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松、杉木混交林混交效果分析

2010-10-24 07:49
自然保护地 2010年2期
关键词:蓄积量纯林混交林

代 凤 贵



火炬松、杉木混交林混交效果分析

代 凤 贵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城东林业站 365001)

就营造火炬松、杉木混交林(行间混交)与其纯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营造混交林较营造其纯林更具优势。三种处理中,Ⅰ处理的林分蓄积量比Ⅱ处理提高43.41%,比Ⅲ处理提高122.42%;Ⅰ处理的林分总生物量比Ⅱ处理提高86.91%,比Ⅲ处理提高115.76%,为营造火炬松、杉木混交林提供可借鉴的科学理论依据。

火炬松;杉木;混交林;效果

火炬松和杉木均系南方林区的速生树种,干形圆满通直,成林早,材质优良,用途广,适应性强,深受林区群众喜爱。火炬松是强阳性深根性树种,杉木是较耐阴的浅根性树种,且喜温暖湿润。根据营造混交林的基本原则,阳和阴树种混交后,不同树种间优势互补,可促进林分提早郁闭,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地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之目的[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三元区城东扁担洋(北纬117°31′,东经26°10′)国有林经营区内。该区域属中亚热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9.4℃,极端最高温39.6℃,极端最低温-5.5℃,年降水量1750mm ,≥10℃的活动积温为5950℃,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霜期65天,相对湿度80%;海拔高250~300m,土壤为山地黄红壤,土层厚度80~100cm,肥力中下,PH值5.6,坡向东南,坡度为20°~25°。主要植被有芒萁、五节芒、岭南龙胆、乌饭、继木、五倍子等酸性指示植物。

2 试验材料

供试林分为2004年春营造的七年生火炬松、杉木混交林及其纯林。

火炬松一年生苗木(裸根),由南平莱舟试验林场提供。杉木一年生苗木(裸根),由岩前林业站提供。

3 试验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

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三种处理,五次重复。小区面积为0.0667hm2。

Ⅰ处理:火炬松、杉木行间混交,按2×1.5m的株行距配置,密度为3330株/ hm2。

Ⅱ处理(对照):火炬松纯林,按2×2m的株行距配置,密度为2505株/ hm2。

Ⅲ处理(对照):杉木纯林,按1.5×1.5m的株行距配置,密度为4440株/ hm2。

小区四周立桩标记,三种处理均为常规抚育管理。

3.2 调查方法

于2009年秋对各重复小区进行树高、胸径、蓄积量及全树生物量(鲜重)等生长因子调查测定。树高、胸径、蓄积量采用圆形标准地调查;单株生物量采用壕沟抛根法,而后分别对树干、枝、叶、根进行称量。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林地土壤养分调查分析[2](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林地土壤特征及理化性状表

从表1可见,林地土壤养分情况基本一致。林分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4.2 不同处理林分树高、胸径生长分析[3](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林分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表

从表2可见,Ⅰ处理中的火炬松与Ⅱ处理中的火炬松树高、胸径、生长差异为极显著,Ⅰ处理与Ⅲ处理中的杉木树高生长差异为极显著,胸径生长差异则不显著。

4.3 不同处理林分蓄积量分析(见表3)

表3 不同处理林分蓄积量对比分析表

从表3可见,Ⅰ处理的蓄积量比Ⅱ处理增加43.41%,比Ⅲ处理增加122.42%。混交林林分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混交林中形成火炬松树冠居上层、杉木居下层的复层林结构,给杉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侧方庇荫环境,林内光照强度减弱,散射光比例增加,温度变幅较小,湿度大而稳定,使林内小气候得到改善。其地下部分,由于火炬松为深根、强阳性,杉木为浅根较耐荫,火炬松既能为杉木遮荫,又不与杉木争夺营养空间,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4.4 不同处理林分生物量对比分析(见表4)

表4 不同处理林分生物量对比分析表

从表4可见,混交林中林木占有合理的营养空间,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搭配合理协调。故林木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旺盛。而纯林的营养空间由于随着树龄的增长林木相互之间的营养空间竞争越来越加剧,偏重于高生长,而胸径生长比较缓慢,且不稳定,林木下部枝条枯死,自然整枝现象严重,重者出现被压,甚至枯死。

从表4也可看出,不论是火炬松或是杉木纯林,其生长都远不如混交林稳定,Ⅰ处理的总生物量比Ⅱ处理提高86.91%,比Ⅲ处理提高117.76%,通过以上分析证明,营造火炬松、杉木混交林是一种生长快而又稳定的混交类型。

5 小结与讨论

(1)营造火炬松、杉木混交林(行间混交)较其纯林,既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营养空间,使林分提早郁闭,增加林内湿度,而且能促使林木生长快,成林成材早,长势稳定,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是一种理想的混交类型。

(2)三种处理中,Ⅰ处理中的火炬松与Ⅱ处理的火炬松树高、胸径、生长差异极显著,蓄积量提高43.41%;Ⅰ处理与Ⅲ处理中的杉木树高生长差异极显著,蓄积量提高122.42%,胸径生长差异则不显著。

(3)三种处理中,Ⅰ处理的总生物量为11.355T/hm2,比Ⅱ处理提高86.91%,比Ⅲ处理提高115.76%。

④采用何种混交方式最好(行间、块状、带状)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三种不同处理林分后期生长如何,混交年限多长为好,混交林的理想密度等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1] 俞新妥主编. 混交林营造原理及技术.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1989.

[2] 三明市区土壤普查办公室. 三明市区土壤. 三明沙县印刷厂出版,1984.

[3] 洪伟主编. 林业试验设计技术与方法. 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3.

S725.2

B

1004-7743(2010)02-0028-03

2010-03-11

猜你喜欢
蓄积量纯林混交林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心中无戒堕深渊
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术分析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当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价值评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
2015年湖南省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排名前10位的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