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广军
关于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思考
■ 曹广军
现代保理由19世纪美国近代商务代理活动发展演变形成。我国最早的国际保理业务发生在1987年。在华语地区国际保理曾有过多个译名。1991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部组织外贸部门和银行部门的专业人员赴欧洲考察国际保理业务,最后确定中国内地使用“国际保理”这一名称,该名称遂得到以公认并沿用至今。
我国的商业保理开始于2004年,经过6年的探索性发展后,目前每年商业保理营业额只有数十亿元人民币,部分业务领域仍是空白。国内25家商业保理机构有21家集中在天津,北京、上海、杭州、河南各1家。真正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成为国际保理商组织股东会员的商业保理机构只有6家,其中天津4家,杭州、河南各1家。
为积极推动商业保理行业的发展,商务部等五部门于2009年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信用销售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开展商业保理业务试点,促进应收账款流转”。
行业产生的动力是因为市场的需要,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多部门的深化认识和统筹协调。不能依靠行业自身去解决。
目前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需要在集中解决以下五个方面问题上下功夫:
1.加强商业保理公司的监管。中国加入WTO以后,以及2006年7月1日后实施国民待遇原则,国内进出口贸易量呈急剧放量态势,而大多数企业对外贸易仍采用传统的贸易方式,与国际市场上流行的新型贸易方式极不相称,保理作为国际上通行的新型贸易方式,在国内处于“短板”。2000年以前,国内金融市场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状态,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强,再加上国内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拖欠账款、“三角债”现象十分严重,这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办保理业务的积极性。商业保理行业的产生有效弥补了这一环节。但目前,商业保理行业监管缺失是该行业发展的桎梏。首先,国家没有明确专门的监管主体;其次,国家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去统一规范和管理商业保理;再次,商业保理公司的欠缺,致使整个行业仍处在自然发展状态中。监管的缺失制约了商业保理行业的快速稳健发展,这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所以,商业保理公司的行业定位和协调监管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2.出台支持商业保理公司的经济政策。商业保理机构业务实现的社会效益是扶植中小型企业、增加中小型企业的商业风险抵抗能力、扩大中小型企业的流动资金储备、开发中小型企业的增长潜力、改善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环境。作为中小型企业的助推器,商业保理机构虽然具备诸多的专业能力,但在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核心问题上也力不从心,高昂的融资成本成了切实解决中小型企业流动资金缺口的瓶颈。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诸项政策,已经为商业保理公司的业务操作扫清了障碍。但是,切实体现在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植上却依然不够。保理业务从社会层面看,最大的体现是在对中小型企业以信用销售为基础的融资扶植,其核心就是融资成本低廉的流动资金。商业保理机构得不到明确的经济政策支持,阻碍了这一核心能力的发挥,也关闭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通道。
3.实现合法有序的商账追收。保理业务作为商贸领域的综合性金融业务,不单纯服务于企业的上游市场,同一个企业的下游供应商也是保理业务的服务对象,商业保理机构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参考外国成熟的行业经验,商业保理公司对于企业资信情况的审核,往往不是根据其披露文件的数据,而是根据企业在商业信用销售领域以往或即期记录,其结果就是保理商受让应收账款后,债务方通常又是另一单保理业务的债权人。所以,保理商就对企业的销售渠道上游具备了控制能力,其表现在,当对应收账款进行追收时,A单业务的应收账款由B单业务对偿。这样的结果既保证了商账追收的合法性,又保障了保理商手中的应收账款回收的可控性。
尽管商账追收对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作用非常大,但是鉴于我国曾经发生过大量的国内追账业务不规范操作,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曾在1994年和2000年两次发文,全面取缔讨债公司,致使我国的征信行业一直缺少商账追收这个重要分支。多年来,在我国的征信市场上缺乏有效的商账追收服务,商账追收行业至今还是缺位的。
商业保理业务有明确的商账追收功能,其有序合法性非常明显。我国对商账追收有明确限制,商业保理机构即使是合法有序地进行商账追收也困难重重。解决商业保理的法律定位不仅关系到保理业务的开展也关系到我国建设全面征信体系的整体进度。
4.加大商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我国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且发展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整体进度缓慢。目前,最直接的制约就是企业对信用评估的真实资源非常看重,而相对可以参考的银行业内部的企业资信情况又受到监管控制,难于面向社会公开。商业保理业务的基础是企业的履约能力,考核企业的履约能力的基础又是建立在企业之间真实交易的基础之上。所以,商业保理业务是目前推动商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最佳途径。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国内商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作为该体系建设的最有力方式之一,社会需求决定商业保理应当尽快在我国全面推行。明确的社会价值,准确的社会定位将是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5.扩大保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及学科设置。目前,在我国注册的商业保理机构分布极不平衡,制约着保理行业的发展,而且,现有商业保理机构的人才非常缺乏,多数商业保理机构都是非专业人员尝试开展业务。目前,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高校仅12家,而且均为全日制课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保理人才的需求。今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办信用管理专业的课程,丰富了行业内部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获取知识,但受限于没有业内人士的指导,所谓的专业培训并未走上正轨。为顺应急需的商业领域信用平台建设,我国的大学应设置与保理行业相对接的专业学科,大力举办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水平,促进商业保理行业的发展。推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速度,必须从基础做起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为我国的第三方征信体系储备优秀的专业人才。
综合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商业保理行业必须高速高效地发展起来,这将决定我国长期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尽量多部门协同,共同将这一有利于国家、社会的行业扶持起来。着重解决核心问题,增强行业自律能力才是对商业保理行业蓬勃发展的最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河南省远洋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