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音
黑龙江省安宁市人民医院内科(157400)
柴胡舒肝散出自《证治准绳》引《医学统旨》方[1]。其以疏肝理脾的《伤寒论》方“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为基础方,去枳实,加香附、陈皮、川芎、枳壳而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而主治肝气郁滞证,临床广泛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抑郁症等属肝胆气郁、肝脾(胆胃)不和的各种病证。尤其在中医内科临床运用较多,疗效满意。
胃十二指肠溃疡根据胃镜检查发现溃疡而确诊,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亦有确诊价值。中医辨病属“胃脘痛”范畴,是内科多发病和常见病。临床常见上腹部经常性、阵发性的规律疼痛,伴有呃逆、反酸、嘈杂或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其病在胃,与脾、肝、胆密切相关,多因情志不调、饮食不节或感受外邪而致脾胃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2]。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以通为用。情志不遂等致气机阻滞,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而表现出疼痛、泛酸、呃逆等气机不畅、胃失和降的临床症状,应以疏通气机、调和气血为治则。而肝主疏泄,调情志,是脾胃之气升降的重要条件。柴胡疏肝散正好以“疏肝行气活血止痛”见长,符合其病机,临床若辨证准确、用药加减得当,用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能取得显著疗效。
常见血瘀证,寒热错杂证和气滞证。血瘀证见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细涩,痛有定处而拒按,伴见呕血、黑便等症状,可酌减芍药,加玄胡索、乳香、没药、丹参等;寒热错杂证见舌暗红苔黄,其痛喜按喜揉,得温痛减,可随症选用吴茱萸、白术、半夏、桂枝、干姜、黄连等;气滞证见舌暗紫、苔薄白,遇忧思恼怒疼痛加重,嗳气或矢气后痛减,可加郁金、木香、川楝子。如兼外感见恶寒、腹泻等,可酌情去芍药,加紫苏、荆芥等解表驱邪。
据孙海龙等[3]的临床报道,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总有效率达90%以上。
心因性疾病是个体对应激源(如日常困扰、工作相关应激源,环境应激源)产生了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一组功能性疾病[4]。以“患者连续3~4周以上出现头昏头痛,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神疲体倦等症状,检查排除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贫血等器质性疾病”为纳入标准。中医辨病属“郁证”范畴。广义的郁证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气血痰湿食火等郁结于内所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狭义郁证指由情志不舒、郁怒忧思等七情内伤而致的气郁,尤以“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肝主疏泄,畅气机而调情志,气郁伤肝,疏泄失常,则气机升降失调,发为郁证,从而表现头昏头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一系列症候。
主要辩虚实两证。上述症状兼见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为实证,加黄连、栀子、车前子,上述症状兼见舌质淡苔白、脉沉细为虚证,加黄芪、党参、白术等。每日一剂水煎分服,10d为1个疗程,2~4个疗程可获效。
据范要武[5]、余波[6]的临床报道,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郁证的总有效率在83%~90%。
内伤咳嗽常见于各种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为他脏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7]。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而发为咳嗽,此为“木火刑金”也。柴胡疏肝散专治肝郁气滞证,通过加减配伍,治疗因情志不遂引起的咳嗽有显著疗效,尤其是通过相关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长期、反复、与情志变化有关的顽固性咳嗽,每能奏效。病证特点为咳嗽痰少质黏,咽干口苦,伴胸胁胀痛,症状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或细数。药物加减:气急者加旋复花、桔梗利气降逆,伴胸痛者加郁金理气止痛,痰黏难咯加贝母、知母清热豁痰,伤津者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1]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 苏玉明,彭芃,孙世晓.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和思路[J].中医药信息,2006,26(3):26-27.
[3] 孙海龙,孙运海,孙运群.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8,36(5):59-60.
[4] 杜文东,陈力.医学心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5] 范要武.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心因性疾病52例[J].实用中医杂志,2008,24(7):435.
[6] 余波.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抑郁症36例[J].现代中医药,2008,28(3):14-15.
[7]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