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润涛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引导、交流互动、示范点拨、发展、提高等教学活动程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实施导学式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要求,创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拟订出教师和学生之间、教材和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教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索,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达到认识、情感、思维和身心上的积极参与,从而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和运动的乐趣,获得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怎样导得巧妙有序,让学生学得灵活主动?
实践证明,只要学生对某项运动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如在进行篮球——“二步上篮”的教学时,教师应改变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授动作要领,直接指导学生一味地进行模拟练习的教学方式,可利用电教设备,在实施教学之前组织学生观看美国NBA篮球比赛的录像,让学生情绪活跃地进行观看和评论。当录像播放到美国NBA篮球比赛的一些精彩上篮的镜头,特别是一些身材矮小的队员做出精湛的技术动作,在身材高大的队员面前轻松上篮时,学生都会情绪激昂、兴奋不已。这时,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巧妙地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篮球运动员身材高大固然占有优势,但精湛的技术和战术却更为重要。你们看,NBA最矮小的队员身高只有一米六多,而高大的队员身高却超过2米。虽然矮小的队员站着才与高大的队员齐腰,可他们却敢在如此高大的队员面前漂亮上篮,这不仅仅需要自信和勇气,更需要的是精湛的技术和战术去破解对方的防守。大家只要认真学习,也会有这么成功的一天。”学生听后都跃跃欲试,特别是那些身材比较矮小的学生,受到很大的鼓舞,表示要认真学习,战胜身材高大的同学。这样的引导,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以后的教学莫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1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而创设的。它可以是以设问的方式,也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中引入,还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题材。如学习立定跳远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觉得什么动物跳得远?”学生通过思索后通常会出现这样的答案:青蛙、袋鼠、蝗虫、猫科动物……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起跳前,这些动物会做什么样的准备动作?你们能模仿吗?”学生稍作思考后又继续回答:深蹲、前倾、蹬……这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有注重观察和勤于积累的好习惯,借助这一问题情境引入学习的内容——立定跳远。
2.2 导思学创,实现自我创新能使人快乐,求美能使人愉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去调动知识结构中能解决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并将其重组、建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使之能自觉地去经历生疑、思考、联想、想象的认识过程,最终得到“自我实现”,使创新成为可能,也变为现实。
例如,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套广播体操之后,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自行创编一节或多节广播体操,并在组内推荐一名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在接受这一任务之后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合作学习之中,并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聆听、互助、接纳和赞赏。在由“仿”到“创”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创造过程及成果带来的最新、最美、最快乐的感受。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运用知识不仅仅是获取进一步学习的条件,而且还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经验。当然,运用知识不能局限于技能和技巧的掌握,还要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重视学后导果这个重要环节。如学习定点投篮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投篮并记住10个投篮中投中的个数。接着又让部分投篮动作协调、投中个数多的学生介绍自己投篮的动作要领和经验体会。然后再帮助学生归纳出投篮的动作要领,组织他们进行第二轮的投篮练习并与第一轮作比较。在学生初步掌握定点投篮的动作要领之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投篮的分组比赛。学生比赛结束后,教师可给予优胜者表扬,同时对动作不规范、出现技术上错误的给予纠正。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过科学分析和总结归纳去获取正确结论的方法,积累成功经验,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导学式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循环的链式学习方法。学习、掌握——分析、研究——总结、概括——经验积累,然后运用积累的经验进行新的学习。从“我教你学会”向“我教你会学”转变,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