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强 李秀珍 康业斌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洛阳 471003
植物生产类本科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构成与培养*
李学强 李秀珍 康业斌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洛阳 471003
本文论述了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生基本能力是形成基本技巧的前提,能力通过不断训练演变为基本技能,基本技能通过与专业实践的有效结合形成专业技能,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为研究创新能力。提出了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为平台培养基本技能,以校内外课程实习和综合训练为平台培养专业技能,以毕业论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等竞赛活动为载体培养研究创新能力。
植物生产类;本科生;实践技能;构成;培养
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实践性强,学生实践技能历来是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农业院校对植物生产类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包括实验实习的教学改革,毕业实习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改革等等,但对专业实践技能构成的研究报道不多。与理工科类或人文社会科学类等学科相比,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科研具有自身特点,如:都与生命科学有关;涉及学科多、学科综合性强;以植物为研究对象,有生存条件和生命周期,且影响因子多;试验结果可能多种多样,重复性差;试验结果难于预见;研究往往需要室外试验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试验涉及内容多,学生选题面广;强调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如何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是广大农业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植物生产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包含生物类普通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以及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技能、专业研究能力与创新发现能力。
1.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包含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其中基本能力包括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对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农业生物的观察能力、识别能力,简单的农事操作能力。基本技巧是在基本能力训练过程中掌握的观察、辨别技巧,包括观察工具的使用技巧、培养仪器的使用技巧、衡量器具的使用技巧、距离和高程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常规农具、农机具的操作技巧。基本能力是形成基本技巧的前提条件,能力通过不断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就获得了基本技能。
2.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基本技能通过与专业实践的有效结合而形成的。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技能应包括:(1)形态鉴别与标本制作能力,包括植物的形态识别,标本的种植、观察、记载,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等;(2)观察调查能力,指能熟练地利用观察器具对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及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进行观察和调查等;(3)分析测试能力,包括植物的生理生化分析,土壤的理化分析,植物品质分析,如稻米品质、棉麻纤维品质、蔬菜和水果品质以及甘蔗的含糖量分析等实际操作能力;(4)植物生产操作技能,包括大田农事操作,如植物播种、育苗、移植,农机具的合理使用能力,以及整地、施肥、中耕、灌溉等操作能力。
3.研究创新能力
研究创新能力是专业技能的提升,是专业技能的最高层次,专业技能是研究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石。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田主要植物的高产栽培试验、播种期试验、密度试验和杂交制种试验以及病虫害发生与防治试验,最后进行毕业论文的试验设计与研究,从中研究与探索植物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与形成规律,训练试验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发现能力。
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应以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培养能力为本位,以适应市场为原则,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
1.基本技能培养
基本技能培养以课程实验为平台,按照实验的内容、性质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体。重点对数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气象学等基础科学的各类课程中的重要定理、现象、过程进行实践上的验证和事实的说明,从而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较牢固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兼顾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综合性实验——以综合应用性实验为主体。重点对植物营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等基础科学以及栽培学、育种学、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技术科学的各类课程中所涉及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实验,使学生在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训练提高。
设计创新性实验——以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为主体。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通过科学地命题、选题,开发等过程的训练,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培养。
2.专业技能培养
专业技能培养以课程实习和综合训练为平台。课程实习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核心,根据课程性质确定实习内容及要求,通过实习了解生产实践过程,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完成相关专业的认识性、实践性实习。综合训练以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科技实践与社会调查为主导,通过集体训练和生活、社会活动、劳动锻炼,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文化修养、磨练意志品质,为尽快适应环境、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校内实习包括生产劳动与科技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分散的方式独立完成。生产劳动以学校试验农场、园艺场、林场、校园绿地、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为依托,建立“责任田”“责任菜园”“责任树”“责任花园”“责任草坪”等,由学生自己选择植物种类,制定种植计划、完成农事操作,所需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由实验员提供并登记入册,根据责任田的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评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科技实践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校外实习本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到农村生产第一线进行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1)课程教学实习。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的课程(如植物栽培学、育种学等)实习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进行,根据当地的生产经营项目和农事季节安排课程实习,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农技人员进行现场教学,课程考核以现场操作与书面考试相结合,促使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2)生产实习。根据学生的要求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实习地点,分别参加大田作物生产、设施栽培等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主要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学会进行田间诊断并进行管理决策。(3)毕业实习。随着本科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就业趋向多样化与集中毕业实习的矛盾,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与刚性教学环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解决这些矛盾,毕业实习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由教师指导在校内实习,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技术工作和农村中心工作在校外实习,以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社会调查结合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在寒暑假或双休日进行。植物生产类专业社会调查包括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验调查、经营状况调查、生产成本及产出调查;以村或镇为单位,结合当前农业生产中的有关热点问题,如农业产业化、农民负担、农业效益、农村发展现况等进行社会调查;协助当地农技部门推广技术进行农业技术宣传与推广。社会调查突出对学生进行相关自然科学专业、人文社科专业的实践技能训练,全面培养学生技能和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生存能力。
3.研究创新能力培养
以毕业论文的完成为核心,科技创新等竞赛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与创新实践,进而培养研究创新能力。
通过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巩固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毕业论文的质量直接反映了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分前期选题开题、中期过程管理与指导、后期论文撰写与答辩三个阶段完成;在答辩过程中实行了《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审阅表》《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表》与《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成绩评分表》的3表制,严把了毕业论文质量关,取得了理想效果。
科技创新等竞赛活动是培养研究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河南科技大学从2006年开始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lan,SRTP)”,通过学生立项,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林学院根据学校文件精神,发动学生主动申报,到目前为止,林学院园艺、园林、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已有66个项目得到资助,全院1/4的学生参与其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2007届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完成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烟青虫卵的冷藏保存》项目,专家组鉴定成绩为优秀,以该项目为基础参加的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
学生上大学的目的通常是求知、增能、成才,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在学校中知识学习的程度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源于实践,没有实践就不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可能创新。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生基本能力是形成基本技巧的前提条件,能力通过不断训练从而演变为基本技能,基本技能通过与专业实践的有效结合形成专业技能,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为研究创新能力。在4年的大学培养过程中,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为平台培养基本技能,以校内外课程实习和综合训练为平台培养专业技能,以毕业论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等竞赛活动为载体培养研究创新能力。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保障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与监督机制。
[1]陈金湘,官春云.农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系统构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5~46
[2]苏德毕力格.构建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3):118~120
[3]孙耀中,戴维,于玉桥,等.高校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20~22
[4]李红玫,谢刚,刘双清.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9(6):9~11
[5]韦红桦,潘柳燕,吴子恺.综合大学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4,3:40~42
[6]李保同,张显菊,潘晓华,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6):27~29
[7]屠乃美,官春云,刘逊,等.农学专业“六边”实习的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1,1:45~47
[8]陈岳林.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5:74~76
[9]唐良宝,陈宁.以评估为手段,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6:23~25
[10]张菊平,康业斌,李秀珍.浅析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54~57
[11]黄庆成,朴松昊.应用型本科学生基本能力的分析与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28~129
[12]张春霞.适应发展的需要,构建农科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2):88~91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at undergraduates’basic ability of the plant-productive specialities is the premise forming basic skills. The ability could change into basic skills by training continually. The basic skills come into being professional skills by combin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effectually.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could be promoted to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authors advice that the basic skills could be cultured at the platform of basic experiment,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and creative experiment; professional skills could be trained at the platform of 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 in or outside school and comprehensive train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uld be fostered by the core of thesis and carrie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other competi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 plant-productive specialities;undergraduate;practical technique;constitution;cultivation
Constitution and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practical technique in the plant-productive specialities
Li Xueqiang, Li Xiuzhen, Kang Yebing
Forestry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China
2010-04-23
李学强,博士,副教授。康业斌,博士,教授。
*本文系河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计划项目(2007Z-006,2009Z-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