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构建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

2010-02-12 00:52周统建
中国林业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舆情师生校园

周统建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南京 210037)

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上形成并传播的带有一定影响力的焦点、热点问题或者有明确态度的意见与言论[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高校师生踊跃上网发表意见和通过网络参与讨论。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已经成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平台,受到高校乃至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维护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是高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校网络舆情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平台

高校网络舆情内容丰富,涉及高校师生生活、学习、就业、娱乐、交友、购物、群体活动等多个方面。高校师生往往通过网络就社会焦点和时政、学校发展与管理以及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等发表意见。与此同时,网络舆情载体多样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网络舆情载体在原有的BBS论坛、博客、播客、网站新闻跟帖等基础之上,现在又增加了微博客、QQ群、MSN群等在高校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舆情载体。信息传播越来越方便,速度越来越快,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网络舆情对高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现在逐渐发展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平台。

高校网络舆情有利于增强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高校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并了解学校相关信息,通过网络论坛等相关方式发表见解,提出建议。高校网络舆情往往能够及时反映发生在学校校园中的一些事情,反映高校师生的一些真实想法。了解高校网络舆情,对于学校及有关部门尊重和采纳学校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充分考虑师生的意愿和利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种网络信息传播的互动形式缩短了反馈时间,为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领导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校园内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更加及时有效。

高校网络舆情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学校各方面的关系。舆情是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政治、法律、习俗等形式相比,网络舆情客观上具有较强的社会调解功能[2]。高校师生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念总体上保持积极向上,绝大部分的版主或发言人倡导和谐,提倡文明,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大家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可以起到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促进共同进步的作用。一条有用的信息或者一个好的建议,可能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条合理的解释,可能就会消解人们的误会。总之,积极向上的高校网络舆情有助于维护校园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校园各方面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达到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进一步规范相互间的行为的目的。

高校网络舆情有利于加强校园舆论监督。互联网发展对于反腐倡廉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以及拓宽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带来了深刻影响,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信息公开,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高校师生通过网络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范围扩大、积极性增强,使高校师生民意在反映校园热点、批评机关不良作风、监督学校管理等方面得到了真实、充分的表达,这将有利于促进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在学校重大决策或公共危机发生时,高校师生在第一时间了解事实、监控事态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事态良性发展。实践证明,通过网络舆情传播,高校师生能够发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学校一些相关部门向服务型机关转变,有利于学校管理部门更好地改进工作,有利于更好地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二、高校网络舆情给和谐校园建设带来挑战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师生的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消极作用。网络舆情形成的自发性、内容的庞杂性和论点的分散性以及舆情内容的不准确性、复杂性等,给大学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高校网络舆情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表现:一是网络舆论情绪化,网民的意见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二是网络谣言有增多的倾向。网络舆情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媒体发言人的隐匿性,以及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便利性,网络信息审查的不规范性,导致在网络上发布言论非常容易。而这些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的言论在得到澄清之前,会逐渐引发出具有新的倾向性的网络舆论,越来越偏离于事件的真相。但大多数网民面对这样的消息,却很少质疑其真实性,这就使得网络谣言传播速度更快,造成的影响范围更大,从而给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带来挑战。

高校师生思想活跃,独立思考能力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受环境、家庭、爱好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并不一致。如今,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越来越重要的工具。高校师生对互联网上的各种舆论主题、新闻信息等可自由发表观点和言论。高校师生发表的这些具有多元性特点的言论,反过来对高校师生产生影响。高校网络舆情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包罗万象,体现不同意识形态的网络言论随处可见。除了正面的舆情外,一些低俗的、反动的、煽动性的、色情的信息也充斥其中,以至于高校网络舆情内容五花八门。因此,网络舆情的多元化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高校以外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可以点击收看和了解高校网络舆情,可以对某一个热点事件在高校相关论坛和网站上通过各种形式展开议论,发表评论,由于社会上的人员成分复杂,社会上人员的参与增加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传统媒体选材的重要来源。高校网络舆论中的“爆料”,往往能引发传统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的积极呼应,并通过某种形式进行转载和报道[3]。高校网络舆情与传统媒体互动加强,能够迅速放大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从而加大了高校网络舆情的不确定性。可以这么说,高校网络舆情的开放性,将使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三、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的对策

网络舆情成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也是了解高校师生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笔者认为,要保证高校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

(一)高度重视,把握主动性

与传统媒体需要一定制作时间不同,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更快,甚至可以实现与事件发展同步。引导网络舆情关键要快速反应,主动沟通,科学处置,在第一时间获取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发出学校的声音,主动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面对突发事件,不发布或迟发布信息意味着放弃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处置网络舆情,必须以速度赢得先机,最大限度地压缩不良消息传播空间,把高校师生的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

(二)分析舆情,增强预见性

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是引导和监控网络舆情的重要任务。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可以增强准确把握师生思想动态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我们应把从各个方面获得的零散、孤立的网络信息分别进行加工处理。在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处理的基础上,分类别、分对象、分轻重缓急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反馈,防止个体不良情绪发展为群体不良情绪,防止群体不良情绪演变为不可控事件。

(三)加强交流,增强互动性

网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双向交互,受众可以随时发表观点和看法。学校有关方面要在舆情发生时,公布联系方式,与网民密切沟通,增进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情况交流。针对网民的疑问和诉求,及时回复。除了网上互动外,还可以通过版友聚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网下交流活动,加强与活跃网友的感情交流,让他们更客观、更公正地发布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尽力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朝着有利于稳定大局促进和谐的方向发展。

(四)坦诚相待,坚持真实性

网络时代是信息透明的时代,事情一旦发生,网上参与人员多,收集和公布证据多,监督无处不在,谎言无处藏身[4]。对于复杂的网络舆情,我们要坦然面对,不遮掩,更不能欺骗。发布信息要依照统一口径讲实话,既不能捂嘴不说,也不能什么都说,而要根据事态的发展主动设置议题,适时适度把权威信息逐步提供给媒体和记者。透明的信息、开放式的报道、人本化的沟通,不仅不会引发恐慌,而且会促进高校网民与学校良性互动,产生积极效应。

(五)科学防控,增强安全性

建立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监控。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切实抓好校园网站的登记、备案工作,落实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加强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按照IP地址管理办法,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要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有害信息,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控制等系统,构建网络防控体系。

[1]丁建军.浅谈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其危机应对[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3-66.

[2]李菲.和谐社会构建与网络舆情引导[J].理论导刊,2009(7):52-54.

[3]单学刚.网络舆情发展的五大特点[J].青年记者,2009(22):16-17.

[4]易炼红.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网络舆情[J].领导科学,2009(22):4-5.

猜你喜欢
舆情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数字舆情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消费舆情
舆情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