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胜
抓好课堂调控 提高学习效率
李兴胜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3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调控手段,刺激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信息反馈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细节,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多样,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用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加以调控,首先,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反之,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兴而不衰。总之,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对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功能。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新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引入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课堂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描述时,要生动形象,造成一种美妙意境;讲解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几句幽默,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通过教师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激情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信息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是单一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大,而学生反馈的信息源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教学过程的调控也往往处于盲目状态。因此,要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善于创设信息反馈的教学情境,开辟多种信息反馈的渠道。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并做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有疑问,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来自自身、学生和外界的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对于这些偶发事件,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导致一堂课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当机立断,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之,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地巧妙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是一种对课堂教学实施调控的教学艺术。
山东省微山县傅村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