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刍议

2010-02-17 01:57萧兴国
中学语文 2010年10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语文

萧兴国

[作者通联:湖北武汉市武汉中学]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刍议

萧兴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鉴赏”部分提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应该看到,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确实存在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自我感悟自主体验,忽视学生阅读个性发展的偏向。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面貌开始有所改观,“个性化阅读”受到重视,并且有了比较广泛的推行。但是,正是在这比较广泛的推行过程中,新的问题、新的偏向也开始出现。具体表现是:(1)在学习的方式上,个性化阅读被误当做个人化阅读。在一些课堂上,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爱怎么读就怎么读,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和互动交流。(2)在学习的内容上显得虚泛化。即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没有应该要引导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3)在学习表现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认识显得肤浅甚至偏执怪诞。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少数老师缺乏对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质的认识;二是对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掌握不够。

谈“个性化阅读”,首先得说说何谓“个性”的问题。在心理学上,个性即人格,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它包括个体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和个体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等)。在社会学上,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带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①。我们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看,“个性化阅读”更多体现出的乃是社会学意义。“个性化”即个人思维、认识、情感的差别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仍渗透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因为任何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更何况在学校受教育的学生。我们知道,阅读就是一种对话交流,对话交流的过程就是与他人、与社会沟通融合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看,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之一。在这样的途径中,既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相关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旨在促进人的文化生成的师生特殊交往活动。”②照此定义,那么个性化阅读教学在方式上应该是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在目标上要促进学生的文化生成。当前,语文个性化阅读暴露出的问题恰恰是对这些基本要求的背离,教学中的个性化已开始有些滑入个人化、虚泛化的泥潭了,“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仅表现在形式的自由随意上。尤其是在这种教学行为的影响下,学生思维、认识、情感、态度中所出现的肤浅甚至偏执怪诞的问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了。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特感受,但偏执怪癖不是健康个性,也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是不应加以鼓励的。同时,任何独特的认识都要符合一定的原则和前提,比如,要符合生活的逻辑,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符合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等。脱离了这些原则和前提,任何所谓独特的认识恐怕都是虚假的,甚而是哗众取宠的。若鼓励那样的“独特认识”,极有可能把学生引入歧途,导致“唯我”个性的膨胀。在20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卷过程中,笔者发现某些考生思想认识中的偏差已经十分严重了。如有考生以“善小莫为”的态度来漠视社会的道德底线,有考生以“为了爱情,什么亲情、友情统统见鬼去吧”的自私偏执来践踏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等等。这些虽是作文中的问题,但就与我们的阅读教学无关吗?为了展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在一些课堂上,愚公成了挨批评受指责的对象,周朴园倒成了个有情有义的人,黑白颠倒,是非莫辨。一些老师不仅不予纠正,反而欣然肯定,大加鼓励。由此看来,高考作文中学生所发表的那些奇谈怪论也就不足为奇为怪了。个性化阅读教学能这样吗?日本教育家佐藤正夫指出:“为了培养儿童成为社会出色的活动者,不仅要培养他们在社会与集体中或对他人,能够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正确行为的智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要在正确世界观的基础之上发展努力采取正确行动的道德情感与意志,而且作为性格特征加以发展,形成一定的道德态度和性格。”③笔者无意否定个性化阅读教学,但作为教师必须把握的是,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见解,又要引导学生对所发表的见解予以甄别评判,正确合理的加以鼓励,错误的要说服纠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发展他们健康的情感个性。

我们知道,任何教学都必须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个性化阅读教学当然也不能例外。只有把这种教学放在一般教学的规律和原则中考查,我们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笔者以为,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目标的一定性。

在阅读鉴赏活动中,学生的独特感受、独立认识都应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实现的,不是随意散漫的。在不同体裁作品的阅读鉴赏中,获得感受产生认识的情景条件不同,教学的目标也就不一样。例如,散文的个性化阅读重在对语言的感悟品味上,而小说则比较多的放在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分析中。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老师直接把课程的“三维目标”当做教学目标,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教学目标应该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所拟定的具体的可期望实现的教学指标。因此,要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作出具体合理的目标预设,以纠正把个性化阅读变成个人化虚泛化阅读的偏向。

2.方式的互动性。

“个性化阅读”既然作为一种教学活动,那么,它就必然具有互动生成的特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鼓励学生以各自思维、认识、情感的差别状态来参与学习,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启发讨论,有利于不同思想认识的交流碰撞,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对问题的合理认识。可以说,也只有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得到体现锻炼和健康发展。譬如对《雷雨》中周朴园思想性格的认识,有的学生仅就其在侍萍未出现前,他对侍萍的一些怀念表现,便认为周朴园是个重情义的人;但有的学生则将他的前后表现联系起来,全面考查分析,然后指出归根结蒂周朴园是个虚伪自私的人。只要不偏执己见,应该说后一种分析是值得肯定的,而前一种则失之于孤立片面了。在这样的交流中,前面的同学也会在别人的分析启发下,发现自己的问题。当然,在学生的互动讨论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3.指导的适时性。

个性化阅读教学不是可以不要老师指导的教学。在任何形式的教学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基本地位,否定这一地位就是否定教学。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指导才能促进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开展,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笔者认为,从学生生成认识问题的过程考虑,教师的指导要有适时性,即在学生生成问题前要有启发性指导,认识问题中要有点拨性指导,讨论问题后要有小结性指导。启发性指导重在激发兴趣或提供一定的学习背景;点拨性指导重在协调意见,纠正偏向,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小结性指导或总结学习过程,或肯定学习结果,或提出留待课后思考的问题。三种形式的指导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参与了学生的对话交流,又不失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

4.过程的有效性。

要使个性化阅读达到有效甚至高效的水平,就一定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诵读中获得感受,生成问题。温儒敏教授曾说:“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步习得。老师的讲与学生的讨论,前提就是先让每位学生自己读,形成阅读感觉。”可以这样说,语文阅读的个性化首先是读的个性化,学生能读得神采飞扬,读得如痴如醉,读得悲喜交集,试想,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个性感受和体验吗?读法很多,择其主要可分为四类八种,即朗读与默读、听读与仿读、品读与演读、齐读与点读。八种读法交相使用,让学生在读的感受与乐趣中去思、去悟、去议、去内化、去生发,然后水到渠成地讨论交流,恰到好处地点拨讲解,教学的效果就自然体现出来了。总之,引导学生多读多悟,是提高个性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注释:

①陈桂生:《教育实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页。

②裴娣娜:《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8页。

③钟启泉译:《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页。

[作者通联:湖北武汉市武汉中学]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