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维维
英语在我国作为外语教育,显然不得不面对一个语言环境问题。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少,电视节目和新闻媒体的英语栏目也极其有限;除了英语课堂之外,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非常少,这使得英语的教学资源受到极大限制。而课堂上,能否把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teacher-fronted)”的教学模式转为“学生为中心(student-een,tered)”的教学模式成了英语教育改革的关键。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尤其是In-temet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并日益扩大其影响。针对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笔者认为建构主义学习观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从一则寓言谈起
在一个池塘里生活着两个小动物:一条小鱼和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告别了小鱼到陆地上旅游。在游历了一番之后。青蛙回到池塘见到鱼老弟,迫不及待的对他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我看到了一种昆虫,它有一对大大的翅膀,黑地黄斑,很是漂亮,可在花丛中自由飞舞。”鱼绕有兴趣的听着,脑中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形象。
在这则寓言中,青蛙作为“教师”讲出了蝴蝶这种昆虫的特征。小鱼作为“学生”表现出很浓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它的心目中却出现的“鱼化”的蝴蝶。这是因为它是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
2.学习观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最初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而后在整合了维果茨基、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等认知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并赋予新的意义而发展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逐步完善。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生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建构过程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学习活动不单单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以及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收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因此学习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理论”源于18世纪欧洲,20世纪20、30年代由杜威发展而来。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中忽视学生特点,突出教师权威地位做法,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在设计课程完整结构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着他们组织起来。”教学活动只能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教师只能起辅助作用。现代教育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学生作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对于社会的要求、教学内容来说处于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将新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知识的领会与掌握只能靠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三、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模式
以建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与一定的社会背景一“情境”相联系。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是:在建构主义环境下,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建构问题,并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建构有效的积极的师生互动教学平台。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境,从英语学习角度,主要有如下设计方案。
a)异国文化背景呈现
异国文化是指思想意识、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正确理解并接受异国文化,更有利于创设外语学习情境。建构主义提出,在进入教学实践课堂中时,利用现实所能够提供的真实社会背景,学习者会将自身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和知识与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相结合,将新知识吸收并结合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萨丕尔(sapir)在《语言论》中说“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因此,外语教学中必须包括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中的社会文化教学也日益受到中外语言学家的重视。教师在平时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各种素材——图片的、文字的、影像的等,补充英语教材的不足,并在英语教学中强化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这样一来,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英语教学也就上了一个新台阶。但要注意的是,我们向学生渗透异国文化的目的并不在于把学习者培养成“外国通”,而是扫除外语学习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种种障碍。在选择目的语国家文化材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的目的,其次是学生的趣味和接受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b)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情境设计
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法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如何设计出促进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成了教师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学习者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融入课堂氛围,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实现自身的内在的知识建构。交际情景是英语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得体和谐的与本族语者进行交谈。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际工具,只有在课堂上设计出合理虚拟的情境才能有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能自然、大胆、有的放矢地去说英语,激发出他们的表现动机,从而事半功倍的提高学习效率。具体实施办法有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语言游戏、辩论等课堂组织形式。要注意的是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教材内容实际;创设情境要生动新颖,富于启发性;不要弄巧成拙,易于掌控课堂局面。
c)认知工具情境展示
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和扩充学习者思想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能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笔、纸、模型等都可以称为认知工具。由于学习者感官信息输入能力的局限性,其认知水平受到极大的限制。借助认知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重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筛选,提取和记忆。本文将对最常用的实物演示、简笔画表达、图片展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加以细述。
(一)实物展示可以有效地延展教室空间,通过实物的帮助,来增加英语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视觉、触觉等感观,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通过感观刺激加强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强学习者对知识重建能力。
(二)借助着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独有的趣味性作用,它可以明显地改善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状态,提高学习者接受语言的认知水平,生动地组织具有实际内容的语言交际活动。
(三)图片是配合英语教材的辅助材料。它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可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另外,图片设计具有灵活性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的建构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来设计符合本节课的图片。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是现代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就得注重考虑媒体对教学对象的合适度。如小学阶段的媒体选择应把重点放在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小学生的直觉思维特征;初中阶段应是以形象为主,抽象为辅,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事物内在规律:而高中生和大学生则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适当选择表现手法复杂,信息量大的媒体,如语言实验室教学系统等。
四、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情境教学设计的反思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情境模式,真正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内在需求,让他们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能够倾注真切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提高能力,发展心智的平台。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不能科学引导其解决问题,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我们要坚决摒弃。我们追求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更呼唤“求简”、“务实”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情境设计原则,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程度越高,对学生配合的依赖程度就越高。这就无形之中加重了老师的课业负担,如何设计出一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学生完全融入的一堂课成为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主动探索教学情境设计的具体问题,不断的在实践领域收集信息,加工资料,提高自身教学修养,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执行能力和教学质量才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