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宏华 湖南省永州市人民医院(425006)
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40例临床分析
蒋宏华 湖南省永州市人民医院(425006)
咯血;病因学;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支气管镜检查
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并经口腔咯出[1]。引起咯血的疾病,大部分经X线胸片检查能作出病因诊断,但约有20%~30%咯血患者X线胸片表现为正常,医生难以诊断,必须根据病史进一步检查。本文对X线胸片表现阴性的咯血性疾病患者后经CT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确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明确病因。
1.1 一般资料 40例病例均为本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门诊和住院患者。本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个月~3年;咯血量均以24 h量计算,少量咯血(小于100 m1),中量咯血(100~400ml),大咯血(大于400m1),本组患者少量咯血36例,中量咯血3例,大咯血1例;所有病例均从病史及体检中均排除了鼻咽部出血,排除了心血管、血液系统等疾病。
1.2 方法
1.2.1 X线胸片 所有病例均先摄胸部正、侧位片,胸片完全正常或基本正常者(基本正常是指胸片上仅示双肺纹理略增多或偶见局灶性钙化灶,但缺乏任何可以解释咯血的病灶)。
1.2.2 肺CT CT扫描,均在X线胸片拍摄1周内进行。1.2.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上述CT扫描病例于1周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备有止血措施,按常规行刷活检。
40例胸片正常咯血患者其CT扫描有异常发现者31例,实质性肿块6例(其中肺癌2例、结核瘤2例、炎性假瘤2例)、支扩7例、肺结核5例、炎症10例、非特异性改变3例。通过CT扫描,28例获得确定性诊断(即去除无诊断结论的3例非特异性改变)。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共25例获得确定性诊断,其中包括肺癌3例、炎症15例、结核7例。经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后能明确诊断者共35例,总的诊断率为87.5%,另5例虽未确诊,但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能明确出血部位,为临床综合分析病因提供了依据。所有咯血患者在行支镜检过程中均无明显加重的出血倾向。
经临床治疗随访的最后诊断为:肺癌5例(12.5%)、炎症13例(32.5%)、肺结核7例(17.5%)、炎性假瘤2例(5%)、支气管扩张8例(20%)、结核瘤2例(5%)、原因不明3例(7.5%)。
主要病因:咯血患者的病因甚为复杂,最常见的病因首先为炎症或支气管扩张,其次为结核和肺癌,对于X线胸片阴性的咯血患者,其病因的特征是:以炎症(32.5%)、支扩(20%)和结核(17.5%)占绝大多数,而肺癌(12.5%)的比例则大为减少,这可能是以肿块为表现的肺癌容易在X线胸片上显露之故。
CT诊断价值:对于胸片阴性的咯血患者,一般肺部均存在着潜在性病灶,故CT异常发现率较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比胸X线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从其诊断的情况看,CT主要能发现较小病灶(直径<2cm)或位于某些特殊部位(如肺尖部、膈水平下、脊柱弯、心影后)的肺癌或结核病灶,文献报道CT对支扩的诊断明显优于胸片,和支气管造影相比,CT对肺段水平支扩诊断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0%,若用薄层CT,则进一步提高发现率[2]。
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价值:肺CT同胸X线样仍不能明确病灶的性质和咯血的原因,且仍有部分咯血患者肺CT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常有困难。此时,纤支镜检查则可弥补肺CT缺陷,是明确出血病因,确定出血部位的主要手段。大约10%~13%咯血的肺癌患者X线胸片可阴性,而整个胸片阴性咯血患者中的3%~11%系肺癌,且胸部片阴性的肺癌以中心型鳞癌为多见[3]。因此对X线胸片、胸部CT正常的咯血患者,及时行纤支镜检查可大大提高确诊率。对于首次气管镜仍不能明确的病例,可定期重复检查,重复气管镜检查活检可提高肺癌诊断率[4]。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容易明确诊断的疾病有:支气管炎症、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息肉、异物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重要手段。同时,不明原因患者中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明确了出血部位,为局部治疗或介入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佐证。另外,CT对病灶的定位有利于其后纤维支气管镜有目的地刷检、活检取材,二者结合,在临床诊断中起互补的作用,提高了诊断率。
[1] 陆一鸣.急症与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2.
[2] 胡华成,朱颖.薄层CT对肺部疾病的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0,13(1):21.
[3] 金炬,杨刚,吴卓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3):217.
[4] 张建辉,陶一江.警惕以咯血为首发症状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6):705.
10.3969/j.issn.1672-2779.2010.09.041
1672-2779(2010)-09-0059-01
201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