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祖忠
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初级中学 浙江温州 325809
☆队伍建设与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蔡祖忠
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初级中学 浙江温州 325809
新课标的实施到现在已有好多年,在新与旧的比较中,充分显示出了新课程的优势。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若干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现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新课程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反思
新版教科书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和操作、思考的机会,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从单一僵化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的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当前初中数学在实施新课改的实践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值得反思。
1.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新课程倡导问题情境教学,注重实践和联系实际。但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还要体现时代气息,而且有些数学知识点很难从生活中取材,如果硬要从实际出发,就会损害学习者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因式分解就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算,不必挖空心思找实际背景。因此,也就引出了一些矛盾和困惑。哪些课应设立情境?如何设立情境,如何兼顾知识的传递过程,使学生轻松地融入吸收相关的数学知识?等等。这些都是对教师的一种新的考验。
2.如何恰当处理教学中师生关系
数学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理论的提出,使教师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通过活动观察、发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这种“以人为本”的立场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可是,相应地也出现了一些难题,如怎样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对于师生双方的适应和过渡,以及教师的地位和社会观念都提出了挑战。
3.如何合理安排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是,在探究安排中,如果没有既定目标、没有铺垫,学生就自主不起来;不能诱发求知者的求知欲望,也就没有了意义。而且由于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对相关旧知识准备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存在个体差异,个别学生基础不牢固,可能会产生影响,使探究流于形式。由此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组织不同的合作方式?如何把握独立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矛盾?哪些内容需要自主探索而不需要合作?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要求。笔者曾在一次探究教学的试验课上听课,教师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当时学生们几人一组讨论得很热闹,表面看似乎很有成效。但是,当教师叫学生谈讨论结果时,发言的学生谈的大多是个人意见,没有小组意见,完全没有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这种合作学习成了典型的形式主义。
面对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如何创新教学方式,去体现新课标精神,实现新课标目标。这是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结合实践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知识学习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至高权威,学生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且是被动接受。为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解放思想,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师生观,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否则,师生之间将会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也就不可能进行主动思维。其次,要认识到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最后,要不断学习,摸索实践,不断地通过反思和比较进行提升,把新理念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以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创设能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师变得更有活力,使学生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以问题、生活实际、历史故事等方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或借助现代先进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热情。如在“轴对称”的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提问:“台球桌上,选择怎样的路线才能使主球绕过障碍球而击中目标球”?这样的情境设计,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节目,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再如,在初中几何中有关平行线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遇见的平行线。如黑板上下两边、道路上的斑马线,直线铁路上两条铁轨等,当学生举了例子时,教师要转入下一题“看来平行线在我们生活中举手可得,处处可见,那么平行线又有哪些性质呢?”这就引导了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去探讨和学习教学中的内容。
3.掌握个体差异,实施探究学习
确定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与我们期望的目标水平之间存在多大差距,是实行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将新课标和教材要求转化为实际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在掌握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可分别采用个人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全体探究3种探究形式。其中,内容简单的课程可采用个人探究的方式;而如有50%以上的学生都觉得有困难的内容,则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比较难的内容则采用全体探究的形式进行,通过集体的力量去解决。这样一来,无论是对课程内容还是学生差异,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有效提升探究效果。
如在教学《正方形》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发硬纸让各小组学生剪出形状,折、剪、画、量各工序分工协作,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实验过程和讨论结果。学生动手期间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以下问题:(1)正方形的4条边长有什么关系?(2)正方形的4个内角有什么关系?(3)正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
教师的提问内容应有浅有深,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分别分配,各个小组各不相同。如此一来,各小组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知识结构的发现,到讨论结束后,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又能从速度快的学生那里得到启发和引导,学习了新知识。实行差异教学,能使每一组每一个学生的长处都能得到有效发挥,有效挖掘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的闪光点。
4.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转变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实践中自主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4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若将其围成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这道题学生直接回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拿纸试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理解起来就轻松很多了。而且,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获得的知识不但使学生感到更有趣,也掌握得更牢固。
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而重大。作为一线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新课标教学中出现的困惑面前,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地去探索教材,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解决问题,才能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意义。
[1]陆炳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策[J].数学教学与研究,2007,17
[2]石和玺.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教育革新,2007,9
2010-01-29
蔡祖忠,本科,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