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一疗养区 李霞
随着B超仪器和超声技术的发展,运用超声技术诊断慢性胆囊炎临床依赖性越来越强,以超声图像表现,如胆囊壁毛糙、增厚来确诊易造成误诊。本文试对17例慢性胆囊疾病患者进行胆囊壁声像图表现和手术病理对比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2~45岁;有胆囊疾病史半年至1年以上,均有不同程度临床表现:①常出现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②恶心、嗳气、腹胀、胃部灼热、口苦等消化不良症状。③疼痛常向右肩胛放射。④高脂或油腻饮食后症状加重。⑤右侧肋下可触痛。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ogiq 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探查方法:患者采取仰卧、膝胸卧位行右季肋部探查。
本组10例有壁间结石,声像图上见增厚胆囊壁,间有微弱强回声光点,后伴单线样慧尾浅声影,前壁彗尾声影深入胆囊腔显示最清楚;组织解剖学证实壁间结石为胆固醇结晶。5例胆囊壁罗-阿窦形成,声像图表现胆囊壁微弱可见凹凸不平似虫蚀样改变,病理镜下可见小囊壁结构。2例二者均有,图像模糊不易区别。
判断胆囊壁增厚必须注意仪器因素所致的伪像以及非胆囊病变,如右心衰竭、肾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以及肝占位性病变做肝动脉栓塞化治疗的患者等亦可出现胆囊壁增厚或呈“双边影”,这种情况为胆囊壁水肿所致。另外胃肠术后胆囊壁可出现毛糙增厚等超声表现,这些并非胆囊本身炎症所致。以上病例分析提示临床症状明显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容易出现胆囊壁壁间结石和罗-阿窦。由于胆汁中胆固醇和胆色素结石微粒黏积在炎症侵袭的内膜上,随着炎症长期存在,黏膜增厚覆盖结石形成壁间结石。胆囊壁增厚,壁间可见单个或多个数毫米大小的强回声光点,后方出现渐次减弱单线样回声,不随体位改变,这是壁间结石的一个特征;而囊内结石后方声影粗大、多移动。组织学胆囊壁由内向外分黏膜层、肌层、外膜,由于炎症长期存在导致肌层薄弱,由黏膜深入薄弱的肌层而形成蜂窝状窦腔样小无回声区,成为“壁间憩室”即罗-阿窦。罗-阿窦也是慢性胆囊炎形成的特征性改变。所以我们观察慢性胆囊炎胆囊壁这种声像图改变将有助于区分、诊断慢性胆囊炎与非慢性胆囊炎,同时,还有待于临床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