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丽
多途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刘建丽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满堂灌”,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枯燥无味,从而厌恶学习,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何突破这一难关?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多种尝试。
1.1 教师的主导性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地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地应答。其实,主导的根本含义应是“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教师主导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理解问题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应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1.2 学生主体地位 即教师“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发展的过程。其中,学习主体的主动努力程度往往决定其学习的效果。要求教师处处引导学生善于自我反馈、自我监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以及自我评价等。
总之,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1 挖掘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趣味性。教师要以趣味的言辞、友善的微笑、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课堂教学,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如教学“漂移的大陆”时,可以这样设计:煤是地质年代植物变成的,但人们在寸草不生、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却发现露出地表长达千米的巨大煤层;在非洲和印度,甚至靠近赤道处的热带地区却发现了古冰川的痕迹。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趣味问题,学生发言热烈,很快就把学生引入新课要解决的内容上。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应先由其他学生或集体讨论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来点拨。这样新课在学生的高涨情绪中自然而然地展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表象 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型”式学习,打破书本知识观点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学生更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更易于思维创新。同时,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规律明显,更能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知识型”课堂教学,“探究型”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基础知识的应用研究,而相对减轻课堂45分钟内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师应重视社会实践,将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最好的课堂。例如,讲到环境保护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为了适应课改的新要求,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都必须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认真钻研和实践,努力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1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