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元科 叶丽敏 叶玉珠 徐兴伟
景宁县现代林业发展探讨
许元科1叶丽敏1叶玉珠1徐兴伟2
(1浙江省景宁县林业局;2浙江省景宁县东坑镇林业工作站 323500)
阐述了现代林业建设在景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位和作用,总结分析了景宁林业建设成就、发展环境和存在问题,对景宁今后林业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林业发展提出了以森林资源、人文历史文化为基础,突出“山、城、路”的生态架构;以森林安全保护为基础,通过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增加森林面积,全面提升森林生态质量;发展商品林基地,实施集约经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强城乡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广生态文化,以构建“构筑浙南生态屏障,发展畲乡特色产业,建设高山湿地文化”的现代林业格局等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景宁县;现代林业;发展;研究
发展现代林业,就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林业, 用多目标经营做大林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林业,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林业,用现代市场机制发展林业, 用现代法律制度保障林业, 用培育新型务林人推进林业, 努力提高林业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素质和效益。现代林业建设的目标是, 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三大体系。
1.1 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
景宁县是浙江省重点林业县,位于瓯江、飞云江上游,在《浙江林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中,处于“浙西南森林生态屏障体系”重要地位,所以,全面推进景宁现代林业建设,是实现景宁县域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加快景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改善县域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和实现后发优势的最基本的保障。同样对瓯江、飞云江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2 在区域新农村建设中处于独特地位
景宁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3%,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2%,林农对林业依懒性较大,在重点林区乡,林业收入占农民收入40%以上,林业是广大林农建设新农村的主战场,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发展现代林业,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益,是绿化美化农村环境,促进景宁县农民增收和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独特地位。
1.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关键地位
发展现代林业,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能够解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力,能够促进广大林农增收;合理合法地利用森林资源,加快竹木加工业发展,能够促进林业增效;加快森林资源保护,创建森林城镇,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所以,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能够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构建农村社会和谐中处于关键地位。
2.1 建立比较完备林业生态体系
在沿溪两岸、省道两旁、县城周围及饮水源头、滩坑库区周围等重点生态区位规划建设生态公益林130.1万亩,占全县林地的53.7%,累计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52.47万亩,建立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管护体系;建立了望东垟高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仰湖高山湿地群县级自然保护区、草鱼塘省级森林公园和29个省级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小区,启动《浙江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示范工程项目》;以迹地更新为重点,积极开展阔叶林改造、生物防火林带、绿化示范村建设,4年时间全县完成造林更新42128亩,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3个,市级绿化示范村3个,望东垟高山湿地被命名为市级生态道德教育基地,草鱼塘森林公园被评为市级4A级森林旅游基地。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完成《景宁县大际乡古树名木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2.2 以林富民能力明显增强
以项目建设为带动,推进了林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以林富民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完成高效林业基地建设。全县共建设笋竹、板栗等生态林业基地3.5万亩,建立示范户达100户,引种香榧3万余株,发展香榧庭园经济村6个。二是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竹区、板栗示范基地林道105公里,受益面积9600余亩;水干果基地灌溉水池23套,受益面积1000亩, 林业基地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得高进一步提高。三是提高林业产业化能力。新建省级林业观光园区2个,市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林业专业合作社3个,其中胖胖冬笋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林业专业合作社,草鱼塘森林公园被认定为市级四星级森林公园。四是实施景宁县毛竹现代示范园区建设。按照“示范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环境生态化、效益归优化”的要求,开展了以“竹林改造提升,竹林道路、灌溉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毛竹现代示范园区建设,建成了高效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2.3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基地5000亩,辐射面积1.8万亩,项目区竹林亩产值由600元增加到1012元,项目区农民年增收597元,带动竹产业产值增加8%。五是完成省市兴林富民示范乡村建设。景南乡、东坑镇、梧桐乡被命名为省、市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东塘、深洋等12个村被命名为省、市级示范村,林业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以林富民能力明显增强。
2.3 林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创新林权管理制度、创新林业管理机制和创新林业经营方式的要求,完成了除滩坑库区外乡镇的延长山林承包期工作,稳定了林权;出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组建了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林业中介组织等机构,完善了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实施全覆盖面的森林火灾林木保险工作。二是率先在全省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积极采取措施,共筹集3500万资金,对人员进行了分流,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国有林场的改革,实现了国有林场向生态公益型林场转变。三是完成了基层林业工作站的改革。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撤销了区域林业工作,乡镇林业工作站纳入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实行“以块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方式,解决了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编制,解决基层林业工作人员长期依靠育林资金养人的历史。四是落实暂缓林业两金征收工作。认真落实《关于暂缓征收集体育林资金、更新改造资金的通知》(浙林计﹝2008﹞19号)文件精神,暂缓了林业两金的征收,年实行省财政转移支付近585万元,将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五是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完成木材公司债权、债务的审计,国有资产核查、评估,依法解除了在职职工的劳动关系,筹集资金2830万元,安置离退休等职工597人。
2.4 森林资源得到较好保护
实行资源林政源头管理,严格控制林木采伐限额,突出了重点地段、重点地区的资源林政管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开展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建立管火、扑火、督查等“三支队伍”,森林公安实施“固本强基”工作,增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10年间,景宁县林地面积从239.83万亩增加到242.40万亩,有林地面积221.38万亩增加到225.47万亩,从森林面积增加到227.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76%增加到77.9%,森林绿化率从79%增加到79.4%,活立木蓄积量从424.86万立方米增加到761.46万立方米,竹林从18.57万亩增加到24.32万亩。
2.5 林业人才培养和林业科技研究推广取得了较好成效
重视人才培养,大力支持林技人员开展林业实用技术的研究,多形式地开展了笋竹高效栽培技术等林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开展了“刺方竹生物学特性研究”、“无公害厚朴生产主要技术环节研究”、“景宁县林业有家生物多样性防治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林业科技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景宁县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防治技术研究》等课题分别获得浙江省林业厅科技兴林三等奖、丽水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1人被评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被评为县“科技新秀”。
2.6 林业信息化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
林业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林业生产实际,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加大投入,加强了林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在“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购置了计算机132台、打印机65台、数码相机24台、数码摄影机4台、服务器3台、复印机10台,建立了网上办证系统等系统,按照全县信息化建设要求,开通了电子政务办公协同系统,有力地推进了林业信息化建设。
3.1 现代林业发展优势
3.1.1 政策优势
设县以来,景宁县一直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来执行,先后提出“以林立县”、“茶乡竹海”的发展战略,县委进一步明确了“绿色生态立县、特色产业兴县”战略方针,明确了林业在景宁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先后出台了《加快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试行办法》、《加快毛竹产业发展试行办法》,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政府对林业的投资的领域和规模都将进一步加大。
3.1.2 资源优势
一是丰富的林地林木资源。全县林业用地242.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3.01%,农业人口人均林业用地16.3亩;竹林面积24.3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竹林2.32亩。在景南乡重点林业乡农业人口人均拥有林地22亩、竹林3.7亩,林业收入占农业人口收入的60%。全县活立木蓄积量为761.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9%。二是丰富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拥有众多的动植物物种,而且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物种相当丰富,动物资源有明显的华南区特色。县内物种资源丰富,已知种子植物166科2163种,具备大量可开发的乡土树种。三是丰富生态系统类型。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山地植被有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随海拔的差异和地形的变化形成了丰富的生物群落。除森林生态系统外,东坑、大地、景南等地多处分布着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望东垟(懵懂洋)高山湿地面积最大,分布于湿地中的森林群落江南桤木林,不仅在浙江绝无仅有,在全国也十分罕见。四是适宜的气候条件。景宁县地处亚热带南部,属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620mm,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
3.1.3 产业优势
设县以来,景宁县先后实施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林业综合开发等建设项目,共营造速丰林基地35万亩,全县竹林面积扩展到24.32万亩,中药材基地6万余亩,干水果基地5.3万亩,茶叶基地3.6万亩,年种植花卉苗木近0.2万亩,形成了用材林、笋竹、水干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支柱产业;林产品加工稳步发展,林业标准化生产有所突破。林木、笋竹、水干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生产成为山区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林业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每年全县生产木材12万立方米,毛竹240余万支(加工130余万支),冬(春)笋7000余吨,各类干水果品6000余吨,茶叶920吨,中药材200多吨,食用菌4450万袋,竹笋4000吨,森林旅游、农家乐等绿色经济型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增收。据统计2009年林业生产总值达126999万元,其中一产45765万元,二产30856万元,三产50378万元。
3.2 存在问题
3.2.1 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不清晰
景宁县虽然是重点林区县,但是一直以来,景宁县林业的发展缺少现代的、科学的理念指导,林业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思路不够清晰,一直影响到景宁县林业发展。
3.2.2 林业体制还需进一步理顺
一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林业工作站实行“块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影响林业主管部门对林业工作的直接领导,导致林业重点工作得不到及时落实,资源调查等技术性强、任务重的工作难以组织实施。乡镇林业行政执法赋权难以到位,影响了资源林政管理。二是林业建设还是以部门投入为主,难以适应林业发展的要求。林农长期依赖于森林资源消耗,“重取轻予”现象严重;造林投入不足,中幼林得不到抚育。林业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林产加工业不够发达,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品牌建设相对滞后,森林旅游业开发力度不够。三是林地资源分散,都是以一家一户经营为主,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
3.2.3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林木资源有所增加,但林分质量不高,亩均蓄积3.14立方米/亩,远低于全国的5.2立方米/亩。毛竹经营水平不平衡,管理相对粗放。林木采伐受到限制,木材供需矛盾近期内仍然比较突出。从林分结构来看,乔木林中幼林占总面积的40.52%,中龄林面积占总面积的30.73%,近熟林占总面积的16.71,成过熟林面积占总面积的12.04%;乔木林中幼林蓄积占总蓄积23.82%,中龄林蓄积占总蓄积的31.89%,近熟林占总蓄积的23.34%,成过熟林占蓄积的20.95%,可伐资源出现青黄不接。从树种结构来看,杉木、马尾松、阔叶树面积占乔木林两种比重分别为27.50%、37.76% 、32.64%,针叶林比重大,阔叶林少。
3.2.4 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林业生产粗放
自1996年以后,林业就没有从大专院校进入林业专业技术人才,而且有许多年轻优秀干部被组织选用到领导岗位,因此,造成了林业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平均年龄达45周岁,高中毕业以下人员65.8%,林业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林业基础研究比较薄弱,林业的技术研究和组装的生产适应性有待提高。林业生产大多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程度较低,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林地的生产力没有得到较好地发挥。
4.1 现代林业发展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促进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的基本目标,坚持分类经营、分区突破、分级负责的策略,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林业管理和发展体(机)制创新,不断提高依法治林、科技兴林水平,建设森林景宁、实现强林惠民、弘扬生态文明,积极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促进畲乡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2 现代林业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功能区划和重点工程
4.2.1 发展目标
2015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稳定在242.4万亩,森林面积达到2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80%以上;林木蓄积量净增300万m3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150万亩 ,建成生态公益林比例85%以上;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建成国家、省级、县级保护区面积30万亩以上;城市森林覆盖率35%以上,绿化覆盖率35%以上,绿地率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9 m2以上;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保护率100%;绿色通道绿化率100%;林业产业年总值以8%的速度递增;义务植树尽责率85%以上。长远目标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社会。
4.2.2空间布局
现代林业建设空间整体布局:
“一城”指县城鹤溪镇为中心城镇景观林建设和绿地系统建设。
“二带”是指云寿线和庆景青公路绿色通道建设。
“四区”是指中部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区、东南森林湿地生态保护区、东北湖区水源涵养区、西南山地生态重点治理区。
“多点”是指全县各中心城镇、重点景区、重点村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小区等多点绿化建设。
4.2.3功能区划
中部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区。本区包括鹤溪、外舍管理区、澄照等3个乡镇,土地面积51.1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17.52%;其中林业用地41.13万亩,占全县的16.97%。本区地处景宁中部,与滩坑水库相融,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相对平坦,地貌以谷地、丘陵为主,四周为群山,该区为景宁政治经济中心、旅游发展中心。该区建设主要做好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加强林分改造,以人工促进和更新改造的方法,逐步恢复地带性植被;新造景观树种,增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改变城镇和重点景区的森林景观,增强森林的可观性。重点是抓好县城森林城镇创建和景区绿化工程、沿县城周围的景观林建设工程、鹤溪镇饮用水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
东南森林湿地生态保护区。本区包括东坑、景南、大际、雁溪、梅歧5个乡镇,县林业总场、上标林场等2个国有林场,总面积71.5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4.50%,其中林地面积63.41万亩,占全县的26.16%。区内以中高山为主,山地气候明显,生态环境优越,物种丰富,保护较好的生物多样性,境内高山湿地资源丰富,华东最大的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也在区域内。该区建设主要是加强林种结构调整,加快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湿地资源保护,加强重点景区的景观改造,着力构筑江河源头绿色屏障。重点抓好毛竹现代示范园区建设、高山湿地生态旅游基地建设、景区景观林建设工程和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东北湖区水源涵养区。本区包括渤海、九龙、郑坑等3个乡镇,总面积53.30万亩,占全县面积的18.25%,林地面积43.27万亩,占全县的17.85%,地势主要以中低山构成,生态破坏较为严重。该区建设主要是大力加强迹地更新,加强封育林,加快库区周围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县城、湖区的绿色生态屏障。重点抓好迹地复绿工程、封山育林工程、油茶基地建设工程和笋竹两用林扩建工程。
西南山地生态重点治理区。本区包括沙湾、英川、大均、梧桐、标溪、大地、家地、毛洋、秋炉、鸬鹚、葛山等11个乡镇,总面积116.01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9.73%,其中林地面积94.57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9.02%,地势以中高山为主,高山乡镇村数量较多,近几年来森林火灾频频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防控区域。该区建设主要是多形式地开展迹地复绿、工业原料林建设、油茶产业发展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加强森林自身抵抗森林火灾和病虫害能力。重点抓好迹地复绿工程、山茶油发展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速生丰产林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除治工程。
4.2.4 重点工程
①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重点是森林资源保护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和重点生态景观工程,共10个项目。其中森林保护工程包括林地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森林灾害防控;重点生态景观建设工程包括生态公益林改造、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公园建设、绿色通道建设、森林城镇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迹地复绿工程。
②林业产业发展工程
林业产业是现代林业的有机组成,满足社会对林业的物质需求,林业产业工程包括商品林建设工程和林产加工工程两大工程,共8个项目。其中商品林建设工程包括以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大径材基地建设、竹林基地建设、经济林基地建设(木本粮油、珍惜水干果)、一般商品林基地建设、森林旅游基地建设和林区道路建设。扶持2家以上竹木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景宁县竹木加工企业发展。
③森林文化体系建设
森林生态文化是现代林业的升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森林文化包括建设工程以望东垟高山湿地为中心的高山湿地文化建设工程、草鱼塘森林公园为中心的森林公园建设工程、以大际柳杉王、刺柏为代表的古树名木保护建设工程和景宁中学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建设工程。
5.1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是建立健全现代林业林权制度,鼓励森林资源流转,促进森林规模化经营;二是鼓励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以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建立灵活的商品林发展机制,确保经济建设用材。
5.2 积极争取和加大政策支持
要充分利用省委53号文件,积极争取省级有关部门对景宁县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县内制定相对稳定的财政支持绿化造林、毛竹油茶药材等重点林业产业、森林消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基础产业发展财政政策。同时,加快推进政策性林木保险,逐步加大政策性林木保险费财政补贴率。
5.3 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力度
一是进一步健全林业法制机构,理顺林业执法机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依法行政。二是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采滥挖野生植物、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三是及时调解山林纠纷,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建立完善林业突发事件和灾害性预警处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森林消防、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山林纠纷和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建立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工作机构和专家档案,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5.4 加强林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进一步理顺乡镇林业工作站与乡镇政府、乡镇林业工作站与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落实基层林业工作的人员编制,做到定员定岗;认真落实首席林技推广专家、林技指导员、责任林技员,建立健全责任林技员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林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和引进实用技术,积极引进品质优良、适宜景宁县生长的用材林、药材林和经济林水果新品种等,并发展壮大为产业。
5.5 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林业理念的学习,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政治素养,以科学发展观要求指导林业各项工作;二是制定方案,有计划地加强林业干部队伍业务培训,不断地更新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专业知识,增强干部队伍服务现代林业认知能力和建设的能力;三是加强干部职工的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机制制度建设,规范从政行为,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大力推进林业行风建设。
[1] 胡周贵,刘前.现代林业发展思路的探讨.中国林业,2008,8A:34.
[2] 战国强.广东省现代林业区划布局的基本思路.广东林业科技,2008(5):86-90.
[3] 唐志,郑四谓.浙江林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理论初探.浙江林业科技,2003(5):65-68.
[4] 徐珊瑚.梅州市现代林业建设规划.广东林业科技,2008(2):98-103.
[5] 彭镇华等.浙江林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2.
[6] 景宁县人民政府.景宁生态县建设规划.2004,8.
S750
B
1004-7743(2010)02-0006-07
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