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只“看不见的手”及其相互关系
——重读斯密《国富论》和《情操论》的启发

2010-02-16 15:31陈承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斯密情操

李 卉,陈承明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陈承明,男,江西瑞昌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论两只“看不见的手”及其相互关系
——重读斯密《国富论》和《情操论》的启发

李 卉,陈承明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用两只“看不见的手”把他的两本著作《国富论》和《情操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国富论》中阐述了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经济生活;又在《情操论》中阐述了伦理道德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精神生活。因此,把这两本著作结合起来学习,汲取其中的双重精华,才能使我们深刻认识经济与精神的相互关系,在完善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此外,我们还要克服斯密理论的局限性,充分运用“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弥补“看不见的手”的缺陷,为向更高发展阶段过渡创造条件。

国富论; 情操论; “看不见的手”; 价值规律;伦理道德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他的两本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简称《情操论》),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斯密在《国富论》中构建了国民经济的理论体系,在《情操论》中构建了伦理道德的理论体系。这两个体系相互渗透,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把这两本著作结合起来学习,汲取其中的双重精华,才能使我们深刻认识经济与精神的相互关系,在完善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看不见的手”是两论的内在联系

斯密作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其核心的价值观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情操论》和《国富论》都从人的利己本性出发,从经济与精神两个方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所谓的“上帝”就是“看不见的手”,它会对人们的利己行为进行限制,从而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达到“为大家”的结果。客观地讲,上帝是不存在的,那么“看不见的手”究竟是什么?它的神奇力量又是从何而来?综观斯密的论述,“看不见的手”实质是在利己行为的基础上,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方式,这种神奇力量是由社会自发产生的。

《国富论》和《情操论》在经济和精神两个领域中,描绘了斯密的核心价值观,说明有两只“看不见的手”分别在调节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国富论》是在经济领域中,阐述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经济生活;而《情操论》则是在精神领域中,阐述伦理道德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精神生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从经济上看,市场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价值规律与价值增值规律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形式,它像一只无形的手,自发地调节着生产比例和发展速度。从精神上看,伦理道德作为意识形态,像另一只无形的手与私有制结合起来,成为调节人们相互关系和促进精神文明的动力和形式。斯密的这两本书,正是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反映,它们融会贯通,揭示了经济和精神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可以说,不了解斯密的伦理思想就难以把握他的经济思想;同样,不了解他的经济思想也不能真正掌握他的伦理思想。

二、“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生活

《国富论》的实质是描绘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经济生活。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每一个人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①同时“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②在斯密看来,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自私的,而在“看不见的手”指引和调节下,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很明显,这里讲的“看不见的手”就是指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在微观上,同一部门的生产者,由于劳动工具和对象等客观条件,以及生产者技能和熟练程度等主观条件的差别,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各不相同的。但商品价值并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如果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就可获得利润和超额利润;如果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利润就要减少,甚至亏损或破产。生产者为了增加利润和避免亏损,就会竞相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力求提高个别生产力。价值规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刺激社会生产力提高。在宏观上,价值规律调节着各类商品的生产比例,使商品供给符合需求。这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价格符合价值的均衡,又是通过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双向运动实现的。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降到价值以下,就会刺激消费和抑制生产;相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涨到价值以上,就会刺激生产和抑制消费。最终,价值规律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使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趋向一致。虽然个别企业并没有促进社会发展的意图,但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达到了增进社会利益的效果。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完全由政府调控,从根本上否定了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仅使企业生产难以提高,而且使社会供求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使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刺激微观经济和调节宏观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要从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中汲取营养,学会利用价值规律和价值增值规律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看不见的手”调节精神生活

斯密在论述“看不见的手”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论述了“看不见的手”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情操论》的实质就是通过伦理道德,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精神生活。斯密在《情操论》中指出:“富人尽管他们的天性是自私的和贪婪的,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起分享一切改良的成果。一只‘看不见的手’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③斯密在《情操论》中阐明具有利己本性的个人,怎样自觉控制他们自私的感情或行为,以及怎样自发建立有高尚行为的道德社会。这里有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伦理道德激发了富人们的同情心,使得他们能与穷人分享生活必需品。而实际上,富人们从经验中已经意识到,将所有财富包括穷人的生活必需品据为己有,不仅不可能,甚至是愚蠢的。这是因为,如果穷人得不到必要的生活资料,他们就无法生存和生产,因而就不能为富人提供生活和享受的来源。从长远看,给穷人提供必要生活资料,对富人是更为有利的。因此,富人们受伦理道德——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不得不放弃一些眼前利益。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人们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提高,那些有利于富人长远利益的道德观念,如公平、责任、诚信、同情和礼貌等,被人们作为常识和习惯巩固和加强起来。由于意识形态的反作用,这种伦理道德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人为自己”的社会,也显得很道德、很和谐,因而促进了社会的精神文明。

但是,这个追求道德与和谐的社会,并不是在短期内没有矛盾和曲折。事实上,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从道德缺失到道德完善,从社会冲突到社会和谐的转变过程。在资本主义的初期,个人和企业为了私利,干了许多缺乏道德的事情。这种恶劣的社会环境必然反作用于经济主体,最终使他们的自身利益受损。这些经验会不断教育人们,为眼前私利所干的坏事,从长远看是得不偿失的。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最终成为战败国的教训是深刻的。今天,华尔街的大鳄无节制的金融创新,引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仍然具有教育意义。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人们更加重视公平、责任、诚信、同情以致礼貌等行为规范,避免因道德缺失造成私利的更大损失。因此,伦理道德也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们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特别是道德缺失等,这与资本主义初期遇到的问题很相似。这种道德缺失不但损害公众利益,而且影响自身发展。一些知名企业在奶粉生产中添加三聚氰胺,最终导致自身破产;许多所谓专家、名人代言劣质品广告,最终导致身败名裂。假冒伪劣、贪污腐败、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正是道德败坏的表现,他们在伤害社会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这些现象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物质文明一定要与精神文明相伴而行,社会才能持久、稳定和健康地发展。

四、两只“看不见的手”要有机结合

斯密的《国富论》和《情操论》,虽然研究的领域和内容不同,但是它们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是一致的,因此它们在理论创作中相互补充,在实际运用中相得益彰,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理论创作上,《国富论》和《情操论》的写作和完善是交替进行的。1759年《情操论》出版以后,斯密就开始为创作《国富论》做准备。1776年《国富论》出版之后,斯密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又修订了《情操论》的第五版。1784年和1786年出版了《国富论》第三、第四版后,斯密又吸收其中的新思想,完成了《情操论》第六版的修订工作。从《情操论》和《国富论》交替创作、修订和再版的过程,可以看出这两本著作的密切联系和它们的互补效应。《情操论》和《国富论》不仅是斯密交替创作的两部著作,而且是其学术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因此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在实际运用中,斯密的两本著作反映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国富论》和《情操论》中描述的两只“看不见的手”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如果只要一只“看不见的手”,忽视或取消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结果会使两个文明都遭到削弱或损害,形成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如果把两只“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则能起到经济和精神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物质文明提高后,人们会更加注重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快提高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提高,又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推动物质文明更快发展,由此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我国的历史经验也证明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特别是在“文革”期间,过度强调了精神的作用,否认和取消物质激励的手段,使经济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右”倾思潮的影响,一度出现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加快物质文明的做法,同样使我们遭遇重重困难。可见,只有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经济和精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决不能忽视“看得见的手”

斯密的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生活在18世纪的他在理论上也有局限性。斯密只提出“看不见的手”,但对“看得见的手”涉及很少,因此需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自从15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就一直存在着政府干预与自由经济这两大政策主张。斯密作为自由经济的代表,认为政府只是“守夜人”,其职责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宁,不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活动。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对完美市场的描述,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之上,因此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表明,“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而“市场失灵”则是经常的。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在精神生活中,“看得见的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制度,二是文化教育。斯密肯定了法律制度,但对文化教育涉及较少,就这一点来看,斯密的论述既不全面,又不完善。从经济与精神的相互关系来看,两只“看得见的手”也是相辅相成的。同时,“看得见的手”又是对“看不见的手”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在肯定“看不见的手”积极作用时,决不能忽视和轻视“看得见的手”的特殊功效。

从历史唯物主义来讲,封建专制强调“看得见的手”,资本民主则强调“看不见的手”。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既要民主又要集中,因此要同时运用“看不见”和“看得见”这两只手,并使它们有机结合和相得益彰,这是社会主义优越于封建专制和资本民主的重要体现。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斯密的论述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以私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我们要过渡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到那时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首先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公众、为社会。这里有一个如何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而言,并不否认个人的利益和愿望,因为只有个人的生活得到保障,个人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才会有充足的体力和饱满的精力来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之处在于,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个人愿望与社会理想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需要个人服从社会、个体融入整体。因为只有一个完好的社会,才能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环境。资本主义是通过自发和盲目的途径,来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而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自觉和自愿的途径,来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这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从“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历史阶段,过渡到“人人为社会,社会为大家”的更高阶段。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远远超越斯密时代的物质基础和两论的思想境界。

注释:

①②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5页,第975页.

③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49页.

[1]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3]周中林. 论亚当·斯密的经济哲学思想——从《国富论》到《道德情操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0-73.

[4]刘会强.“看不见的手”、理性设计与社会发展——斯密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 2007,(1):165-169.

[5]张云德,武洪洲.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11):56-57.

责任编校:陈 强,王彩红

“Twoinvisiblehands”andtheirmutualrelations

LI Hui,CHEN Cheng-mi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China)

British great economists and ethicists-Adam Smith, with two "invisible hand" put his two books - The Wealth of Nations and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closely together with “two invisible hands”. In The Wealth of Nations, he states how the "invisible hand" adjusts economic life; in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he states how the “invisible hand” adjusts spiritual life. These two works complement each other not only in theory, but in actual use as well. Therefore, in order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and spirit, we must study both of these two works and absorb their double essences. In the meanwhile we can als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e period of perfecting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addition, we should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Smith’s theory, make full use of the role of “visible hand” to compensate for the defect of "invisible hand" and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higher stage.

the wealth of nations;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invisible hands;law of value; ethics

2010-08-08

李 卉,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等。

F091.33

A

1007-9734(2010)05-0007-04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斯密情操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亚当·斯密传记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