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使用价值的范畴及现实意义

2010-02-16 19:45张存刚赵夫鑫王晓雨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范畴价值生产

张存刚,赵夫鑫,王晓雨

(兰州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商品使用价值的范畴及现实意义

张存刚,赵夫鑫,王晓雨

(兰州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商品的使用价值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体现着不同的作用。认真地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于更好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更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商品;使用价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当做一个超历史的范畴来解释,商品的价值具有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并且把这种认识作为马克思对商品属性认识的本意写进教科书中。事实上,这是对马克思关于商品属性理论的误解。价值固然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然而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并非只具有自然属性。有的学者还把商品使用价值看成一个永恒的范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价值是个历史范畴,是没有异议的,而作为商品另一属性的使用价值却是一个永恒范畴。这就令人匪夷所思。马克思所预言的共产主义社会,商品就会消失,价值作为历史范畴不再存在,那么商品的使用价值还依然存在,二者是统一于商品之中,这是相互矛盾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起到的作用,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的作用。

一、在非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用价值的属性

在非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之所以进行生产活动,是为了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各种需要。生产的产品最根本的特征是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也就是它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因此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一切社会经济形式下人们生产它的最根本的出发点。任何一个物品,都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就有一定的用途,这种物品的效用或有用性是由物品本身的自然属性,物理的、化学的属性所决定的,与社会生产形态无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任何社会的物品所共同具有的一般性质。物品的有用性取决于物品的自然属性,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因而它不可能离开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孤立生产,而是社会生产,这样也就脱离不了固有的社会属性。其物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为他人需要,而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即使如此,每个劳动者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也就具有社会属性。未来社会比如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已经消亡,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但仍然满足社会需要,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显示的更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的有用性,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就更加突出。

二、商品使用价值几个相关的概念

1.商品和商品体的概念

商品体就是商品的物质载体,它是各种各样的劳动产品体,因此,每一商品体都是特定种类的使用价值。这种特定种类的使用价值完全依赖于商品实体的自然性质,即商品体有什么样的自然特性,这种商品就有什么样的使用价值。商品是以商品体为基础而形成的意识观念。它是某一种商品体通过交换转到使用者手中能够给使用者带来生活上某种便利时,才形成的范畴。否则,即使是一种商品体,无论其性能怎样优越,样式多么美观,抑或多么稀少,但这种商品体,只要不是通过交换到达使用者手中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商品体就不是商品。这种商品体只是说明:人类生产了它,创造了它,只有当商品体的有用性被生产者之外的其他人使用,并对社会有用时,商品才最终形成,商品体是以商品社会形式存在的。“说商品有使用价值无非是说它满足社会需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因此,商品体不等于商品,商品体的属性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虽然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实现要以商品体的本身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特殊的历史性质。”

商品的使用价值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的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研究使用价值,要严格区分物的使用价值、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使用价值。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在外延上,有三种规定性。其一是自然物的使用价值,如空气、阳光、野生林等自然物。其二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如农民自己食用其劳动产品——粮食、蔬菜,中世纪农民交纳的实物地租等。其三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这三种使用价值中,前两种使用价值是一般的使用价值,即直接能够满足某种特定需要;后一种使用价值则是用于交换的使用价值,即商品使用价值。弄清了使用价值三种外延,更要清楚一般使用价值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区别及联系。

2.一般使用价值和商品使用价值

一般使用价值和商品使用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使用价值的两种含义都是指物的有用性,这种有用性具有多样性。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一般使用价值无所不包,既包括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也包括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人类也具有有用性;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劳动产品对其购买者具有的有用性。其次,使用价值所包含的这两种含义都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区别在于一般使用价值构成的物质财富所包括的自然资源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这部分物质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或再生周期长的特点;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自然界相结合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它具有再生性。再次,使用价值的两种含义都要满足需要。不同的是,一般使用价值更多体现劳动产品的有用性一面,既可以满足别人的需要,也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体现的是一般价值的自然属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使用价值就要通过交换达到其满足自己生活生产需要的目的,体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属性。一般使用价值可以满足别人的需要,也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不仅是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自然属性面临的难题和矛盾

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商品也是劳动产品社会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可能是一个永恒范畴。商品特性之一的商品的价值,在未来社会,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消失,所具有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出来的是劳动产品的有用性。作为商品客观内在的构成要素之一的商品使用价值,自然也应是同商品这个历史范畴概念共命运,应当是历史范畴。即使在商品这个概念还未形成或出现时,作为使用价值这一含义,表现出来的就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社会发展一定阶段后,商品只有经过社会交换后,到达别人手中,才具有了商品的特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到了未来社会商品所剩下就是一般使用价值的有用性,这就表现为永恒范畴,劳动产品的有用性是其一般属性,一般属性离不开社会生产发展的环节,这也就表现为社会属性。“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特征的社会使用价值也是。”这样,如果说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岂不是在否定商品使用价值的“一定历史形式”;作为历史范畴的商品,本身是历史范畴,而它的客观内部构成要素之一的商品使用价值,怎么能是自然范畴呢?

三、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自给自足生产的产品大都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往往是统一体。产品由生产到消费,并不需要经历一个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过程,这时产品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的是产品的自然属性。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情况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商品的使用者与商品的生产者出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分离状态。它们两者的联系是经过交换、分配等中间环节来实现的,那么商品的使用价值除了体现该种商品自身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自然属性,即一般的使用价值外,还体现了商品生产条件下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指出:“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因此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使用价值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实现的复杂性。一种商品是否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在第一个层次上要从它的自然属性方面看它是否具有有用性;在第二个层次上,从它的社会属性看,它还被社会需要的质和量两个方面决定。从质上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对别人有用,符合社会需要,它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使用价值;从量上说,它必须与社会的需求量保持一致,否则一旦个别商品的使用价值供过于求,则其使用价值便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使用价值,便成了无用的废品。而这种“有用”变“无用”的怪现象的出现,便是“商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操纵所致。因此我们考察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使用价值,绝不能以自然经济的老眼光来看问题,单纯从其自然属性即“有用性”来看待使用价值,要给它加上“商品生产”这个规定性,从而使“使用价值”这个传统概念变成“社会使用价值”这个新概念。

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比较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资本好像就是专为剥削雇佣工人而来。因而,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是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无产阶级。现代西方,虽然劳动者也可以购买股票,成为一定资本的所有者,但劳动者在总体上仍不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换言之,资本和劳动在总体上或主体上仍处于对立状态。资本家所进行的商品生产,表面上看是为了满足无产阶级以及自己生产生活需要,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值。商品生产出的使用价值,在客观上满足了无产阶级的物质文化需要,这只是资本家所追求剩余价值过程中的附带品,并非是生产的根本目的。马克思时代的劳动者,是资本剥削和榨取的对象。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虽然境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除了挣取工资外,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大部分作为利润落入了大资本所有者的腰包;一部分作为税收被用于维持其资本主义制度。虽然部分劳动者也从拥有的股份中分到一些剩余价值,但其在社会总剩余价值中所占份额很小。

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价值,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凝结其上的“价值”不过是为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其社会使用价值的一种必要手段。如果把经济手段当成了经济目的,则是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违背的。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则把一切劳动产品推向市场,使价值和使用价值相联系,使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并逐渐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项巨大成就。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首要目的,利用价值规律来进行商品的生产。在商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由于商品不愁销路,不存在商品卖不掉或使用价值让渡不出去的问题。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产量。哪一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大,产品产量高,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的价值就多。但在商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过剩,商品的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只有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使用价值才能在市场上让渡出去,商品价值才能实现。因此,企业的商品生产经营首先不是生产多少商品的问题,而是生产什么商品的问题。企业只有生产使用价值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所谓统一,是指作为商品必须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所谓矛盾,是指对于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任何一方来说,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决定了商品交换,形成了市场。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形态下,商品的使用价值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实现追求剩余价值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不是追求其生产商品的利润。在两种制度下,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着根本的区别。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满足这种需要,虽然也同商品价值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起作用。如果商品的使用价值很低,不仅商品价值得不到实现,而且根本不可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五、商品使用价值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历史经验的借鉴和创新。马克思关于商品使用价值范畴的科学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正确认识商品使用价值范畴对全面贯彻价值规律至关重要。就市场经济的共性而言,价值规律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商品使用价值范畴所揭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把价值规律的内涵及作用扩展到了宏观领域,使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格外醒目。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了价值、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开始运用市场机制来配置经济资源。在这里商品使用价值所揭示的原理是——商品经济的追利性所决定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价值”的关心,毕竟要用适销对路的使用价值换取。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关注商品的供求状况对价格和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佳场所,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总之,不仅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的效果有赖于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性,而且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的引导也要依据社会使用价值所决定的有效需求。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总是衡量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是否向社会劳动转化以及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天然尺度。

由上可见,重申商品使用价值社会性,不仅直接关系到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且还涉及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也可以更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满足食、衣、住、行等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要满足人民的需要,就要求生产更多更好的使用价值。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还无法完全是满足人们的全部需要,就要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使用价值。

我国现有的商品供给结构,会产生盲目性和滞后性,带给市场的消极影响也会传递给购买者。由于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还会产生一些虚假的需求,使购买者偏离了正常的消费需求,产生浪费。这就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来满足人们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要使初级阶段生产目的实现完全转化,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社会提供的各种产品与劳动者的支付能力在总量上平衡。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三,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更好地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要满足人民的需要,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同一时间的价值量是相同的,但提供的使用价值却因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而表现出多或少。要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增产与节约虽然途径不同,但它们都会使产品增加,对增加的产品,我们不注意研究其使用价值的运动,就可能出现增产不如不增产,生产不如不生产的怪现象。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客观上要求在使用价值比例协调基础上注意多种生产条件的优化利用,这种利用仍要通过价值的比较,并通过商品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由于商品使用价值有多种效用,分析、比较、论证同一商品不同效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对于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有更直接的意义。

第四,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加速资金循环与周转,不断进行再生产。马克思明确指出:“在最后阶段W'——G' 停顿下来,卖不出去而堆积起来的商品,就会把流通的流阻塞。”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不造成积压,缩短使用价值运动时间,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作用,不断进行再生产,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第五,开发商品使用价值的新形式。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中国,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的根本转变,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发展低碳经济中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低碳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涵与核心内容。发展低碳经济是“两型社会”的应有之义与首要环节。低碳经济发展越早越快,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就越早越快。建设“两型社会”,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第六,合理利用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和商品奢侈包装的使用,本来是为了推销商品,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由于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广告和商品奢侈包装的使用已经超出了商品使用价值必要补充作用,而且会误导消费者,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在流通环节保管费用的增加。广告和商品奢侈包装的使用,完全超出了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合理需要。这就偏离了生产目的,不能更好地满足生产者的需求。

[1]马克思.资本论(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白 光,陈 宏.现代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吴日明,龙 飞.论商品使用价值社会属性研究的现实意义[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2):52-54.

[6]周 密.商品使用价值属性及其现实意义[J].娄底师专学报,2001,(3):37-38.

[7]董生强.试论商品使用价值对价值决定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0,(1):77-81.

[8]梁 英,王雪飞.商品使用价值含义及现实意义的探讨[J].天府新论,2006,(6):113-114.

[9]郭 华,居 伦.对商品使用价值范畴的再认识[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47-50.

[10]梅建军.我国政治经济学关于使用价值研究的三大缺陷[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1):11-14.

[11]侯廷智.浅谈对商品使用价值属性的理解——重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札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5):15-17.

[12]刘家声.商品使用价值是历史范畴[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10-12.

[13]郝朝辉.对商品使用价值以及提高的认识[J].经济教育研究,1998,(1):23-24.

[14]文大全.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应着重研究使用价值[J].科学社会研究,2002,(4):34-38.

[15]向 辉,聂思泉.论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性与商品质量[J].天府新论,2003,(5):37-38.

责任编校:田 旭,马军英

2010-03-03

张存刚,山西应县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金融理论与政策。

F014.3

A

1007-9734(2010)04-0015-05

猜你喜欢
范畴价值生产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