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10065
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张钧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10065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本文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遴选、毕业设计的选题及管理制度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对地方普通高校毕业设计及答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毕业设计;存在问题;改革
毕业设计是普通高等院校在教学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习。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根据笔者自己的观察以及和其它教师的交流,发现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在相当程度上流于形式,质量难以提高。有些文章将这种现象归结为高校扩招给学生带来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或者应对考研复试上,而无暇顾及毕业设计[1,2]。然而笔者从毕业班学生中得到的信息并非完全如此。
为了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真正原因,以寻求相应解决办法,本研究针对本学院两个专业连续三届的毕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一个主要项目是“影响毕业设计的最大事情”。表1为调查统计结果。
表1 影响毕业设计的因素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两个专业的专业方向不一样,造成两个专业本身就业率有所差别,因此对毕业设计的影响也有所差别。本科毕业设计一般都在大四第二学期进行,对于就业形势好的专业一,毕业生一般在大四第一学期基本都能签到工作,所以联系工作对此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影响较小。而对于就业率较差的专业二,联系工作显然对毕业设计影响较大。由此可见,联系工作对毕业设计的影响是与专业本身的就业率有关的。对于就业率好的专业,联系工作的影响较小;而对于就业率低的专业,联系工作的影响较大。因此,不能把毕业设计质量难以提高统统归结为联系工作。
从考研复试对毕业设计的影响来看,学生们普遍认为此项对毕业设计的影响较小,这和有些文章的分析差距比较大。其实能参加考研复试的学生毕竟数量较少,而且考研复试一般在四月中下旬也基本全部结束,因此其对毕业设计的影响理应较小。
“目标不明确”这栏,专业一有34. 2%的学生选,但专业二仅有2.1%的学生选。毕业设计的目标是由教师传达给学生的,因此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毕业设计目标的认识。由于专业一学生多而教师少,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量也较大,加上对选拔指导教师有职称和学位的限制,能够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数量非常有限,平均下来一名教师要指导10名左右的毕业生。另外,大多数指导教师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受到限制,不能将毕业设计的目的很好的传达给学生,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而专业二的师生比相对来说比较高,因此教师能将更多精力放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上,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目标认识比较充分,从而更乐于主动地开展毕业设计。
对于“其它事情”这一项,两个专业的学生都选的比较多。这项经了解,原因比较复杂,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别。有部分学生,虽然签订了工作,但由于有些企业或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到工作岗位进行培训或实习,使得学生在毕业论文上投入的时间较少,这自然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这方面的原因,指导教师也比较为难。现在学生找份工作不容易,不让学生去的话,有可能因为毕业设计而丢工作;让学生去,老师只能远程指导,学生也只能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毕业设计,这样毕业设计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在目前就业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多数教师选择了牺牲毕业设计质量保就业率的做法。还有些学生虽然也签订了工作,但是又想考公务员,从而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公务员备考中。另外还有考驾照、外出兼职、自己或父母生病等等各种原因影响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投入,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效果。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本文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1、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从前面分析可知,就业对某些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影响较大,因此只有提高学生就业率,才能保证这部分学生安下心来进行毕业设计。当然如何提高就业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不属于本文讨论的内容,但指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培训学生提高应聘能力、组织招聘会增加就业机会等常规手段对于高校管理层来说,还是应该进一步提高的。
2、指导教师的选择。前文已指出,“目标不明确”在某些专业,尤其是教师力量较少的专业对毕业设计影响较大。比较由于近年高校连续扩招,造成大部分院校都是师资力量缺乏。有的专业一个老师带了将近20个左右的毕业生,毕业设计题目的提出、场地和资源的提供都比较困难。因此在选择指导教师时,首先要考虑那些自己就有科研项目的老师。这些老师无论是在毕业设计题目上,还是实验条件方面,基本都能保证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其次,对于指导教师资格的条件,可以适当放宽一些,让一些虽然暂时无科研项目,但有自己的想法,需要本科生协助的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也来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这样可以缓解一下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的问题,从而减少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对于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一方面指导教师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题目,让学生在这些题目中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这些题目可来源于科研、生产、教学等,类型可以分为工程设计、理论研究、综合实验等等。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可以将目前学校可用的资源的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题目。如果前一种选题方式是一种被动的选题,后一种选题方式则是一种主动的选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4、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的完善。本文作者所在高校将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分为五档: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其中规定“及格加不及格”人数应为学生总人数的10%。但历届毕业生中没有一个学生因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而不能毕业,也未见对优秀毕业论文进行奖励。因此学生对于完成对毕业设计没有任何压力和动力,毕业设计中自觉性、主动性较差。指导教师布置的工作,迟迟不见反馈,造成学生不急老师急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笔者认为要建立完善毕业设计奖励和淘汰制度。对于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可以进行免除(部分)学费、免还贷款等奖励;对于差的毕业设计论文,坚决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只有奖罚分明,才能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另外,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免于临时突击,杜绝抄袭,要有专门的监督小组分阶段对论文质量全程监控,并且不定期进行抽查,从而让学生消除侥幸心理,积极自觉的完成论文。
总之,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评定和衡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目前影响毕业设计的外界因素虽然比较多,但笔者相信,按照上面所提出的针对性措施,在学生、指导老师、高校管理层的共同努力下,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一定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1]陈文平. 地方普通高校工科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2)
[2]赵海谦. 对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看法[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4)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5.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