应保持吸引器通畅,每30分钟呼叫询问患者1次,这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
1.4.5.3 洗手护士的配合 由于手术需在椎板开槽、开缝和植骨,需要球钻、椎板咬骨钳、开槽咬骨钳、棘突打孔钳等专用器械,护士要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术中需显露颈脊膜,有可能出现硬脊膜撕裂,因此术前应备足带线棉片和无损伤脊膜缝线。由于手术半打开椎板,术野深,术腔窄,洗手护士手术前后均应和巡回护士认真清点物品,以免遗留腔内。具体做到术前、关腔前后和手术结束时2人4次清点。并且详细填写在护理记录单上。
7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中无大出血,全身各处无压疮,呼吸道通畅。在出院时的术中护理满意度调查单项调查中,71例满意,2例基本满意,满意率为100%。
后路椎板切除间接减压到前路直接减压,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很大进展,而后路手术降为前路手术的补充治疗手段,但是并不因此而丧失其应有的治疗地位,在某些特殊颈椎疾病引起脊髓广泛压迫症、椎管肿瘤仍选用后路手术。
压疮发生的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营养等。外科患者由于围术期各种原因,如手术时间长,术中不易变化体位、难以观察皮肤情况;术后常因创伤、被动体位、疼痛、带管多、渗血渗液、大量出汗等导致皮肤受压时间长、剪切力增加、潮湿度高及机体营养不良,因此发生压疮几率较高[2]。后路颈椎椎板成形术因体位的关系,患者术中长时间的俯卧位,不能改变体位,极易压伤颜面软组织。如颜面向下可能压伤两颧骨;长时间压迫眼球,严重可造成失明[3];有发生眶上神经和尺神经损伤的可能[4];还应注意膝关节的皮肤受压,男患者应注意阴茎和女患者注意乳房的压伤。李晓慧等[5]研究显示压疮的多发区以外科为首,占24%。因此,尽量采用局麻,术中30 min询问和检查患者1次,有无不适感或局部压痛,及时予以调整预防压伤。
颈椎椎板成形手术复杂,四肢血管的穿刺皮条,身上各种监测电极的电源导线,还有吸引器和电刀的管线等,在摆放体位前应整理固定好,避免手术中移动滑脱,或患者翻身压迫影响管道通畅。翻身时不要移到受压部位。护士巡回时要注意避免绊拖各种管和线影响手术。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81-885.
[2]夏荣,龚敏,宋小莲.风险护理在预防围手术期患者难免性压疮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杂志,2009,8(10):65-66.
[3]刘海英,周殿阁,胡其翼,等.俯卧位脊柱手术后眼部并发症2例报道[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2(6):414.
[4]周亚昭,华薇.脊柱后路手术体位护理的难点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2):1126-1127.
[5]李晓慧.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