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备好课

2010-02-16 22:28:52梁万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教案新课改教材

■ 梁万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中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是个耳熟能详的话题,又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还是个至今仍严重制约课堂效率的核心问题。

自从新课改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目标的不断生成被人们普遍接受以后,教师的思想的确比过去活跃了,但错误的认识、对理论的误读也使他们的行为偏离了轨道。其实,多元解读并非没有是非标准,并非没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作为基础教育,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或一般文本的解读,是应该有相对确定的解释的,当然,我们又要承认阅读作为一种体验,各人的感受和结论不会完全相同。课堂目标的不断生成,这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从“立人”的角度来说的,它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这在《课程标准》中也是有明确要求的,如其中的“提高……”“感受……提升……”“深化……体会……追求……”“增强……”“学习……培养……”等表述。但是,这并不排斥每堂课中基本的、明确的、清晰的教学目标,生成应该是教师预设之中又意料之外的。

有许多教师简单地把备课和写教案等同起来,这种认识是极为片面的。每一节课,教师都不应该忘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不应该忘记教材的整体性、连贯性,不应该忘记班级学生的基本学情。如此,就不会出现备知识内容的多,备训练内容的少;备教法内容的多,备学生学法内容的少;备教参内容的多,备创造性设计内容的少。教案也就不会写成教材分析式的教案、教材研究式的教案、教材评论式的教案、教材讲解式的教案。

如果我们的心中能真正知晓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备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教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老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肖川教授认为,“教学是指由教师所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美国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标应是促进整体人的学习与变化”。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我们的教学至少应实现如下的目标: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交流,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帮助学生建构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促进智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

只要目标在胸,我们就能准确把握备课的实质要求——备课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理解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有助于发展理性、增长才干、处理事务。他强调指出,教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在于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

洛克还提出了“形式训练法”的教学思想,即激发求知欲、鼓励好奇心、集中注意力和逐步训练思维。

为什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 “万有引力”,他说:“我一直在思考、思考、思考……”如果没有成熟的思维能力,即使看到了苹果落地,牛顿也不可能找出苹果落地的本质原因,更不可能推论出整个自然界都适用的“万有引力论”。

被誉为美国最具独创精神的教育家梅耶尔在《他们思想的力量》一书中写道:要把学校转变成为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激动人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让学生只会接受信息的工厂。

备课还要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

叔本华说过,只有不清晰的思想,才会用晦涩难懂的文字来表达。许多教师课堂上的八股语言,其实就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老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

语言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真正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的语言,应该是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之上的。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准确的语言去讲解知识,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应简洁、真诚、深刻。简洁,就是不说多余的话,不说无关紧要的话,就是不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真诚,就是师生之间坦诚率真,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表里不一。深刻,就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准确,是教师的匠心独运,是学生的茅塞顿开。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是知识思想的集散地,如果教师能在课前高度关注教学目标,强化思维训练,锻炼教学语言,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教案新课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定跳远》教案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半张纸》教案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