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星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467000)
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分析,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在18~40岁,平均29岁,饮酒量200~700mL;患者临床表现为,兴奋期:眼部充血,颜色潮红,头晕,言语增多,自控力减低;共济失调:语无伦次、步态不稳;昏睡昏迷:呼吸缓慢、心律加快、血压下降。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轻度和中度酒精中毒患者给予纳洛酮0.4~0.8mg加入10%葡萄糖10mL静脉注射,如果重度酒精中毒可用0.8~1.6mg,加入葡萄糖25~30mL中静脉注射,保持气道通畅重复静脉注射,直至患者恢复神志清醒为止。
急性酒精中毒的轻度和中度患者在1~2h内神志清醒,重度中毒患者经治疗后,意识逐渐恢复,中毒症状逐渐消失,患者在3h内全部恢复清醒效果显著,在使用纳洛酮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酒精中毒安全有效的药物。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中毒症状与饮酒量,个体敏感性有关,临床诊断:①兴奋期: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欣快感、哭笑无常、粗鲁无礼;②共济失调期:酩酊大醉、语无伦次、步态不稳、神志不清;③昏睡期:沉睡、鼾声、皮肤湿冷、呼吸缓慢、心律加快、血压下降、昏迷、呼吸循环中枢麻痹可引起死亡。④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高达到10mmol/L,其血液、尿液、呕吐物中均有酒精。酒精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兴奋,出现头痛、头昏、自控力差、言语明显增多、言语不清、有时粗鲁无礼、颜面潮红或苍白、呼出气带酒味;中度现象:患者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动作笨拙、语无伦次、眼球震颤、躁动、复视等;重度现象:患者沉睡、苍白的颜面、瞳孔散大、体温降低、皮肤湿冷、口唇微绀。严重者深度昏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大小便失禁等。
酒精具有脂溶性,可迅速透过大脑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一些酶而影响细胞的功能。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与剂量的增加有关,由大脑皮质向下,通过边缘系统,小脑网状结构到延脑。小剂量酒精具有兴奋作用,血液中酒精浓度增高,作用于小脑引起共济失调,作用于网状结构引起的昏睡和昏迷,故高浓度的酒精抑制延脑中枢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酒精中毒时体内β-内啡肽增强,血浆和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明显增高而干扰了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对人体生理调节作用,从而加重精神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紊乱。纳洛酮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有促醒作用,可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提高分析能力,能减轻缺血缺氧脑细胞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应用越早其作用更加明显,还可减轻肝脏急性中毒反应,用肝细胞也含有保护作用,从而加速乙醇在肝脏的分解代谢及排泄过程[1]。纳洛酮为阿片受体亲和力远大于吗啡及内啡肽。静脉用纳洛酮能迅速逆转阿片样物质,起效快,1~2min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3h,消除半衰期为1h[2],此为恢复脑功能,促进患者清醒,起着积极的作用。纳络酮可以拮抗急性酒精中毒时增高的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可以防止和逆转酒精中毒,从而缓解酒精中毒的症状,且有缩短清醒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临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理想药物。
晚餐是聚会、婚宴请客饮酒的最佳时间,其特点是没有工作压力,时间跨度大,酒后有足够时间休息,所以酗酒中毒常在这个阶段发生。严重的是酒后驾车和晚上光线不佳的影响,易造成交通事故,造成患者身心受伤甚至危及他人。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向其及家属宣传酒精及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1次过量饮酒其危害不亚于1次轻型急性肝炎,经常过量则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同时教会其解酒的一般常识,如轻度醉酒者,可给予浓茶或咖啡等。
[1]黄裕涛.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2009,9(9):46.
[2]张心中,原希荣.纳络酮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9):57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