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梅 杨立秋
1.北京国医堂中医研究院恒康中医门诊,100007 2.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子河区中心医院
现代医学的风湿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笔者根据多年来治疗风湿病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运用针灸和中药疗法辨证施治,报道如下。
本病首见于《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此病多发于寒冷潮湿地区,由外受风、寒、湿邪引起。此三种外邪互相结合,不同于单纯的伤风、伤寒、伤湿,所以俗称“风湿病”。又因人体的素质各有不同,风寒湿邪也各有偏胜。痹证有三:即行痹、痛痹、着痹。风寒湿邪侵袭后,若偏于风胜者,为行痹;偏于寒胜者,为痛痹;偏于湿胜者,为着痹。又若行痹、痛痹、着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郁而化热,也可以转为热痹。它的发病部位多在经络,使气血不能通畅,形成“不通则痛”的本症。正因为邪留经络,影响气血运行,故大多病程比较缠绵,病程比较顽固,常因气候变化而症状随之加重。
风寒湿为本病的主因,侵袭时又各有偏胜,这在治疗上不是单纯的祛风、散寒、除湿所能奏效,同时伤在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并影响皮、肉、筋、骨,必须佐用和血舒经及照顾其他方面。所以风湿病的常用治法是疏散外邪,宣通经络。笔者治疗风湿病除内服药外,还有针灸疗法,现分型介绍如下。
1.行痹的治疗原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针灸:①肩关节痛:百会、肩髃、肩井、曲池、臂臑、肩贞 。 ②肘、腕关节痛:阳溪 、曲池 、尺泽、外关、合谷、曲泽、手三里。 ③髋关节痛:环跳、腰眼、秩边。④膝、踝关节痛:犊鼻、阳陵泉、血海、足三里、太溪、昆仑。
附:太溪穴治风痹为特效穴,斜向外侧外踝前缘进针,灸3~5壮。阳陵泉配曲泽治手冷。肩髃配曲池治肩臂病特效,能调整上半身机能。配合谷、曲池治肘臂痉挛特效,针 6分灸 7壮。刺肩髃治肩膊肿痛进针即效。
2.痛痹的治疗原则:散寒止痛,祛风除湿。方药:乌头汤加减。针灸:环跳配后溪治腿痛有效,横针向掌心刺6分,灸7壮;阳陵泉配内庭治足冷,针内庭直刺5分,灸7壮;阳陵泉配足三里统治一切下肢病,针6分,灸7~10壮。秩边专治坐骨神经痛,灸3壮。承山专治腿疼转筋。
3.着痹的治疗原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薏苡仁汤加减。针灸:阴陵泉配足三里治疗腿膝肿痛,中下部疾。委中能行瘀通络,配曲池、下关治风湿病甚效,针5分,禁灸。阴陵泉配水分尤治肌肤麻木不仁;配光明穴治膝痛肢体不仁,针6~9分,灸3~5壮。
针刺手法:患者身体不是过于虚弱的,都可用泻法,留针20~40min,留针时间内每隔5min行针1次。
风湿病多由风寒湿等外邪所致,故用药治疗偏于辛散通络。但必须根据风寒湿的偏胜来处方用药,并按照疼痛部位循经取穴,即病在某经采用某经或有关经的穴位进行治疗,一般采用局部穴位与远隔穴位相配合应用。
本病的形成,有因营卫先虚,复受外邪侵袭的,也有先受外邪,而使经络气血凝滞的,临床上以游走性为主的痹证称为行痹或风痹,治疗重在祛风活血,前人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痛痹或寒痹重在治寒。着痹或湿痹治重在除湿。总之,在治疗上应将祛邪与和血密切结合。特别是寒性收引,能出现拘挛疼痛现象,血不养筋也会出现拘挛,必须加以区别,并在处方用药之际加以注意。前人说:“气血流畅,痛痹自已”,实为经验之训。
治疗风湿病应分上肢和下肢,习惯用药如羌活、姜黄、桂枝、秦艽、威灵仙等多用上肢,续断、乌头、木瓜、川牛膝多用于下肢。针灸主要是上肢为手六经循行的部位,偏重于风寒所伤;下肢为足六经所循行的部位,偏于寒湿所伤。但也须看配伍,并非绝对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