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

2010-02-18 04:46:46凌宝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1期
关键词:新知交流情境

凌宝霞

1 前言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学生本身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沟通思想情感,促进人际交往,而语言学习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受情感态度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2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及目标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对本族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基本的情感可分为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等;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1 情感对记忆的影响

学生如果萎靡不振,毫无兴趣地学习教材,那么记忆的效果就会差得多;当任务完成,学生内心受到触动的时候,记忆效果就会好得多;当学生觉得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且由此引起愉快时,对于识记教材就会有更好的效果。这就是说记忆力与人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2.2 情感对思维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3 英语情感教学策略

3.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Rogers(1983)提出:成功的教训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氛围。俗话也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英语教师首先要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课堂外,教师要了解和尊重学生,教师可利用档案、家访、与任课教师交流及和学生谈话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情绪,使学生能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

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用愉悦的神态、期待的目光和亲切的语气来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些肯定和鼓励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对于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原则性错误,可以采取容忍态度,务必要避免逢错必纠,一再打断学生发言会使学生觉得因说错而丢脸,心理上承受压力。没有勇气面对这种“失败”的学生逐渐选择尽量不开口,用沉默不参与来避免可能的挫折,同时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信心。

3.2 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习潜力

在明确学习目标和激发学习动机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多种感官进行自主学习。情景教学使用的语言更接近学生,更接近生活,内容更直观,更易被学生吸收。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通过语境激活背景知识,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过程既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也可以将新知识直接置于情景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接、更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如设计预测性问题,预测指在阅读前让学生观察插图、看课文标题及课文出处、写作时间、开头与结尾,根据获得的信息预测课文内容,这容易造成“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很快将学生带入情景,以顺利进行课文教学。

3.3 组织交流讨论,形成合作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理念。英语的“情景教学”“活动课教学”以及现在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合作。通过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内容上,积极给他们创造合作的空间,多开展分组活动(group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在各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另外在合作形式上也要有变化,有时笔者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带动;有时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就让他们自由组合;有时又把男生和女生进行不同的组合,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师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

再者,教与学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也要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动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及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如课前的Free Talk和Duty Report,不失为很好的教学环节。情景的设置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这时,教材是脚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担任的“导演”是发动者、组织者,又是参加者和评判者。在对话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热情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充分肯定他们在口语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学生之间的交流、参与,可增进学习主体意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可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交流,形成合作气氛,获得交际的乐趣。

3.4 情境互动,探究创新

在导入新课后,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师生、生生互动,从而在输入新的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互动中主动探究理解新知识,体验成功的情感。在创设语言情境时,不但要考虑新的语言输入材料,更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基础及情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适宜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输入的新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态势,充分准备去感知新内容,并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准确地理解、成功地使用新语言。

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入手,创设情境,呈现新知,激发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营造事实情境,引入新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求知欲望;从学习中的疑难或困惑入手,设置疑境,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展示新知,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发展入手,建构悬境,激起猜想,并利用学生急于评价的心理,呈现新知,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好的情境设计都离不开问题链,随着问题的层层展开,学生不仅获得语言新知,更发展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同时问题链还是有效调控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新知交流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新知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生活新知
好日子(2022年6期)2022-08-17 07:14:54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知
百家讲坛(2009年8期)2009-05-13 08: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