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爱农
(南京市总工会,江苏 南京 210002)
浅谈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童爱农
(南京市总工会,江苏 南京 21000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合作者。中国工会必须与时俱进地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劳动者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合作者的理念和地位,在生产关系上进一步解放劳动者;落实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上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在调整、完善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从而逐步消除两极分化,积极构建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中国工会;社会主义性质;劳动者;企业;合作者
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 2009年召开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靠力量。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工运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他强调,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必须“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邓小平曾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工会在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上具有天然的属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自产生之日起,就组织和引导工人阶级为自身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放后,中国工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在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积极代表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当前,在总结改革发展成果、促进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征程中,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对于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中最活跃且具有首创精神的是人,是劳动者。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学习力的,也最富有能动性和创造力;人经过学习和发展,能够成为科学技术的发明者和创造者,科技成果也只有同有技能的劳动者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重新认识和充分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当前,我们已经进入 21世纪,在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上也应该与时俱进。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当前,作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产物—主人与仆人、雇佣与被雇佣的理念仍然具有相当的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企业 (包括相当部分的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以老板自居,在用工、管理和收入分配上忽视、侵犯劳动者的权益已成为普遍现象;也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把自己当作打工者、被雇佣者,被动地劳动、拿工钱。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构建劳动者既是国家和生产资料的主人,也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合作者的地位和理念。
1.劳动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合作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 (外资企业另论)的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并且也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就企业发展而言,他们建设和发展企业,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因而他们也都是企业发展的共同建设者。如果只有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及其投入的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而没有劳动者及其自身的生产要素的参与,企业就不能成其为企业,资本等生产要素也不会自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然企业不能成立,投资者作为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持有者对不存在的企业而言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因此,在企业里,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只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同,但对于生产出的产品而言,他们都是企业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因而他们也都是当然的企业发展成果的共同支配者,他们在成果分配上只是根据各自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不同 (必须)通过利益共决制度而获得不同的合理收入额度。所以,企业劳动者同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一样,都是企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合作者;而劳动者是活的生产要素,是企业的主体,因而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合作者。
这里所说的企业发展的合作者,是指一起共同工作、协同发展企业的人。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劳动者带着各自不同的生产要素来到企业,当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在企业里,就构成了一个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生产资料组合体,对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言,所有者所拥有的是对自己的生产要素相应份额的所有权益;劳动者也同样是自身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这个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生产要素组合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按照企业运行规则进行运作,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一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不能孤立处置自己的生产要素,这会影响其他合作者的利益,也会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和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者与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是企业生产资料的共同操作者,是企业发展的共同的主人。劳动者与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一道都投入了不同的生产要素,并通过有机的结合而使用支配着这些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也为实现各自的利益获取收益。他们在政治上和法律上是平等的。既然是相互依赖的合作者,就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只有真心实意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企业、实现共赢的目的。
2.必须在生产关系上进一步解放劳动者。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摒弃和反对将劳动者当作活的生产机器使用的错误理念和把劳动者作为被雇佣者奴役剥削的错误做法,与时俱进地树立并落实劳动者的主体合作者的理念和地位,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工会,作为生产关系、劳动关系的产物,应当在企业的运行机制建构中,在代表和组织劳动者与投资者、经营管理者的互相尊重、积极合作和良性互动下,着力打造有利于落实劳动者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合作者地位、维护其主体合作者权益、发挥其主体合作者作用的规章制度和运作办法;在企业发展大计上共商共议,在企业运营中各尽其职,在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决策时共谋共决,在各自遇到困难时互帮互助,在企业改制时兼顾各方利益,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携手面对、共度难关;同时,刚性化职工代表大会、工资集体协商和职工董事监事等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使涉及劳动者权益的规章制度和运作办法真正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包括法人治理结构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解放和焕发劳动者被旧理念、旧的管理方式束缚了的内在智慧和创造动力,使得劳动者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人,促进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更紧密地结合,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协调运作,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健康而快速地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方向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就要求,必须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积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正视目前存在的劳动者收入偏低和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的状况。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 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 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与这一组数据相对应的资本回报和资本利润由原来的 20%提高到 2006年的 30.6%;而与劳动者报酬下降趋势相比,2003年国家财政收入首度突破 2万亿元,2006年接近 4万亿元,2008年 (包括税收在内)突破 6万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从 2000年到 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超过 20%,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近 1倍。当前,在收入分配上,企业经营者十多倍于、数十倍于普通劳动者已是较普遍现象,有的甚至是上百倍、上千倍,令人不可思议;以我国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至 2004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 24.1%,而同期制造业工资的增长率仅为 7.1%;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行业收入最高与最低的比例已扩大到了 11:1,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超过了 10倍;另据官方统计调查,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就越过了警戒线,且呈日趋扩大的态势。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2.必须正确认识劳动与资本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客观实践中,物质资本通过与劳动相结合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它并不创造新的价值,而只有劳动创造和技术进步才是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这充分体现了劳动者的价值的重要意义,也充分证明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性。从西方一些市场经济国家在劳动与资本在收入分配上的结果来看,目前美国的收入分配结构是,劳动者报酬占 56%左右,企业经营利润占 12%左右。再看英国,1860—1984年的 124年中,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1860—1979年间,劳动收入所占比重为 45.2%—68.8%;资本要素所占比重为 36.5%—21.9%,也就是说,在英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资本要素收入也始终占小头。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就必须客观认知和切实落实劳动创造财富的伟大意义。在生产要素中,劳动者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管理 (包括民主管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劳动者应当按照自身的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相应的劳动收入,多劳可以多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理所当然应当激励劳动者主动积极地把自身拥有的生产要素充分投入于生产经营中,使劳动者自身的各项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从而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把劳动者作为打工者、被雇佣者,忽略劳动者的主体合作者地位,注重以降低劳动成本、压缩劳动者工资收入来参与市场竞争,这样只会影响和束缚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降低劳动者自身的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从而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效率。
3.必须积极落实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上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注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动力机制。我国又是一个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国家,因此,在收入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只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增强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就必须在收入分配上落实劳动者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收入分配制度应当客观体现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劳动者是企业发展成果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在成果分配上当然地应当拥有知情权和话语权。落实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上的知情权,企业就必须实行厂务公开,建立厂情定期向劳动者报告制度。企业应定期将企业的产值、利润、劳动生产率、各项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工资薪酬等情况向劳动者通报,让广大劳动者作为企业发展的合作者了解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难点、重点和自己本职工作的关系,及时掌握自己通过劳动创造获得的工资收入的公正合理情况。落实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上的话语权,企业就必须在工资福利的分配和安排上,建立完善由一定比例的工会代表和一线劳动者代表参与的决策、管理、监督的机构和制度,在充分听取和积极采纳工会代表和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工资福利分配制度和政策,构建民主参与的分配机制,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刚性化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同时,应将工资福利分配的具体情况,包括经营管理者的收入情况,向广大劳动者公示,接受劳动者的监督;并且,还应当将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标准作为政府和企业的重要调控指标,这应是党政工组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之一,就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方面,也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1.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要求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2007年 3月 7日,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工会、共青团、妇联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指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于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人民群众是建设和分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从实践的层面看,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就是正确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其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群众分享好这块蛋糕;而分好蛋糕,则是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人民群众做大做好蛋糕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二者是辩证关系,相互作用,互相促进。就企业发展来说,也是如此。
2.构建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就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一是要尊重和凸现劳动者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合作者的地位,坚决摒弃雇佣劳动者的落后理念和管理方式,牢固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地对待、关心和善待劳动者,真心实意地尊重劳动者、相信劳动者、依靠劳动者来发展企业。二是要在政策和制度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企业的政策制度的建设上,积极落实国家的各项劳动法律法规,在制订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上,充分听取和积极采纳劳动者的意见及合理建议,依靠广大劳动者来制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职代会审议通过的各项决定和制度。三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为劳动者积极提供安全有效的劳动环境、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培训等条件,保障落实法定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并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保障合法合理的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从而激励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推动企业健康而快速地发展。
3.构建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就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广大劳动者代表的参政议政机制。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主体力量,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是,在我国各级党的代表会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政府涉及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决策、管理、监督机构中,一线劳动者包括农民工的代表比例有限,广大劳动者的意愿、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国民财富的分配上出现失衡的状况,使得广大劳动者的收入长期低于国家财政和企业利润的增长。因此,应当从制度安排上予以落实,在各级党的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各级政府涉及广大劳动者权益的社会事业管理机构、会议中,增加一线劳动者包括工会代表的比例,健全相应的参政议政制度,进一步构建完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格局。同时,在研究、制定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中,充分听取广大劳动者的意见和愿望,积极采纳劳动者的合理建议,在治理国家和发展经济中,充分体现包括劳动者在内的人民群众的意志。二是要在企业中切实建立劳动者参与的利益共决机制。企业是国民财富初次分配的主要载体。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通过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共同投入并协同生产经营的生产要素而创造出来的。企业应建立完善有劳动者代表 (包括工会和一线劳动者的代表)与经营管理者代表组成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每年定期根据企业的产值、利润、成本消耗、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并参考市场劳动力价格、同行业工资水平,贯彻发展企业、实现共赢的指导思想,依法进行平等、公正的集体协商,根据企业发展水平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福利水平,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既避免出现利润侵蚀工资福利、侵害劳动者利益的现象,又要防止出现工资福利侵蚀利润、影响企业发展的状况,让广大劳动者与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一道同步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三是积极探索劳动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有效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按劳分配为主体,应该是劳动者按照自己在企业提供的劳动量,不但拿到用于保证其最低生活必须的工资部分,而且应当参与分割一定数量的、是他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状况,结合市场发展规律,科学测定各项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合理确定投资者的投入回报率、经营管理者的年薪收入和劳动者的工资福利比例,积极探索劳动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有效途径,积极地从收入分配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普遍的生活安全感和稳定的安全预期,也是国民财富二次分配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比较低,保障基金严重不足,保障标准偏低,贫困人口生活艰难,可谓问题严峻,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既要扩大覆盖面,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受益;又要分好“蛋糕”,增加社保基金,在国民财富的分配上加大对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扶贫济困等社会保障的投入,积极而有效地解决公务员、企业职工、农民工及灵活就业人员在保障范围、费用负担、享受条件、待遇水平上的不公平状况,切实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王兆国 .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 [J].中国工运,2009,(6).
[2]宫发 .《劳动合同法》没有导致用工成本大幅增加 [N].工人日报,2009—08—17.
On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Nature of China’s Trade Un ions
TONG A inong
(Nanjing City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Nanjing210002,Jiangsu Province,China)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ocialis m,the laborers are the main partner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Chinese trade unionsmust firmly establish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is concept advancingwith the t imes,must further the liberation of laborers in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must implementworkers’right to know and to speak.We need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laborers in the adjustmentof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and secondary distribution,so as to eliminate polarization gradually,and positively realize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common prosperity.
China’s trade unions;socialist nature;laborer;enterprise;cooperator
D412.6
A
1673-2375(2010)01-0010-05
2009-09-16
童爱农 (1955—),男,江苏无锡人,研究生,高级政工师,南京市总工会副巡视员,南京市工会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常委。
[责任编辑:凤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