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五个一”

2010-02-16 22:31赵文英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五个一闪光点审题

赵文英

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都知道,高考作文要想获取高分,必须要有独特的亮点。那种平铺直叙、缺乏个性的作文是得不到阅卷人的青睐的。对学生来说,高考作文能否写出亮点,靠的不是考场上的灵机一动,也非临场时的神来之笔,而是长期积累、艰苦实践下的厚积薄发,是正确意识指导下的妙笔生花。对教师而言,为了培养学生的亮点意识,除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坚定的价值观以外,还必须在作文教学的思路上做一番化繁为简的工作,制订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设计学生易于掌握和便于操作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出奇出新的意识。

笔者在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中,根据“考试说明”中有关作文的10点要求,归纳高考优秀作文的共同特点,总结出一套好记易诵、简便易行的作文训练思路,曰:“一定要切题,一个好标题,一个好开头,一个闪光点,一个好结尾”。以之为平时作文训练的准则,无论是老师批改,还是学生互评、自评,都将之作为评判的标准。几年实践,成效很好。现在写出来,以就教于广大语文界同行。

之所以把“一定要切题”置于首位,是因为“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是作文获取高分的前提。切题的前提是认真审题,只有审准了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写作时才能有的放矢、命中目标,作文才有可能获取高分。而不在审题上花费气力,仅凭一点感觉就匆忙下笔,或者边看材料边写作的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是原则性错误。不切题的作文无论标题多么新颖,语言多么精彩,结构多么严谨,都只能归入三等文甚至四等文之列,落个“满盘皆输”的结局。

审题的原则是通篇阅读,全面把握。一是要对作文题面的每个字、词、符号、图表、数据仔细品读,细心揣摩,反复分析,认真推敲;二是要对材料进行全面的审视和理解,正确把握命题意图;三是要不偏不倚、不折不扣地按照文题要求确立中心意旨;四是必须列出写作提纲。总之,审题居于作文的核心地位,必须慎之又慎。

之所以强调“一个好标题”,是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展示给阅卷人的第一印象,它可以使阅卷人一见钟情,也可以拒阅卷人于千里之外。标题的优劣,是作文能否获取高分的关键。专家说,题好一半文,所以绝不可等闲视之。

好题目的原则至少包含以下三个层面:(1)形式上:宜短不宜长。最好不要超过7个字(运用对偶形式的另当别论)。(2)语言上:宜精不宜散。或明确、或深刻、或精致、或大气、或幽默、或质朴、或文采斐然、或意蕴深厚、或诗意盎然、或一语双关、或新颖离奇、或独特出众……(3)内容上:一是标题必须体现文章的主旨,甚至本身就是文章所写中心事件、中心人物、中心论点,必须起统摄全文的作用;二是宜小不宜大,即入口要小,角度要小。“小”便于入题,便于围绕人物进行叙述描写,也便于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议论。总之,好题目有先声夺人之效,而劣题目却只能坏人胃口。

再看“一个好开头”。开头也称开篇,开篇的原则是简洁明快,故“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是对开篇的基本要求。开篇最重要的功能是统领全文,启动思路。精彩的开头能顺畅地引出主题,推动全文的进程。精彩的开头能给人愉悦,能让陷入“审美疲劳”的阅卷人精神为之一振,对于提高分值具有举足轻重之作用。

好开头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数种:(1)描写环境,渲染气氛;(2)选用修辞,激扬文采;(3)引经据典,彰显主题;(4)设立题记,统摄全文;(5)运用特写,突显特征;(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7)设疑发问,寻根究底;(8)欲扬先抑,制造玄虚;(9)编述故事,催生兴趣!

下面简析几个经典的开篇: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一句。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自问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依附。

这是2006年全国卷Ⅰ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作者采用“引经据典,彰显主题”之法,以曹操《短歌行》中诗句破题,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怎样“找准自己的位置”的主旨。其深远的立意不能不让人“拍案惊奇”。

2.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纷纷的细雨是女儿对妈妈你无尽的思念。

这是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芬香永存》的开头。作者采用“选用修辞,激扬文采”之法,综合运用比喻、比拟、排比等多种表达手法渲染出一幅绚丽的画卷,不但巧妙地点明了话题“纪念”,顺畅地引出下文,而且其飞扬的文采也深深打动了阅卷人。

再讲“一个闪光点”。闪光点是针对文章的主体而言的。从根本上说,闪光点指的是与众不同的个性。表现在文章中,它可以是一种巧妙的构思,也可以是一种深刻的见解,可以是一份款款的深情,也可以是一段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也可以是一个形神兼备的形象,可以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修辞,也可以是一句入木三分的议论,甚至一个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无论运用什么材料,只要你有新颖的视角、奇巧的构思、顺畅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就能像暗夜中天空划过的一颗流星,照亮整个夜空。

“闪光点”从语言来说,要“言之有文”,原则是文体分明,叙议得体;语言流畅,生动形象。从内容来说,原则是材料典型,事例确凿;细节真实,情感深挚。从字数来说,原则是写够800字,最好是850字左右。从结构来说,原则上最少要分为5段,最好分为7段以上,这样一是结构疏朗,阅卷人不会感到吃力,二是利于文中精到的描写、记叙或议论之处显露出来,易于抓取阅卷人的眼球,容易获得高分。

譬如下面一段作文:

当着众多放学的学生,母亲犹豫了好长时间,终于,她拿出一个护身符,小声地说“戴上,很灵验的”!我接过来,很清楚地感到了母亲手上的热度。

这是2006年上海一位考生满分作文中一段独特的细节描写。文中这个略带迷信色彩的“护身符”是母亲一大早去山上的寺庙求来的,表达了母亲在“我”临近高考时,唯恐“我”受到意外伤害的舐犊之情。站在校门口的母亲,心情是那样的急切,动作是那样的犹豫,说话是那样的小声,一切都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特定环境下母亲身上那种纯朴而深沉的人性之美。这一“闪光”的细节不但感动了作者自己,也深深地感动了阅卷人。

需要说明的是,“闪光点”必须建立在“内容充实”的基础之上,那种不顾内容只想凭借技巧哗众取宠的文章,是逃不过阅卷人的法眼的。因为材料、内容是文章的血肉。内容不但要充实,还要鲜活。充实并非意味着材料多,鲜活也并非意味着材料是新近发生的。作文不是堆砌材料,而是要用准确的材料来点亮题旨。材料可实可虚,可详可略,可旧可新,只要能准确地说明主旨,并且以恰当的剪裁给人以美感,便能显示出充实、鲜活与不凡,形成具有个性的“闪光点”。譬如下面一段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我读出了陶渊明的闲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使我读出了屈原的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使我读出了周敦颐的独立。

这段文字,所引材料是尽人皆知的旧人旧事,但由于作者选取了一个恰当的角度,运用合理的修辞,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就有了表达上的深刻,也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闪光点。

最后说说“一个好结尾”。古人云:“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个好的结尾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能使内容平庸的文章得到提升。好的结尾犹如黄钟大吕之音,似止而又绕梁婉转,能使阅卷人在掩卷之后为之沉吟,并毫不吝惜地打出高分。

结尾的原则是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结尾的语言要简洁有力,富有余韵。结尾的目的是启迪人心。结尾的效果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旨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深沉。

下面分析几种经典的结尾:

1.发问结尾法。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或反问以表达肯定之效果,发人深省;或设问以引起悬疑,启人智慧。如2005年高考天津卷满分作文《写给明天》的结尾:“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但岁月的脚步是不会回头的呀。那么我们,该为自己,为明天,为他人留下点什么呢?”作者借用朱自清《匆匆》的语言,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应珍惜时光、珍惜今天的主题,深刻而有力。

2.抒情结尾法。结尾时以饱蘸感情的笔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或展现未来,鼓舞人心;或歌颂美好,弘扬正气;或批判污秽,激励斗志。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雨润万物,馨香满天》的结尾:“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看似简单的两句话,由于作者使用了呼告的抒情形式,不但完美地收束了全文,而且深化了“细雨滋润万物,闲花飘零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主题,使阅卷人击节而称叹。

3.启发结尾法。结尾时使用恰当的词语给人以某种教育或启迪,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让读者思考回味。如2005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的结尾:“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是那几句赞美之辞呢?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结尾所提出的问题促人深思,我们的人生到底该走怎样的道路,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磨难,作者提出了一个人人都必须思考并严肃对待的问题,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猜你喜欢
五个一闪光点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三招”学会审题
让闪光点照亮学困生前行的道路
缜密审题,准确建模,学以致用
七分审题三分做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做好民族工作“五个一”工程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五个一”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长宁县“五个一”打造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