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姣 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文化基础课程部 110168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周姣 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文化基础课程部 110168
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西方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使其多样化与创新化。
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需要培养越来越多的英语交际型人才,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为重要目标。培养外语交际型人才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语言教学中,为什么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应该从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说起。交际是为了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为了这一目的,人们才创造了语言。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一产生就是为交际服务的。虽然它不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形式,但毫无疑问,它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没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我们就不可能创设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社会交往结构。可见,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可以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和语言规则。通过观察日常会话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我们所需要的是信息,是通过语意表达自己的意思与人交际,而不是语音,语调和语法的规则。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把英语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语言结构上。忽视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制约了学习英语的效率。
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理解和掌握。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
我们的英语教学终究是课堂教学, 是在非英语国家的课堂里的英语教学。而交际是在真实的自然情景中进行信息和思想情感交流的活动,我们在课堂上进行的练习活动是预备性的,它与真正的交际能力训练相比,缺乏真实的自然交际情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能看到的多是为语言操练而创设的情景,都是人为的,非真实的,即使是这样的情景也较少见到。另外,课堂上进行的练习缺乏信息差距。课堂上进行的英语实践活动的内容大多是对已有的已知的语言材料进行的操练活动。练习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已知的练习双方没有传递和吸收信息的企图,也不存在信息差距需要填补和获得平衡的要求。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特别是考试制度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不正常的学习习惯,喜欢老师讲得多,讲得透,甚至希望老师逐句分析,逐句翻译,逐个讲解单词的满堂灌式的上课方式。如果老师要求学生做一些互动练习,多说英语,多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释和分析句子,或者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他们就觉得头疼,或者觉得没有学到什么知识,没有学到他们考试中所需要的知识点。这样的老师尽管语言能力强,教出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但往往不受学生们的欢迎。我们的学生在听课时,希望老师把所举的每一个例句一字不漏地写在黑板上,记在笔记本上心里才踏实一些。他们却忘了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的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通过听说读写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英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
我国现行的英语考试制度还只停留在对学生语法知识和做题能力的考查上,只注重学生的英语成绩,而忽视了对英语实践能力的考查。按理来说,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其词汇量,语法知识和语言知识在英语国家里日常生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恐怕没有一个学生敢作此保证。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英语教学和考试制度的弊端和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根源。
一个人的性格类型和情感状况会对他的思想和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而交际是人类的特有的活动,人的性格,对事物和他人的态度,情感状况都会极大地影响到交际的具体实施和最终的结果。由于我们的民族传统,大部分的中国学生性格内敛,含蓄,这就使他们在交际中不能积极参与,影响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交际问答法(基础不好的同学)
“交际问答法”是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进行的课堂交际活动,但它不仅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应该是社会交际活动在课堂上的再现,包括人们在获取信息时的大部分活动。活动本身要围绕着某个话题展开。例如,组织一次以采访为题的活动,或以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为主的活动。由于问答法涉及很多人们社交时的初级活动,运用的语言知识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处于短语和句子水平上,因此问答法比较适合于开展课堂交际活动的初期,或者是基础不好的学生。
分组讨论法(基础好点的同学)
“分组讨论法”是让学生针对某一个话题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最后向全班宣布讨论的结果。例如,针对Private Cars这一话题,所有的同学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形诸文字,然后全班组成若干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最后将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组织这类活动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就其语言知识范围而言,属于句子和篇章水平上的。开展好这类活动除了教师要组织得当,学生还要具有协作精神。
语言单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发生在语境之中的。首先,词在句中,句在段中,段在语篇中,这是语言意义上的“语境”。其次,选词、造句和谋篇都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 在口语交际中,情境是外显的、可以被直接感知。在书面语交际中,情境是内隐的,虽然存在,却不能被直接观察到,读者需凭借经验和知识来构建对应的情境。语境还包括我们认知层面上的背景知识或百科信息,正是这种语境知识使得我们能够借助各种知识元素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或理解当前的话语。
因此,英语教学需要揭示语境如何使语言简略、信息残缺的语篇变得丰满、充实,帮助学生建立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系,积极利用各种语境信息。同时,英语教学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在使用英语过程中,如果不恰当地估计了对方的背景知识或把握对话情境,就会为交际带来障碍,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还必须学习文化。学习英语更是如此,如果不懂得英语的文化,违反了语言的使用规则,那么说的英语即使语音语调正确,语法规范,词汇搭配无误,表达也流利,但对方听了仍然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还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同时由于外国文化不可能自然学习,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文化语言观去指导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加强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克服使用英语交际时可能产生的文化障碍,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课堂是培养学生言语交际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 教师是信息的传递者, 学生是信息的吸收者。因此教师在传递信息时伴随的隐含的、微妙的感情总是影响学生的情绪。比如, 经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 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维持学习的注意和爱好,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排除学习的心理障碍, 这就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反, 如果教师老是在课堂上过于苛求完美, 不断地纠正学生无关大局的语言失误, 把学生弄得胆小谨慎, 就不可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也无利于交际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不同其他科目,课堂上的语言交际活动要真实有意义。教师要做生活的细心人、有心人,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把生活中学生最熟悉、最喜爱、最美的资源巧妙的融入英语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真实、实用、感兴趣的语言材料,为学生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做好铺垫。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对教材内容加以灵活的改动、补充,可使静态知识动态化,促成创造性语言的生成,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语言交际的积极性。本来一本书、一张图片看来没有任何生命,在学生看来也没有任何乐趣,可是如果教师善于思考同时具有变教材的静态语言动态化的能力,学生的语言交际就会充满无穷的乐趣。
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新习惯的养成, 而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需经过不断的接触、重复和模仿才能够建立起来。既然二语学习是培养新的习惯和技能, 而这种技能又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使用, 那么就应该“强迫”学习者尽可能多地使用第二语言, 而非母语。作为教师,不光要限制学习者而且要杜绝自己过多使用母语的现象,切忌把英语课上成用汉语来讲解英语课。另外, 还要深入研究和排除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干扰, 帮助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顺利形成新习惯。
[1]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3-45
[2]胡明. 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55-56.
[3]张正东. 中国英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164-257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5.140
周姣,女,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