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长顺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传播角色的重构
石长顺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目前,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都在以不同的速度朝融合迈进,正如国际媒体创新顾问团的奠基人吉勒 (Juan Antonio Giner)在国际报纸市场联合会 (INMA)期刊《理想》的网络版中写道:“媒体分化已经成为过去式,数字化融合才是现在进行时,而复合式多媒体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①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几乎每个国家的单一媒体公司都在向复合媒体公司转变,逐步综合印刷、网络和广电在编辑方面的业务。世界报社联合会 (WAN)报告证实,其成员的 73%的公司都分别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融合。
其实,早在 2004年底,美国本土 48个州中就有 33个发展了媒介融合。当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研究院还就新闻媒体形势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将融合列为八大媒体趋势之一。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李奇·高登 (Rich Gor2 don)进一步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所有权融合 (ownership convergence):大型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以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策略性融合 (tactical convergence):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结构性融合 (Structural convergenee):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相关,如报纸新闻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信息采集融合 (Inform ation-gathering convergence):新闻报道层面上一部分新闻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新闻表达融合 (sto rytelling or p resentation con2 vergence):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来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②这“五种融合”从媒介机构到报道业务融合、从内容资源共享到采编角色融合,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媒介社会的全部状态,也符合我国新闻传媒集团的运营状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各种报业集团的成立和广播电视总台 (集团)的产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兼容了相关媒体,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互联网)的融合、广播与电视的融合,以及广播、电视与报纸的融合。即使是传媒功能较为单一的新华通讯社,也开始打造“中国国际电视台 (C ITV)”,这是新华社自 1931年成立以来,首度以开办电视的方式介入新闻报道。2010年 7月 1日,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新闻电视网 (CNC)已正式上星,成为名副其实的融合媒体。
事实上,雅典奥运会报道期间,新华社就以网络为依托,实现新闻资源的共享。所有的报道都发到网站,再通过网络分发成报刊、电讯、手机等类型的报道。各媒介在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上联合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使不同的媒体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而实现资源的重组,以及在新闻传播上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差异实现资源共享。上海广播电视台重组后,其业务也涉及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建立起面向多主体、多渠道的节目订购、择优播出机制。
以往人们曾经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泾渭分明的划分局面,将随着“三网融合”(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发展成为历史。从 2010年 1月 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开始,至 6月 30日,全国 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确立,标志着“三网融合”已进入到实质运行阶段,同时也表明,我们已经进入到由数字技术所构织的混合媒介中,媒介融合成为当代媒介发展的主旋律。“北京奥运”期间媒体的融合传播,在实践上推动了融合新闻的重大突破。媒体融合是当代传媒业的一种新趋势,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联合合作,早已突破了政策的壁垒。
在信息化时代,要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能安全、便捷、高效地获取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仅靠单一媒体的工作流程已不再适应一个数字化的融合新时代。以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因素来为媒体领域做泾渭分明的定义,或为记者进行传统媒体的分类将变得越来越不可能。现代化的数字压缩技术使网络传输系统兼容了传统媒体传播手段,超强的加载能力使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成为未来传媒发展的主要趋势。
媒介融合大大影响了传播产业的结构,使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中的新媒体技术,重构了传媒新秩序。传统与新型传播方式之间的区分标准正日益模糊,不同媒介之间的关联性和兼容性正日益加强。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看电视已成为现实。通过电视机不仅可以看电视,还可以上网打电话、发短信、点播视频、数据传输、遥控家电等,这预示着“全媒体家电”时代已经到来。电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机,CMMB、IPTV、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传统的家庭电视观看环境开始被突破。
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善了既存的传播方式,也创造了新媒介形态图,无所不在的数字信息构建出一个公共传播的新秩序。媒介融合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单就新闻生产而言,新闻业界将从单一媒体报道向多媒体报道这一时代性跨越转型。“三网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业态的开发,也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媒体的新体验,如时移节目、动感游戏、家庭结算、新闻定制、电视短信、实时路况、电视邮箱、电视门户、电视杂志、电视商城、投票调查、热点排行、信息检索、视频会议、远程教育、家庭保健、影视分享、电视秒杀、智能家庭等。在这些眼花缭乱的功能服务中,一些是传统媒体内容的延伸、方式的转变、手段的融合,另一些则与传统媒体的功能相去甚远,如物联网与数字电视的融合等。
媒介融合把自成体系的媒介融合在一起,既要克服各自为政的冲突和排异,又要突破媒体部门和行业的界限、打破利益和市场的垄断,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媒介人职业角色的转型。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需要培养跨学科的视野、跨学科的思维、跨学科的人才。过去,我国的新闻传播“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甚至在某些大学将某些专业技能知识划分出“专业”类型,这与“融合”下的跨专业能力培养相去甚远。随着新闻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变革,未来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必须能够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改变。
这些改变,首先是未来记者工作方式的改变。未来的融合新闻记者是将会是“复合功能记者”、“背包记者”、“全能记者”、“故事建构者”等。为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未来的记者应当能通过多种不同的媒介进行新闻写作,能用文本、音频、视频、网络等不同的方式叙事,甚至在下个十年还会出现“过滤信息”的全新媒介职业者。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资讯的“雪崩”越来越需要记者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面对“注意力短缺”的受众,记者必须知道如何合理分配资源,记者的工作也由搜集信息转为处理信息、编辑信息。随着在线新闻业的发展,媒体记者工作的黄金时间也变为全天候的受众上班时间。这样一来,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来寻找新闻线索就成为一个新话题。记者要通过面对面的采访、电话采访、邮件采访以及即时通讯采访获得新闻信息。为此,未来新闻工作者需要适应广泛的技术,掌握准确的沟通技巧。
媒介融合对未来编辑的影响,将是产生融合性编辑室的新角色:新闻流的管理者,在接收到新闻事件后,懂得选择最适合报道和传递这一新闻故事的媒介形式;故事的构造者,要根据各种媒体的技能和特征,将故事的不同方面分配给不同的报道者,并根据不同报道者的报道内容进行组合,从而构造出故事;新闻资源的提供者,为在编辑室里工作的编辑和记者提供来自数据库、因特网以及其他各种来源的信息,这种工作是跨领域和跨平台的;多技能的报道者,为融合编辑室的每一种媒体撰写故事。总的说来,新闻流的管理者角色关注故事;故事构造者角色关注受众的故事经验;新闻资源提供者角色提供故事的背景;多媒体报道者的角色提供故事的内容。③
21世纪的新闻工作者需要能使用各种不同的元素构思报道新闻。这就要求未来的新闻工作者能够从事印刷、网络、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写作,学会运用文本、音频、视频以及网络来进行新闻叙事,至少应该具备图片拍摄、视频记录和博客更新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在一个个观众作为记者和新闻评论者的媒介生存环境下,新闻已经成为观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未来将需要记者编辑能以新的方式进行新闻采集制作。
“媒介融合”导致“融合新闻”。未来对“融合新闻”内容的采集与生产,其复杂程度显然要超出任何传统媒体产品,对新闻从业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虽然从某些方面来看,条理清晰的写作和充分的背景交代依然是媒体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但出色的媒介语言表达及跨媒体报道制作的能力,促使新闻传播者接受融合带来的文化转换。在传统新闻学中,我们总是把自己界定为“报纸”记者或“电视”记者或“网站”记者。当我们在极力区分职业差别的时候,社会则强调学科的交叉、专业的多能,探讨融合中的“超级记者”或“双栖记者”。
媒介融合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一个全域媒体网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全域媒体将会影响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并产生媒介行业的全新生态系统。面临新的媒介运营模式,“融合新闻”也需要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型专门人才。
在理念上,首先要确立全能性人才观念。根据美国的经验,媒介融合人才的培养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对于全能型跨媒体记者编辑的培养,就是要求必须学会同时运用多媒体进行工作,学习运用更多新技能的多媒体和工作流程讲述故事,力求在以印刷、在线及视频、音频的融合新闻工作平台上取得成功,这是新闻从业者工作角色重新定位的着力点。全能型或多媒体记者、编辑的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一种多媒体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典型叙事结构是依照线性模式讲故事,是按照即成的报道套路单向、单一的传播,而多媒体新闻则包含不同的报道方式或不同的叙事结构,既要考虑双向互动的非线性传播方式,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媒介语言报道新闻,并根据不同的传播要求,运用不同的采访和编辑思维。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布赖恩布鲁克斯 (B ri2 ansB rooks)2006年 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时曾介绍说:媒体融合的“核心思想,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以及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各类新闻媒体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对新闻从业者多种媒体技能的要求,已成为新闻媒体对未来“通用型”人才需求的共识,同时也意味着新闻人得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海量信息资源,未来还将有一种涉及过滤信息的全新职业出现,如整理者、摘要者、调查者。这样发展的后果是,有些记者的基本职责会从信息搜集过渡到信息加工,未来的记者会花更多时间在编辑和集合这些消息上,而不是收集信息上。记者作为背景供应者的角色将被弱化,融合新闻记者从信息提供者到信息筛选者的变化,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媒体融合”势必成为未来传媒业的主流,培养新一代的“媒体融合”人才便是重中之重。面对迅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我们可能难以教会学生使用每一种最新的技术工具,但我们要告诉他们技术工具的本质与演进趋势,让他们拥有扩展和更新自己知识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结构。
密苏里大学在对未来新闻从业人员基础知识进行结构性重构时曾考虑要基于以下三个要素:第一,公众总是在任何可能的时间,通过任何最方便或是公众最感兴趣的方式(媒体形式)来获取有用的信息,这种趋势日益明显;第二,公众日益摆脱被动接受新闻或信息的状态,尤其是年轻人,乐于回应、参与媒体报道,专业媒体的记者必须正视这一现实;第三,媒介融合的教学不应当是“重视多能,忽视一专”,而是要求报道者能够在团队中正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发挥其应有作用。这三个要素实际上分别对应于新闻发布的融合、新闻生产过程的融合和新闻从业者角色的融合。这三个层次的融合是对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传播角色转型的进一步阐释。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媒体完全实现了融合,而且,融合式报道也并不适合每一个记者,但融合式新闻生产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并且正在逼近新闻传媒的实践。
注释
①②StephenQuinn,V incent Filak.ConvergentJournalism:An Introduc2 tion.Boston:Elsevier,2005,p12,p4-6.③Stephen Quinn.Convergent Journalism:The Fundamentals of M u ltimedia Reporting. Boston:Elsevheier,2005,p91-101.
石长顺,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