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型牛新品种
——辽育白牛的培育

2010-12-15 03:02刘怀野何永涛杨广林祁茂彬金双勇王宝东
中国牛业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肉用公牛月龄

刘怀野,何永涛,杨广林,祁茂彬,李 静,金双勇,王宝东

辽育白牛是我省几代畜牧科技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努力,培育成功的肉牛新品种,具有遗传稳定,外貌一致,对东北自然环境适应力强,耐粗饲,体型大、增重快和繁殖性能优良等特点,深受广大养牛户喜爱。现将辽育白牛的培育历程报告如下:

1 育种方案

1.1 育种组织与实施机构

辽宁省畜牧兽医局为牵头单位,与新品种牛育种区的3个市5个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共同构成新品种牛选育工作的领导机构。辽育白牛培育的实施单位为辽宁省牛育种中心,参加单位有昌图、黑山、开原、凤城和宽甸五个育种基点县的畜牧技术推广站。五个育种基点县的相关输精技术员和养牛户也是育种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育种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后,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辽宁省牛育种中心及有关市、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和技术依托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成立了新品种牛育种委员会[1]。

1.2 社会化联合育种模式

在育种过程中,育种用母牛全部由养牛户饲养,通过调查、测量、登记、建档的方式,组建基础群和核心群。通过签订合同,提供配种费和发放育种补贴的手段,鼓励输精技术员和养牛户落实配种和留种计划,实现计划选育,探索出适于我国肉牛繁育现状的社会化联合育种的新模式[1]。

1.3 育种技术路线

在前期比较杂交效果基础上,夏杂一代表现被毛以草黄色、草白色为主,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体型大,适应性好,因此将夏洛来牛确定为育种用父本。随着级进杂交代次的增加,其后代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当级进到第五代时,杂种牛的生产性能开始下降,尤其是出现了体型较小、生长发育缓慢的个体。由此确定级进四代即进行横交,开展自群繁育[1]。

1.4 选择性状

1.4.1 肉用体型 公、母牛成年体重,肉用指数(BPI)。利用特制的电子称现场实测或利用校正了的约翰逊大家畜估重公式估测3周岁以上的公、母牛体重;肉用指数=体重÷体高[2]。

1.4.2 生长发育性状 初生重、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尺、体重。体尺指标包括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体重现场实测或估测。

1.4.3 肉用性能 18月龄公牛的眼肌面积、背膘厚、肌间脂肪含量、胴体重、优质肉产量。使用牛背膘测定仪测量眼肌面积、背膘厚和肌间脂肪含量。

1.4.4 繁殖性能 初配月龄,发情周期,妊娠期和产后发情时间。

1.4.5 体形外貌评分 采用百分制的外貌评分。评分项目包括品种特征与整体结构、躯干和肢蹄。

2 培育过程

2.1 杂交创新阶段(1974~1990)

从1974年开始,我省就开展了黄牛改良工作,参加辽育白牛培育工作的5个基点县从20世纪末开始系统选育工作,对登记的级进四代牛停止杂交,陆续开展横交。从1990年开始,在省畜牧兽医局领导下,坚持推广了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塑膜暖棚养牛技术和快速肥育牛技术等,对提高杂交牛的生产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自群繁育阶段(1991~2008)

2.2.1 选择系祖公牛 在培育辽育白牛的杂交阶段,使用的夏洛来公牛都是从法国、美国和加拿大引进的。根据种公牛自身表现和用户反馈意见,初选系祖公牛。

2.2.2 开展母牛登记工作 在农户饲养的夏洛来杂交3代、4代牛群中同时开展两个代次的选育,选出8 000余对母女作为育种群,将其确定为一世代母牛和二世代母牛,建立了育种档案。并从中选出优秀的2 000对母女,作为育种核心母牛群。

2.2.3 确定并培育横交用公牛 在开展母牛选育的同时,根据系谱和公牛自身的表现,选择确定横交用公牛。而后应用横交用公牛冻精对二世代基础母牛配种。育种中心联合各基点县开展了农村散养条件下种公牛后裔生长性能测试工作,应用同期同龄比较法计算种公牛的相对育种值,并对其排名,淘汰部分系祖公牛。保留的系祖公牛的优良后代,公牛作为继承者,即横交一代种公牛。

2.3 扩群提高阶段

2.3.1 继续开展选育工作 二世代基础母牛和横交用公牛的后代出生后,开始登记三世代基础母牛并确定横交一代种公牛。对达到配种年龄的三世代母牛,应用横交一代种公牛的冻精配种。在横交一代种公牛与三世代母牛后代中,挑选横交二代种公牛和四世代基础母牛。目前,横交三代公牛和五世代母牛陆续出生。

2.3.2 开展新品种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为了测定自群繁育牛生产性能,分别开展了持续肥育试验和架子牛育肥试验。结果表明,自繁牛具有增重快,肉质较细嫩、肌间脂肪含量适中、优质肉和高档肉切块率高等特点。

2.3.3 新品种牛冻精推广应用 应用横交一代、二代公牛冻精所产的后代犊牛无不良表现,广大用户反映良好。我中心在黑山、昌图两地开展了辽育白牛与澳大利亚夏洛莱牛种公牛冻精推广试验。结果表明,自繁牛未出现遗传缺陷犊牛,后代的生长性能可与澳大利亚夏洛来牛后代媲美[3~4]。

3 群体分布及其性能

3.1 辽育白牛群体分布

到2008年末,登记的四世代(辽育白牛)基础母牛共4 200余头,核心群母牛1 100余头,分布在黑山、昌图、开原、凤城和宽甸5个县(市)。在辽育白牛核心群母牛中,按照辽育白牛的等级评定标准衡量,特级母牛占21.4%;一级母牛占70.7%;并选出横交二代(辽育白牛)种公牛。目前,育种中心保持制精种公牛8~10头,每年从核心母牛群选择替补公牛后裔,往后按其后裔表现决定去留。

3.2 辽育白牛性能

辽育白牛核心群平均初生重:公犊43.6 kg,母犊40.3 kg。农户调查6月龄体重平均:公犊231.1 kg,母犊198.5 kg。成年公母牛平均体重分别为1 084.3kg和497.0 kg。持续肥育试验结果表明,辽育白牛具有肉质较细嫩、肌间脂肪含量适中、优质肉和高档肉切块率高等特点。辽育白公牛断奶后持续育肥至16~18月龄,平均日增重在1 100g以上。在黑山县四家子镇代平村育肥牛场,按照广大育肥户通常采用的方法进行了架子牛育肥试验。300 kg以上的架子牛经3~5个月的短期育肥,平均日增重在1 300 g以上。辽育白成年体重、体尺情况见表1。

表1 辽育白牛成年体重、体尺情况统计表

辽育白牛成牛的BPI值达到了专门化肉用型牛的要求[2]。育种群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70%,难产率3.0%,产后发情时间45~60 d,繁殖成活率84.1%[3~4]。

4 今后育种工作重点

4.1 增加育种投入,稳固育种组织

在新品种牛育种组织结构中,配种员、养牛户两个层次的成员在育种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要保证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将其牢牢吸引在育种组织中。所以,增加育种投入,稳固育种组织结构是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

4.2 扩大基础和核心母牛群规模

进一步扩大自群繁育牛群的规模,增加留种个体,提高选择强度,将各代次核心群母牛数量增加到2 000头以上。

4.3 完善育种技术体系,强化种公牛选育

在做好辽育白牛母牛良种登记的基础上,在中心区组建一个肉牛生产性能测定站,加强后备种公牛及其后代的性能测定工作。每年将种公牛的培育数量增加至15~20头。

4.4 通过产品开发促进育种工作

实现产业化开发是新品种牛推广应用的好形式,也是新品种牛培育成功的重要标志。新品种牛已获国家批准,计划通过制定和落实新品种牛产业化开发的优惠政策,尽早实现新品种牛从种牛培育、犊牛、育肥牛生产、屠宰加工到品牌开发产业链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深化育种工作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从而,使新的肉牛品种在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作用。

[1]刘怀野,祁茂彬.加强肉牛育种工作,推动辽宁肉牛业发展[J].现代畜牧兽医,2006,(5):3-5.

[2]张英汉.论牛的肉用、役用经济类型划分的意义和方法(BPI指数)[J].中国牛业科学,2001,27(2):1-4.

[3]祁茂彬,张丽君,杨广林,等.对辽北地区肉用种公牛后裔测定结果的分析[J].辽宁畜牧兽医,2003(3):8-9.

[4]郑林,刘怀野,祁茂彬,等.对丹东地区夏洛来种公牛后裔测定结果的分析[J].辽宁畜牧兽医,2004(4):13-14.

猜你喜欢
肉用公牛月龄
贵州省种公牛站
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措施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国内外驴品种的肉用指数评价与聚类分析研究
小于胎龄儿0~24月龄体格生长状况分析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公牛赞
公牛历险记
公牛变形记
引入河曲马改良建昌马杂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