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枢,苏朝晖
(1.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北京100083;2.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北京1000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作为我国保障性支柱能源,需求量将逐年递增,煤炭产业规模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煤炭行业作为基础能源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煤矿集团化大型化是现在的趋势,投资规模随之增大,平均300万t/a井型投资均在6亿~7亿元左右;以往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粗放型开采,将逐步被大型机械化生产取代。矿井的建设规模、周期都将对投资收益产生很大影响,如何通过优化高效的管理,来加强矿井建设施工组织管理以及投资管控、规范化管理,将是煤矿建设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体制、行业特点等历史原因,当前煤矿的建设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于其它建设工程领域,在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研究方面与其它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煤矿基本建设中包含的内容,一般而言,分为三类工程,即矿建、土建、设备安装工程。从空间形式上,划分为地面工程、井巷工程;地面工程又可分为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设备采购等工程;井巷工程又往往划分为井巷工程、车场工程、采区工程、安装工程、设备采购等工程。
煤矿建设涉及专业多,从地质、勘探、采矿、四大件、地面生产系统、安全等在内,横跨十几个专业;战线长,专业之间结合紧密;建设空间不同,管理复杂,既有地面工程,又有井下施工;安全责任大,2008年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1.182(2009年9月4日全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会议材料,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建井条件复杂,突发情况多;工作不确定因素多,地质条件的不可知,断层、构造经常遇到;另外,在建设项目与外部之间,要协调与政府部门、行业、上级主管部门、金融等各方面的关系。
当前,我国的煤矿建设管理模式,基本采用项目指挥部 (筹备组)项目业主主导制和总承包制两种管理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其特点是业主对工程建设和管理具有较强的主动权和控制权,虽然充分履行了业主的职责,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现行的大型矿井规模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业主主导管理,往往需要配备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不仅业主方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困难,项目建成后,管理人员安置又成为新的问题;采用总承包制的业主,在建设期间,工作量虽然大幅减少,但投入生产运营后,交接队伍由于未参与项目建设,对生产工艺及流程的熟悉程度比较低,往往不能快速步入管理角色,难以发挥出企业生产应有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多数矿井建设项目,业主和投资方分离,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项日管理人员多数为临时招聘或抽调,对项目的忠诚度不够,多数还缺乏煤矿建设管理的经验,容易出现管理滞后的问题;同时,众多人员的合作,要形成统一的团队,也需要一个磨合过程,从而对工程建设进度造成影响,乃至经济损失。
第三,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还存在决策滞后的问题。往往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大变更,需要数个工作日才能得到批复,工程投资计划和进度均会受到影响。
第四,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项目建设决策时间大为缩短,导致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不扎实,方案选型不够慎重。首先,单纯追求规模效益,概算投资庞大,长期来看,并非理想的选择;其次,初设方案不能充分考虑原有矿井的实际条件,对原有设施没有一个合理的利用计划,往往采取推倒从来的做法,同样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第五,矿井建设期,存在各种不可预见的偶然因素,工程变更频繁,若不能很好的控制资金使用,工程费用会大幅增加;合同管理不规范,特别是企业内部单位,参杂各种利益关系,增加投资费用。
目前,在煤矿项目建设中,根据目标和采用的管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设计为 “运营管理型”和 “战略管理型”两种基本的管控模式。根据业务主导程度,反映对下属企业经营成果的可支配程度,一般而言,管理成熟度越高,上级的主导度越低;反之亦然,管理越不成熟,上级的管控强度应该越大。因为,确定管控模式的主要因素是业主 (投资者)的实际情况,两种基本的管控模式,即 “施工总承包模式”、 “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优劣之分,需要因地制宜。
目前,在煤矿项目建设中,普遍推行 “进度、质量、安全、合同管理等”“三大控制”目标考核的管控模式,严格项目审查把关,重点把好计划、投资、招投标、合同、融资、拨付款关口,有效防止违规现象的发生。在项目建设中,着力加强安全、投资和质量控制,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推进,投资节省,质量优良。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监管,采取检查、抽查的方法,抓好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结算管理、机电设备管理等工作。同时,根据制定的目标,进行阶段考核、年度考核和总体考核,特别对安全、投资、质量、工期进行综合评价,实施严厉的奖罚。
运用项目管理和企业控制论的原理,以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对煤矿建设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重构,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平台,生产、销售、物资采购及仓储统一平台,为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管控提供了可靠保障。信息系统已成为众多大型公司实现管控的必要手段。对大型建设项日实施过程的信息收集和加工,用经过处理的信息流指导和控制资金流、工作流和物资流,支持项目决策者及时、准确和高效地组织、协调和控制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煤矿建设设计涉及流程长,涉及专业多,最终招标项目多而繁杂。目前,在煤矿项目建设中,由于煤矿一次性投资大,大多数属于 “一次性”的合同,与许多产品供应商不能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譬如:A供应商短期内提供完成了某项服务,有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就不需要提供类似服务了;一段时间后,业主方重新需要该项服务时,又需要将采购流程进行一次,从而造成与A供应商的关系链条的断裂,与A供应商供应资源的损失。对于此类情况,应该提倡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确保业主方在建设及生产中的需求。
由于目前煤矿建设项目普遍时间短、任务重,虽然国家明文禁止 “三边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是出现此类问题。因此,项目建设前期,需要在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尽可能进行多方案的反复优化比较,从而确定最佳组合。采取集体决策制度,组织工程技术、财务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拟建煤矿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有关的技术经济论证。
现代企业发展,流程建设日益成为一个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面对企业快速发展,组织越来越庞大,流程越来越复杂,沟通的节点和界面也越来越多,管理效率随之降低,决策者势必会感到力不从心。只有通过加强企业的经营策略、业务流程、项目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流程建设 (或再造),才能给予企业新的生命力。煤矿建设领域项目管理的特点,深切地表现出了这样的需求,但是其在管理研究方面的滞后,导致该领域目前仍然没有理想的管理理论可以借鉴。
“PDCA”循环 (又称戴明环)原理,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虽然最初的 “PDCA”循环,仅是针对质量计划的制订以及组织实施,但后来研究人员根据该原理的特点,对管理领域的各种流程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众多优秀企业的推广和应用,产生了不错的效果。作者认为,在煤矿建设领域,其具有技术工种繁多、流程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推行 “PDCA”循环管理,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无论是前期决策、中期实施、后期竣工验收及后评价各阶段,通过推行“PDCA”循环管理流程,均可实现管理控制的目的。而其中细化的各种流程管理内容,完全可以参照其他成熟行业内的 “PDCA”管理流程,以帮助我们解决煤矿建设领域内的管理难题。
煤矿建设领域,多数管理人员出自基层,论技术都是行业能手。但对于管理,特别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我们的项目管理者可能要打一个问号。而产生的原因,也是煤炭行业的特性造成的。我们制定再好的流程,必须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推手,才能把其贯彻执行下去。而我们的管理者,往往欠缺的就在于对流程的认识不够,认识不深,在执行上就打了折扣。所以,转换理念是关键,特别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只有他们的理念转变,才能换来项目管理从管理人到执行流程的升华,大大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特别是有着长远发展战略的企业,让员工有归属感,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形成统一的凝聚力,才能强化项目管理,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矿井建设项目管理和投资控制涉及到诸多方面,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与矿井建设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紧密相连。只有项目的每一位成员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抓管理、建流程,将投资控制作为工作重点,才能使矿井建设项目达到质量高、投资少、工期短的目标,提高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
我国首批16个国家能源研发 (实验)中心正式成立
日前,国家能源局举行了授牌仪式,这标志着首批16个国家能源研发 (实验)中心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