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颖林 静孙晓燕
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施探讨
王慧颖1林 静2孙晓燕3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为了适应能力目标的分析与定位以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效果显著,以体温的观察和护理教学为例,探讨情境教学法的实施。
护理学基础;情境教学;体会;能力
在高职院校教学体制的推动下,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多年来运用了很多教学方法,其中情境教学效果显著,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模拟情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习特定专业场景中所需的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1]。现将教学中的体会具体介绍如下。
1.1 做好课前储备是关键
教师在课前和学习小组的学生共同探讨,设置问题情境,把情境和能力目标结合起来,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性,尽量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情境的选择要贴近主题,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训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由学习小组课下排练,不断推敲,突出重点,最后在课上展示。
以体温的观察与护理为例,给出设计的情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表演情景剧“接待及护理一位新入院的高热患者”,角色有护士、患者、家属,旁白者,门诊护士。江太太,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自述2d前因淋雨、受凉突然出现发热,现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轮椅送入院。患者主诉:头痛、头晕、乏力、咳嗽咳痰、牙龈肿痛、食欲不佳,每餐只进食少量稀饭。曾在当地医院查体温高达39.5℃,查体:患者口腔有义齿,体质虚弱,需卧床休息。家属:我妈妈很难受,她的烧总是持续不退,鼻子总是忽闪忽闪的,脸一直很红。护士:大娘,我给您测量一下体温。家属:测量体温有什么注意的吗?护士:测量体温最好选择患者安静状态下,比如肌肉剧烈活动就会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测得的体温就不准了。护士在处置室从清洁的容器中将体温计取出,来到患者面前,核对解释,擦干腋窝的汗液(家属问:为什么要擦汗)(护士答:腋下有汗液会影响体温的准确性),边答边把体温计放在腋窝处,“大娘,您像我这样做,好吗?”(护士曲臂过胸)(患者做了类似的姿势)护士协助患者夹紧。10min中后我会来看读数。请您不要动。(10min后)护士取出体温计,用消毒纱布擦拭,读数,转身对家属说“大娘的体温是39.1℃,属于发热里面的高热。” 记录,报告医师。家属:那有什么办法能让她降温吗,我们能做点什么?医师:患者现在体温比较高,我们会继续观察患者的情况。请您放心。(体查后下医嘱:物理降温,高热患者护理),护士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告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与膳食部门联系,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多饮水,每日2500~3000mL,加强口腔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告之患者家属注意患者若有烦躁不安,应防止坠床。最后责任护士总结:我们每日测4次温,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是39.3、39.7、39.5、40℃;结合其他症状怀疑此患者为肺炎球菌性肺炎。
1.2 课上师生互动是重点
课上表演的过程中,通过病历情境,一方面,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表演的学生对于知识提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提高了自身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于情景剧认真的观察,注意到很多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不是体温和很多生理的因素有关?发热的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为什么护士在测量前要擦拭腋窝?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对于高热患者如何进行护理?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体温初步判断是哪种疾病?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增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情境重现,加深印象,强化重点。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法辅助情境,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对讲授复杂的知识点予以辅助,例如可以提前录制一些情境在课上播放;实验的设备和用物齐全,放置合理是情境教学的保障,基础护理的实践教学,必须设置病历情境,让学生动手练习,增加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
2.1 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情境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学生一味地听课,不求甚解,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的局面,以往都是等到真正对患者护理时再把知识和实践串连起来,而学生反映通过病历情境,把重要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于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更能学以致用,弥补了临床经验少的遗憾。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情境教学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设置的情境,课堂气氛活跃,积极讨论,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
2.2 增加与相关知识的紧密融合
情境教学的合理运用给学生学习创设了一个和临床护理结合的平台,改变了以前“学而不知其用”的情况,学生通过情境明确了目标;同时可以把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的其他课程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复习基础护理学已学知识,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更能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言谈、举止、表情都是教学的能力目标的体现,充分体现护理的职业素养。例如学生在情境中会主动把患者的鞋子放到床下,避免无意中踩踏。
2.3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改鱼以渔,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课前预习,综合分析,情境的设置和临床护理实践紧密联系,可以增加学生的表达及实践能力,还可以锻炼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自身喜欢上护基课,可以不断的锻炼自己,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处理。
近年来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突出能力目标的分析与定位以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再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成果显著,值得探讨。
[1] 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R47
A
1671-8194(2010)24-0173-02
1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150025)
2 辽东学院医学院(118002)
3 哈尔滨市242医院(15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