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炭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2010-02-18 02:50赵金录郭晓娥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产学研院校人才

赵金录 郭晓娥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山西 阳泉 045000)

地方煤炭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赵金录 郭晓娥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山西 阳泉 045000)

通过分析当前地方煤炭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政府介入产学研合作,构建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以“煤”为切入点,以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为运行保障,发挥区域优势和学校本身的优势,以有效解决地方煤炭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地方煤炭类高职;产学研合作;模式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地方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我校依据地域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办学理念,2002年明确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方向,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经过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规模效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扩招引发的教学条件矛盾突出,实验设备缺口较大,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政府投入少,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条件不完善,成为制约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瓶颈”。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多渠道培养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依托产学研合作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力争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发展探索一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路子。

地方高职院校的职能和产学研合作现状

地方高职院校的职能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职能和独有的特殊职能。具体如下:(1)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职能。这是高职教育的主体职能。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又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及教学型大学培养的是第一、二类的学术型人才、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培养的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经济学家等的后备人才;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培养的是工程师、管理人员等的后备人才。其工作是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设计、工作规划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特别是地方)培养的是第三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主要从事应用实际操作,将设计、规划转化为工程、产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2)应用性技术研发职能。地方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应用性研究,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没有一定的应用性研究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就会缺乏应有的实力和后劲。(3)普及推广型社会服务职能。地方高职院校从事地方的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作用。

地方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实践和研究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历程经过了 “民间探索期”、“全面推广期”以及今天的“快速发展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普遍遵循的人才培养模式。地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山西省东部边远山区的高职院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依托校企合作优化办学条件。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更为企业和高职院校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地方高职院校的职能在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日趋体现。

煤炭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学研合作在观念与认识上越来越受到局限,出现了联系与合作不够紧密的现象 高校教学、科研和服务三大功能都是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根本目的开展活动的;而企业的根本目标则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生产受人们欢迎的物质产品,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而开展活动,强调经济增长,强调价值规律。因而,双方在合作中都带有各自明显的利益色彩和目的性。企业则普遍存在着短期行为。

合作双方管理体制不健全 合作双方都存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问题,实施中的许多具体问题无法解决;到目前为止,政府尚未在人事、财务、奖励等方面出台一些倾斜性的鼓励政策和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合作双方的积极性。

外部环境相对较差 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另一大难题是科研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高职院校对企业的产品、工艺、设备以及对市场需求缺乏了解,科研针对性差、工程化能力差,因而大多只能产出“试验型”或“技术型”的成果。与企业需要的“生产型”、“市场型”成果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造成技术供给与需求的脱节。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陈旧 没有突出职业院校的“实用性”技能训练特色,“原理课”、“概论课”过多。实践教学环节不突出,很多实践教学往往是演示性实践,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做。导致的后果是,培养的学生在理论上不能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专业技能又不如中专生、技校生。

地方煤炭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建立政府介入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政府是产学研合作体外部最直接、最经常、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在和谐互动模式中,产学研合作能借助政府的资源来实现产学研合作的高效发展,而政府也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提升地方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应积极争取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来激励产学研结合的开展。学校从企业获得工业发展、技术进步、人才需求的信息,接受企业的课题和资金。面对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学校认真规划自己的工作,力求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三大功能上充分满足客观形势的需要。政府出台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政策,在税收或其他方面对接收实习学生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提高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在政策上激励教师下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品研发。

求解企业与学校利益趋向的共同点,建立有效的合作平台,改善合作环境 企业与学校有着不同的利益取向。作为以煤为主的地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愿到生产一线艰苦环境工作,同时又能马上顶岗的大学生。需要的科研成果是对煤炭生产能提高安全性、增加产出效益的“生产型”、“市场型”的成果。

明确办学定位,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地方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煤炭行业发展趋向,使学校的教学内容源于实际而又高于实际。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所长,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得益彰。学校要发挥研究工作和教学内容的专业综合性和先进性,为此,要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设计,以满足地方煤炭工业生产的需求。这是地方煤炭类高职院校的立足点。

我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践成效

阳泉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我校以“煤”作为切入点,在政府支持下,结合地方政府“科教兴煤、人才兴市”的理念,实施“产学研”和谐互动,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起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共谋发展的良好关系,并促使教职员工进一步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观、教育资源聚合观以及产学研结合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教育思想观念。我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践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校企利益互补 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政府为后盾,以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为纽带,构建了学校——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企业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

培养模式得到了优化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构建并不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工程意识。在依托企业加强实习实训的过程中,由实习单位的工程技术专家介绍工程背景,讲解工程建设方案和技术要求,传授专业技能;由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主要指导工作,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单位的技术改造,使合作培养、分流培养、“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渠道更加畅通。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更加完善 形成了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与生产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建立了涵盖13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强化服务地方的功能。

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以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形成了一套突出岗位适应性的技能型教学体系。毕业设计题目来自生产、科研实际,真题真做,使学生在校就具备了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促进了就业率逐年提高 在历届全国、全省科技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已获省级以上奖励40项,获奖作品总数位于全省本专科院校前列。同时,学生就业工作多次受到省教育厅表彰。

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提高 2006年底,国家对我校进行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在高职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肯定了我校“联系区域经济更紧密,体现区域特色更明显,服务区域经济更直接”的特色项目,全票给予我校优秀结论。社会对我校教学质量的认可度明显提升。

师资队伍得到了锻炼 在产学研和谐互动中,通过与校内外企业合作,教师获得了更多的与实际接触,参与解决企业生产问题的机会,从而使得科研课题更加面向实际,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了一批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双师型”教师。

以“煤”作为切入点,发挥区域优势和我校本身的优势,实现优势与优势的对接。以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为运行保障,构建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能有效地解决地方煤炭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1]刘亚青,赵贵哲.多渠道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90-92.

[2]石晓天,李晓峰.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2):51-52.

[3]赵非,王志勇,孙汝继.河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89-90.

[4]王德广,余红梅.对我国高校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的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09,116(4):63-64.

[5]鲍加农.中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5(5):123-127.

[6]张念,王有才.产学研合作与软件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探讨[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3):50-52.

[7]杨伟民,赵淑霞,吕君.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4):31-32.

[8]张玉强,宁凌.政府介入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6):5355.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G710

A

1672-5727(2010)10-0016-02

*本文系2005年山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产学研基地建设”子课题——煤矿井下呼救报警系统研究开发》(项目编号:20051278)

赵金录(1966—),男,硕士,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煤矿安全、人员定位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产学研院校人才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