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07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空勤疗养区 刘佳萍 包丽萍
铁缺乏是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当机体对铁的供需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是缺铁性贫血的典型血象改变。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是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可能正常或稍微降低,但每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却明显减少,故为小红细胞性低血红蛋白贫血[1]。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公布的资料,全球30%的人口存在贫血[2],并且绝大部分为缺铁性贫血。2005年7月~2008年12月,我们对来院疗养的40例缺铁性贫血疗养员实施了整体疗养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及指导,实施康复教育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1.1 铁摄入不足 主要分为绝对性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成年人铁需要量约为1~2 mg/d。造成铁摄入绝对不足的常见原因是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偏食。食物中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单宁酸可减少铁在胃肠道的吸收。另外,某些药物如碳酸钙、硫酸镁、H2受体抑制剂等也可以影响铁的吸收。胃肠道的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胃酸分泌减少会抑制铁的吸收,造成吸收不良,引起缺铁性贫血。
1.2 慢性失血 导致慢性失血的原因很多。正常人每天从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上皮细胞中丢失的铁约为1 mg。临床上,铁丢失过多在男性常由于胃肠道的急或慢性出血[3],女性则常由于月经过多。另外,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裂孔疝、胃炎、胃癌、肠癌、痔疮、钩虫病、反复多次献血(得不到充分休息和营养者)、反复血液透析等,均可导致缺铁。月经过多(包括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间期过短)是绝经期前妇女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另外,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肌瘤、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可引起铁丢失过多。
药用铁剂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和注射用两大类,一般口服药用铁剂的胃肠道反应主要和含游离铁离子有关,因此,一般有机铁剂反应小而无机铁剂反应大。但在小剂量治疗时少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口服铁剂在酒精中毒、肝炎、急性感染、肠道炎症、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等患者应慎用,在非缺铁性贫血和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应禁用。
铁剂的选择原则和应用的注意事项:①应选择二价铁剂。②最好每剂含铁元素50~100 mg,成人治疗剂量150~200 mg/d、预防剂量10~20 mg/d为宜。③若无胃肠道反应,最好空腹服药,吸收较好,餐前1 h服用吸收率高。若有胃肠道反应,可改为餐后服药。服药后大便颜色可变黑。④同时口服维生素C(每30 mg铁剂至少口服200 mg)或琥珀酸,增加铁剂的吸收。⑤肌内注射铁剂不良反应较多,因此,注射铁剂应严格掌握适应证。⑥在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还应继续补足贮存铁。
常用的铁制剂:①硫酸亚铁(口服常释剂型、缓释控释剂、糖浆剂)0.3 g/次,3次/d。无机铁其疗效肯定,价格便宜,但见效慢,常需1~2个月。铁与肠道内硫化氢结合,生成硫化铁,使硫化氢减少,降低了对肠蠕动的刺激作用,胃肠反应率高达25%~60%,很多患者常因不堪忍受而中断治疗。缓释控释剂(不可咬碎吞服)在胃肠道内均匀、缓慢地释放硫酸亚铁,既减低了硫酸亚铁的胃肠道副作用,又减少了服药次数,其疗效不变,是一种较理想的铁剂。口服糖浆剂后牙齿变黑,故宜用吸管。②多糖铁复合物150 mg/次,1~2次/d。无离子的多糖铁复合物是一种低分子量多糖和铁的复合物。具有稳定的高水溶性,能以分子形式完整地被吸收,且吸收率不低于硫酸亚铁。由于在肠道中不产生铁离子,故几乎没有胃肠道反应。③琥珀酸亚铁1~2片/次,3次/d。有机铁铁元素含量高,接近硫酸亚铁的2倍。琥珀酸还能增高Fe2+吸收率,所以,铁的生物利用度高于无机铁。且在胃肠道内释放较缓慢,对胃肠道刺激性小,副作用少而轻,是一种比较好的铁剂。④富马酸亚铁0.2~0.4 g/次,3次/d。其疗效肯定、价格便宜,但胃肠道副作用较大。在伴有未经治疗的尿路感染者应禁用。⑤复方枸橼酸铁铵糖浆10~20 mL/次,3次/d,饭后服。为保护牙齿,服用后应漱口或以管吸服,且遇光易变质。⑥葡萄糖酸亚铁0.4~0.6 g/次,3次/d。口服时不宜同时注射铁制剂,以免发生毒性反应。
口服铁剂的配伍禁忌:①铁剂与食物。高脂肪食物能抑制胃酸分泌;茶叶含有鞣质,能与铁生成难溶的铁盐;含钙、磷多的食物如牛奶、花生仁可与铁生成难溶性物质。上述食物均影响铁剂的吸收,应避免与铁剂混合同服。②铁剂与碱性剂。含碳酸氢钠的饮料以及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碱性药物都可中和胃酸,不利于铁的吸收。③铁剂与抗生素。四环素能与铁离子生成难溶性络合物,影响铁剂吸收;氯霉素可使铁剂的药效减弱或消失,还可影响铁剂的有效利用。④铁剂与中成药。某些含雄黄的中成药能与铁反应而降低药效;含石膏、明矾、滑石的中成药可与铁形成溶解度低的复合物。故服铁剂时,应禁与这些中成药合用。
纠正偏食,注意含铁食物的补充。专家指出,富含铁而且最容易吸收的是瘦肉。当然,猪肝、海带、木耳、香菇、豆类、芹菜中铁的含量也较丰富。动物性食物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可完整地直接被吸收。饭后不喝浓茶,防止茶叶中磷酸盐、植酸、单宁酸等影响铁的吸收。如女性疗养员患有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等妇科病者,应及时诊治妇科病。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痔疮及频繁的鼻出血、咯血、尿血等慢性疾患,应注意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老年疗养员贫血原因不明者,一定要认真检查,以防遗漏各种肿瘤的诊断。总之,要针对缺铁性贫血病因,重视营养知识,纠正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制止出血,才能很好地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1]白云.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4):1343.
[2]刘锋,麻柔.中西医临床血液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3]方晓君,冯翰文.320例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2):210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