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
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高洁
10.3969/j.issn.1671-489X.2010.31.159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亿万人民为之无比自豪和骄傲。党的十六大又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在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它的表现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基本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处于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小康社会的高级阶段,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它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更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是人的全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其目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0年,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个小康是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较高标准的小康是指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 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共同富裕的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在消除城乡差距方面,农村劳动力比重将从2002年的50%下降到30%。精神文明的小康特别注重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说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指标。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个方面。
党的十七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党和政府更重视民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温家宝总理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通过奋斗和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困难很多:全国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很多,许多脱贫的人口有返贫的可能;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人均资源不足;教育、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全国人民长期进行艰苦奋斗,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在经济方面,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使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台阶,坚定不移地实行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发挥城市和发达地区对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2)在政治方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实施,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党的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全党全民的学法、遵法、守法意识。完善村民、居民自治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发言权。
3)在文化方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在社会方面,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帮助和扶助弱势群体,完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使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要促使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切实改善民生。
5)在生态方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均收入的同时也同样要提高人们的素质,规划好生活的方式,建设好家园,形成人人环保、人人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是使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更多的人看来,全面小康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富裕了,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全面发展了,作为社会的主体,人的价值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全面小康其实标志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我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巨大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这辆时代列车之所以跑得快,就是因为走对了发展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姜家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