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磊 方耀忠 李小梅 翁天才 邓佩婵 纪木强 罗学辉 赖智民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分院骨科 广东佛山 528100)
老年人骨质疏松伴随轻微损伤常常导致骨折发生,且多为粉碎性骨折,不稳定,易畸形愈合,影响功能。为探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1~90岁。均为轻微跌倒外伤所致新鲜骨折,受伤到入院时间30min~3d入院。病例入选条件为干骺端骨折,移位大且采用手术治疗病例。股骨粗隆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胫骨远端骨折8例,肱骨近端骨折5例,桡骨远端骨折3例。1种以上合并症25例,常见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脑梗死(轻度)。
所有手术均采用常规麻醉,无菌铺巾,采用分段微创切口,近关节处螺钉C臂X光机透视下锁定,避免钉头穿出关节面影响关节功能。复位后骨折处不上螺钉,锁定钢板不必强求紧密贴骨,尽量不切开关节囊。放负压引流24h,石膏托固定1周便于消肿。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逐步功能锻炼,术后14d拆线出院,门诊调理康复,抗骨质疏松预防治疗,定期复查X光机,决定伤肢负重时间和重量。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局部无疼痛,骨折邻近关节功能处正常范围,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良好:骨折对位良好,轻度疼痛,骨折邻近关节功能稍受限,生活可自理。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未愈:钢板松动,骨折移位,畸形愈合,关节功能障碍,活动时疼痛。
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治愈13例,良好12例,未愈5例,优良率83.3%。未愈5例中4例为下肢骨折,1例为上肢骨折。5例患者均内科合并症较重,体质弱,功能锻炼欠配合,很少门诊复查。后期抗骨质疏松治疗不积极。
老年人随着各种机能、激素水平下降易导致骨质疏松,且老年人反应减慢,容易跌倒发生骨折,故要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四肢干骺端处于骨密质和骨松质交界处,容易发生骨折。其靠近关节,整复要求高,有效固定困难。临床上可夹板固定的应尽量保守治疗,而对于手术内固定方法如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解剖型钢板等,因近关节部位骨质为松质骨,随着时间推移,钉板钢丝很快松动。传统的内固定方式存在着固定不牢的问题,给早期活动造成一定的困难,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传统的钢板与骨面紧贴,板下骨质血供遭到相当的破坏,对骨愈合不利。
锁定钢板将钉板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内固定支架系统[1],固定创伤骨折(尤其是邻近关节干骺端骨折和骨质疏松患者)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法。我们用这种方法治疗了30例老年人骨质疏松干骺端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以下优点。
锁定钢板系统符合BO概念,以生物学为主兼顾生物力学作为理论基础。骨折复位要求间接复位,不允许强求解剖复位,固定则要求尽量做到不干扰骨折局部。基于这一原理,我们采用分段微创切口,近关节处螺钉C臂X光机透视下锁定,避免钉头穿出关节面影响关节功能。术中亦可以使用拉力螺丝钉技术进行骨折的间接复位。复位后骨折处不上螺钉,尽量不切开关节囊,创伤小。锁定接骨板和螺钉形成的内固定支架可以提供高度稳定的内固定支架,固定过程中无需进行接骨板的预弯,钢板与骨面间压力降至最低,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软组织和肌腱的刺激,降低了骨膜损伤,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供[2],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固定螺钉向不同方向拧入,多角度固定,锁定螺钉成角固定在骨质疏松和粉碎骨折中具有较好的抗拉力和锚合力,防止内固定物松动、拔出,解决了固定骨质疏松骨折,特别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难题。手术切口小,锁定钢板不用预弯,配备的标准皮质骨螺钉(3.5mm)或松质骨螺钉(4.0mm),破坏力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恢复时间快。本组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术后3个月。出院后无需外固定,允许早期的功能恢复性训练,早下床,早锻炼,减少内科合并症。
对于老年人骨折,必须重视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术后早期运动能够起到预防疏松,坚持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降钙素、钙片等药物治疗和适当活动相结合。5例未愈患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正是没有重视这一点。手术治疗势必会加重局部软组织损伤及骨折处血液循环破坏,所以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老年人内科合并症多更要慎重,对于骨折端嵌插、无明显移位或一次手法能复位的骨折,夹板固定稳定者,尽量保守治疗。但对复杂、明显移位,手法难以一次复位成功,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需要尽早手术,目的是达到有效稳定的内固定后可以早期进行锻炼,以更好恢复关节功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因此术后医生充分的指导早期的功能锻炼十分重要,患者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积极配合。
[1]王伟,陈晓东.应用肱骨折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5,8(2):140~141.
[2]张长青,曾炳芳.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