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芝,李 铭,罗蒙和
(广西畜牧研究所黄牛室,广西南宁530001)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奶牛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病牛腹泻或拉血便。主要危害初生犊牛,育成牛一般较少发病。
南宁市某奶牛场饲养6至18月龄黑白花育成牛和带胎后备母牛及部分干奶牛,牛群共150头,分别饲养在1栋(双列),2栋(双列),3栋(单列)小牛栏。2009年7月12日上午2栋左栏1头16月龄黑白花育成牛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带有血。至7月21日止,发病情况是:12日新增病例1头,13日新增病例3头,14日至19日新增病例58头,20日新增病例3头,21日无新病例。总共发病牛65头,其中病牛带血粪便20例。
病牛精神稍差,食欲减退,极个别牛不食精料,体温不高,腹泻,病牛10%粪便夹有粘液、血液,严重整堆稀粪变成暗红色,带有粘膜和红黑色凝块,恶臭。病情发展迅速,7月14日至7月19日共6 d为发病高峰期,有半数牛有不同程度腹泻,有三分之一的牛有明显血便。
1)根据三栏牛相继发病,腹泻急剧增加,拉血便等特征,结合抽取三头病牛的粪便,鼻粘液送检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确诊大肠杆菌病。该病与牛球虫病、牛病毒性腹泻、冬痢有类似之处,都具有传染性、急性病牛腹泻、血便等症状,临床上应予以鉴别诊断。
2)与球虫病鉴别:采集病牛粪便采取饱和盐水漂浮法收集,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有椭圆形球虫卵囊诊断球虫病。
3)与牛病毒性腹泻鉴别:牛病毒性腹泻一般体温升高40~42℃,粘膜发炎、糜烂、坏死。采取病牛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病毒分离确诊。
4)与冬痢鉴别:冬痢发病季节即10月中旬以后,或次年4月底以前。
病牛按每公斤肌注黄连素0.1 mL,分上下午肌注;或硫酸庆大霉素每100 kg40万单位,分上下午肌注,同时灌服磺胺脒每10 kg4片,并加入100 g小苏打灌服,一般用药3 d即可治愈。但对于症状较严重的病例,须进行对症治疗,脱水严重和衰弱者要进行补液,并适当控制精料喂量。
停喂原有精料,检查原料储存情况。禁止饲养员共用铲车,铁铲等饲养工具,并禁止串栏,水鞋、衣服清洗消毒干净,牛栏运动场及时清理干净,并撒上生石灰,饮水池投放千份之一高锰酸钾加适量盐。
1)此次发病的牛是6至18月龄黑白花育成牛和带胎后备母牛及部分干奶牛,发病头数65头,占全群牛数 43%,粪便混有血 20头,占发病牛31%。从多年牛场病例记录档案中查询,发现该病多见于初生犊牛,育成牛、成年牛一般不发病或少发病,这么大规模发病是多年来较少有的。
2)分析其原因:广西7月初进入大暑天气,栏舍内温度高达33~35℃,比较闷热,雨水天气和烈日天气频繁交替出现;场地过于潮湿,精饲料储存过久,通风不良,导致该病暴发主要原因。
3)这次牛群爆发大肠杆菌病,因发现诊断及时,并立即采取肌注和灌服药物治疗,及时消毒场地,病情很快得以控制(时间从7月12日至7月21日)。一般病牛用药三天可治愈,没有造成大损失,无死亡牛,无淘汰牛,无流产牛。
4)成年牛肠道是大肠杆菌常居菌,一般多不致病,但在一定条件可促进本病发生流行或使病情加重:如气候突变,恶劣,栏舍通风不良,潮湿,精饲料霉变,突然变更饲料,这些因素不能不引起注意警惕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