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61)
自我血糖检测(SMBG)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检测方法,几乎适用于所有患者。其优点在于:比尿糖检测更准确,不受肾糖阈的影响;准确反映血糖即时水平;为调整糖尿病的治疗提供直接依据;能明确低血糖的发生。但是血糖检测时间点的选择却是长久困扰许多患者的一个问题。选好了事半功倍,选不好不仅不能及时提供检测信息还有可能延误病情。就这一问题,对2009年2~9月来我院检查的患者进行了调查,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当患者确诊为糖尿病时,需长期治疗且依据血糖值及并发症调整治疗药物,故院外自我血糖监测对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糖尿病患者最初的评估和对监测的治疗反应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文就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情况做一探讨,以期为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提供依据。
在我院做血浆血糖检查的83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9例仅采用空腹血糖检测(1周5次);25例采用空腹血糖检测+午餐后2h血糖监测(1周3次);19例采用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检测(五点法)(1周2次)。
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2007年正常血糖标准(ADA-2007)进行检测。
39例采用空腹血糖监测者血糖正常26例(66.7%),异常13例(33.3%);25例采用空腹血糖+午餐后2h血糖检测者血糖正常19例(76%),异常6例(24%);19例采用5点法监测血糖者血糖正常15例(78.9%),异常4例(21.1%)。可见:5点法血糖检测优于空腹+午餐后2h血糖检测优于仅进行空腹血糖监测。
(1)空腹血糖监测是指前1d晚上20:00以后不再吃东西,次日清晨未进食时的血糖水平,主要反映人体胰岛素的基础分泌功能,不能代表全天血糖水平,尤其不能发现低血糖和饮食后高血糖。主要适用空腹血糖高而餐后血糖不高,糖尿病病史较短,未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特别不适用于葡萄糖耐量受损者,因为其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
(2)餐后血糖是指从第1口开始经过整2h的血糖水平,测量时应按与平时一样的时间和剂量服药、注射胰岛素和吃饭。餐后2h血糖受所进食物的种类、胃功能、饭后运动量和餐前血糖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是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联合检测,基本上适用于多数糖尿病患者,能给患者以很好的警示性,提示患者自觉的少吃多动,保持血糖水平平稳。
(3)睡前血糖一般指晚间9~10时的血糖值,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是指导夜间用药和是否需要加餐的依据。因为睡前血糖过高或过低次晨都会出现高血糖现象,但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建议睡眠中有明显不适的病人增加此时血糖检测次数,以指导治疗。
(4)部分患者认为只要坚持服药,就能控制好血糖,忽略了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有血糖仪的患者认为医院测的血糖比自己测的血糖准确,只有到医院就诊时才复查血糖;没有掌握操作要领,怕麻烦,怕痛;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糖的高低,自觉症状轻就没有意识到需要监测血糖。
引起血糖高的因素很多,我们再次主要对患者进行了就餐前、就餐后以及睡觉前进行了调差,这些结果对于我们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水准,但是同时血糖值的高低与患者的运动量、饮食量及情绪的变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血糖监测的频率应根据病情决定。通过本次调查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多数患者消除了认识上的误区,主动参与血糖监测,出现不适时随时测量,提高了他们对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患者的检测结果为医师提供准确的临床资料,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来说在了解自己血糖波动情况的同时,学会了有意识地控制不良行为,避开血糖过高或过低时活动,以免发生意外。提高患者的自觉性和主动配合,达到良好的代谢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例如患者在监测血糖时,若血糖出现高值,即使疾病症状消失或自我感觉良好也能提醒他们服药,若服药后血糖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由于体会到服药的好处,因而更能意识到服药的重要性,若服药后血糖仍高于正常值,则会提醒患者及时就医,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自我监测血糖可使患者清楚自己的血糖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督促患者采取遵医行为,对控制血糖的稳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对发现、诊断、治疗糖尿病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自测血糖,掌握降糖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积极参与意识,从而对治疗增加信心,增强对服药和饮食控制的自觉性。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能坚持监测血糖除患者本身外,更需要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建立健康行为,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延长老年患者的预期寿命。
[1]王素萍.糖尿病人健康教育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
[2]张惠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