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麦蛾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

2010-02-15 10:43王穿才
中国蔬菜 2010年13期
关键词:月间习性甘薯

文 立 王穿才

甘薯麦蛾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

文 立 王穿才

文立,农艺师,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农业局,冷水滩区政府大楼内农业局办公室,425000,电话:0746-8218665,E-mail:xm6512@163.com

王穿才,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科学技术系

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地区引进湘菜薯系列菜用甘薯品种,茎叶鲜嫩甜脆、营养丰富、口感好,生长和供应期长,不仅丰富了蔬菜市场的品种,而且可填补9~10月的蔬菜供应淡季之不足,深受广大菜农和消费者的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每667m2菜用茎叶产量可达1500~1900kg,经济效益可观。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高肥水条件栽培,其主要食叶害虫——甘薯麦蛾的为害也在不断加重。甘薯麦蛾,又名薯卷叶虫,属鳞翅目麦蛾科,以幼虫吐丝卷叶为害,取食叶肉及嫩梢。受害严重的田块卷叶率达60%~85%,一般田块亦在15%~45%,严重影响鲜叶及薯块产量。为控制此虫为害,近年来,笔者对其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形态及生物学习性

1.1 成虫 体长5~6mm,翅展13~15mm。头胸部均为暗褐色,腹部灰色或灰褐色。前翅狭长,翅面暗褐色或锈褐色,中室内有2个黑褐色小点,内侧为圆形,外侧为长方形,前翅外缘有一列小黑点,后翅宽,淡灰色。前翅及后翅的外缘及后缘均有细长缘毛。

生物学习性:成虫的羽化时间主要在7:00~10:00 和 16:00~19:00,少数在凌晨及晚上。羽化后即寻找花蜜补充营养,然后交配产卵。每只雌成虫平均产卵数为140~170粒,卵分多次产下。卵产在嫩叶背面,少数产于新芽及茎上。温度26~27℃时,卵期平均为11.5d(天)。田间雌雄成虫的比例为(1.2~1.3)︰1。成虫有无补充营养对其产卵量有很大影响。据观察,越冬代成虫没有补充营养时,产卵量仅为补充营养的16%左右。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白昼静伏于靠近地面的叶片上及茎叶茂密处、杂草及田边灌木丛中,主要在傍晚及次日9:00之前产卵。

1.2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5mm左右,头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中胸至第2腹节背面漆黑色,中后胸前缘及第1、2腹节的前侧均为白色。第3腹节后的各节底色均为乳白色,亚背线黑色。第3~6腹节各节又有1条从亚背线分出的向后斜伸的黑纹。腹足细长,白色。幼虫体表生有稀疏的长刚毛,着生于漆黑色的圆形小毛片上。

生物学习性:幼虫共6龄。1龄幼虫在嫩叶背面啃食叶肉,第2龄开始吐丝卷叶,其后随着虫龄的增加取食量亦随之增加,所卷虫苞也增大。幼虫转苞取食频繁,故田间往往会有许多空虫苞。幼虫遇到惊扰即跳跃逃逸或吐丝下垂。幼虫密度大时,大量啃食叶肉留下灰褐色表皮,远观呈火烧状团块。幼虫在无鲜嫩茎叶情况下,啃食薯块和薯蔓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并顺利完成生活史。除为害甘薯外,幼虫还能为害旋花科的裂叶牵牛、圆叶牵牛、箭叶牵牛及小旋花,并能正常完成生活史。老熟幼虫通常在卷叶内化蛹。但逢高温干燥条件,有相当部分在土块裂缝中化蛹。

1.3 卵及蛹 卵:椭圆形,长0.6mm,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黄褐色。卵面纵横细脊纹明显。蛹:纺锤形,长7~9mm,头钝尾尖。初期淡红色,随后渐呈黄褐色。腹部1~4节背面节间中央有深褐色的胶状物相连,第4、5、6节背面近后缘中央有深黄褐色短毛。腹末有钩刺8根,作环形排列。

2 发生规律

甘薯麦蛾以成虫在田间枯落薯茎叶、枯草丛中及甘薯茎叶堆中及屋角草堆中越冬,在永州一带也有部分田间迟发的蛹在野外枯草丛中及残落薯叶中越冬。湘南一带每年发生5代。各代成虫的田间发生期为:第1代,5月中下旬~6月上旬;第2代,6月中旬~6月下旬;第3代,7月上旬~7月中旬;第4代,7月下旬~8月上、中旬;第5代,8月下旬~9月上旬。越冬成虫3月底~4月初开始出蛰活动,4月中旬为出蛰盛期。越冬成虫出蛰活动期拉得很长,背阴向阳处3月底~4月初便出蛰活动,而背阳阴湿处5月上旬才出蛰活动,这也是造成田间各代幼虫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的重要原因。越冬成虫一出蛰即爬行或飞至蜜源植物上取食,然后在野生旋花科植物上或苗床薯蔓上产卵。1~2代成虫由于蜜源植物丰富,产卵分散,所以甘薯田6~7月受害轻,进入8月之后,高温干燥,食物源减少,而湘菜薯系列及其他薯正处于茎叶旺长阶段,且广大农户为提高鲜叶产量,加大水肥管理,使之生长繁茂鲜嫩,成虫纷纷迁入产卵,所以8~10月间的第4~5代幼虫,田间为害最为严重。

3 防治技术

3.1 清除越冬场所,减少虫源 收薯后,将田间断茎残叶和田边杂草收集堆沤烧毁;冬季所贮干茎叶在3月之前处理完毕。此外,4~5月间,清除苗床及薯田周边旋花科植物,以减少野生寄主和蜜源植物,降低虫口基数。

3.2 杀灭田间害虫 5~6月间,幼虫处于零星发生时期,可用手捏除卷叶虫苞。8~9月间结合田间管理,可将薯田灌水漫至地面保持36~48h(小时),使土中蛹窒息死亡。另外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3 水肥促发 当错过防治适期,叶与嫩芽受害严重,一时难以恢复时,可将叶、芽受害严重的茎蔓割去,每667m2追施尿素8~10kg,透水灌溉,促使速萌新芽。

3.4 药剂防治 应掌握在幼虫发生初期施药,喷药时间以16:00~17:00为宜,此时防治效果最佳。首选药剂为20%氯虫苯甲酰胺(杜邦康宽)悬浮剂,每667 m2用10mL对水30kg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此外,选用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效果也较好。特别注意施药后5~7d(天)才能采收食用。

2010-04-15;接受日期:2010-05-21

猜你喜欢
月间习性甘薯
螳螂的生长过程和习性是怎样的呢?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习性养成要趁早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诺基亚在美国发售 Nokia 6、Nokia 5 和Nokia 3
粳型不育系新稻97200A的开花习性研究
甘薯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利用
甜甘薯
外国学生是如何度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