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鸿,要梅娟
(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所谓 “资源型危机矿山”[1],简称 “危机矿山”,是指在国家批准的开采许可证区范围内,在现有开采利用技术和开采能力下,可供开采的保有可采储量濒临枯竭、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且面临闭坑或破产的矿山。危机矿山是每个矿山面临可采储量危机的必然问题,也是矿山生命周期规律决定的自然法则。识别、预测和发现由于危机矿山问题给国家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制约,是国家矿业产业及其延伸产业链、产业群和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均作为系统和过程存在,系统之间和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本质上都是矛盾关系,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推动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对立统一的法则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4]这一论断,对于矿产勘查工作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3]
国务院于2006年作出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审议通过了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 (2004~2010)》,明确提出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指出 “……非能源矿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以国内急缺的重要矿产资源为主攻矿种,兼顾部分优势矿产资源,按照东部攻深找盲、中部发挥特色、西部重点突破、境外优先周边的方针,实施矿产资源保障工程。重点加强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锡、钾盐、金等矿产勘查……”。[5]自从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正式立项实施以来,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精心组织实施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矿业产业稳定发展,缓解供需矛盾作出了重要贡献。[2]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更要积极探索解决危机矿山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危机矿山问题是在历史时期因诸多因素复合形成的一个特殊问题[2],需要我们正确处理矿产勘查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即找什么矿、到何处去找矿、用什么方法找矿、如何才能找到矿等。[3]李胜荣 (199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把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核心理论——矿物标型学说,关于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变化性,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否定之否定的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6]所以,只有研究者们自觉掌握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武器,正确认识并科学处理好这些矛盾,矿产勘查工作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主要包括矿与非矿的关系、大矿与小矿的关系、富矿与贫矿的关系、优势矿种与劣势矿种的关系,以及单元矿与多元矿的关系等5类矛盾关系。
这5类关系是找矿哲学的重要范畴,是辨证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它们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在一个矿床之中,有矿之处就有非矿的存在;大矿和小矿常常相伴出现,通过小矿也可能发现大矿;有的小矿在经过深入的勘查工作后,可以转化为大矿;富矿之中往往包含有贫矿,贫矿之中也可能有富矿。一个矿床的规模大小贫富,是由客观地质条件所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矿与非矿的转化,还受到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危机矿山找矿中,注意区分矿与非矿的本质差别,努力提高矿与非矿之间的转化条件,促使由非矿向矿的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对贫的矿也可以转化为富矿。从实际出发确定找矿方针,在优先研究和注意寻找富矿的同时,也要注意寻找易采、易选、交通方便、规模大的贫矿。对于一个危机矿山,要采用得当的技术方法,工作程度到家,实事求是的认识它,查明它,如果确实是资源濒临枯竭老矿山、小矿山,即使投入再多的工作量,耗费再多的时间,也不可能成为大矿、富矿,这在危机矿山找矿中要引起注意。此外,还要认识正确处理小富矿和大贫矿的关系,在当前国家人力、物力、财力可能的情况下,在强调找富矿的同时,重视普查勘探那些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而地质经济效益俱佳的大贫矿,是完全必要的。寻找巨型矿床是当今世界今后找矿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十分注意对中小矿开展必要的矿产勘查工作,这正是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的应有之意。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我们进行矿产勘探的重要原则之一。从各地区已知的资源特点出发,部署普查找矿工作,发挥其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可以收到较好的找矿效果。但是,在以一定力量从事优势矿产普查找矿的同时,还应以适当的力量去寻找劣势矿产,把发挥优势与综合找矿结合起来。
多元矿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一矿为主,综合找矿”为原则,对伴生元素进行综合评价。典型实例有,白云鄂博铁矿、稀土和铀矿;攀枝花铁、钒、钛共生;金川铜、镍矿等。在某个矿种濒临枯竭老矿山中,也要注意综合找矿,作出综合评价,为综合利用开发创造条件,可以大大提高矿产勘查的经济效益,让老矿山 “起死回生”。
主要包括新区找矿与就矿找矿的关系、点上找矿与面上找矿的关系、浅部找矿与深部找矿的关系等3类矛盾关系。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就矿找矿。就工作程度和空间范围而言,就矿找矿与新区找矿是相互对立的概念。就矿找矿是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则。一个矿床在某个地区的产出,和宇宙见其他事物一样,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现象,而与其周围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内在有机联系。它是把举一反三、类比延伸的思维方式用在找矿实践中。就矿找矿在地质规律上有一定科学依据,在哲学上有一定逻辑道理,在危机矿山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认真研究点上找矿和面上找矿的关系,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相对于整个华北成矿域而言,太行山、胶东等成矿区就是一个点,而对于石湖、金青顶等单个矿床而言,太行山、胶东等成矿区就是一个面。点和面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在矿产勘查历史上,常有顾及了点,未照顾到面,抓了面却忽视了点的经验教训。在危机矿山找矿中,更要处理好点与面关系,在一个以往研究证实的成矿条件好的地区,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争取点面结合,连成一片,在老矿区众多的中东部地区突破新区找矿。
矿产埋藏深浅是客观地质条件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我国东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高,寻找浅部矿的几率小,应以深部矿为主来开展找矿。在危机矿山的攻深找盲实践中,已开采矿坑内的矿体相对于更深部的未知矿体则是浅部矿。以前的深部矿就转化为现在浅部矿,对于这些已知表露矿体进行成因矿物学研究和找矿矿物学填图,分析其变化规律和趋势,是寻找深部隐伏矿的重要方法。[7]
主要包括理论与经验的关系、新技术与旧技术的关系等2种矛盾关系。这2种关系是辨证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又高于实践,实践是基础,理论是指导。找矿实践表明,找矿既需要经验,又需要理论,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的提高,越来越要依靠科学理论来指导找矿。在统一的地质过程中,各个地区的矿产特点必然会有类似之处。因此,在一个地区勘查某种矿产所积累的经验,运用地质类比法来知道另一个地区的找矿工作,无疑是可以事半功倍的。然而,对待经验和理论也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在强调不同地区的矿产共性时,更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这就要处理好外地经验和本地经验的关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忌犯照抄照搬的经验主义错误。此外,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找矿理论和经验,任何事物都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找矿经验和理论,特别是找矿理论,更是处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之中。要注意及时运用丰富发展了的理论来指导找矿,时刻不忘避免教条主义,坚持学习加独创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或本国的找矿实际,创造新的理论来指导找矿。
矿产勘查技术和一切事物一样,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找矿中,既要注意与运用原有技术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开拓新的技术来指导找矿,又要注意不因有新技术具排斥而仍然有效的原有技术。在广泛采用遥感、磁法、电法进行找矿勘探的同时,大多数矿山地质工作人员仍然依靠铁锤、罗盘、放大镜在矿井内进行地质观察研究,利用探槽、坑道和钻孔来揭露矿体现象与变化情况。李胜荣等 (2007)曾专门撰文介绍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的矿物学方法[7],这是把新理论与原有理论、新经验与原有经验、新找矿思路与原有找矿思路、新技术与原有技术相结合的情况下,成功运用于矿产勘探的典型范例,是实践证明了的为数不多的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各种新技术与老技术并存的现象,在我国大多数矿山中仍将长期存在。所以,在矿产勘探中,正确处理新技术与老技术的矛盾关系至关重要,处理得好,矿产勘探工作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在探讨了找什么矿、到何处去找矿和用什么方法找矿有关的矛盾后,就不能不说如何才能找到矿的问题。可以说,只要我们地质工作者正确处理了上述3类矛盾关系,在中东部危机矿山的深部和边部寻找接替资源是大有希望的。此外,还应该注意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的实施,为矿床勘探人员学习如何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即中东部是重点,西部是一般;老矿区的深部和外围是重点,新区是一般;大中型是重点,小型是一般;煤、铀、铁、锰、铜、铝、铅、锌、钨、锡、钼、锑、金、磷、优质石墨、纤维石膏、涂料级高岭土等是重点,其他矿产是一般;优先考虑服务年限10年以下的矿山,等等。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市场供需的变化,一般和重点的关系是可以转化的。但是在现阶段,对国家急需而又有一定地质条件的某些矿产作为重点对象,以相对大的力量投入工作是必要的。同时,对其他矿产也需要妥善兼顾、统筹安排,做到综合找矿、综合评价,这样既可以适应当前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准备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