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问题和对策

2010-12-15 03:02王力生章孝荣马友华丁建平程建波蔡海莹刘洪瑜丁小玲
中国牛业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氨化示范县安徽省

王力生,章孝荣,马友华,丁建平,程建波,蔡海莹,刘洪瑜,丁小玲

(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2.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农作物秸秆4 000万t左右。在上世纪90年代,农作物秸秆用作饲料的占秸秆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近年来,作为饲料部分已不足秸秆总量的10%,用作肥料、燃料和材料等数量也在大幅下降,每年约有二分之一的秸秆被废弃。我国畜牧工作者在秸秆的饲料化利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今后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1~3]。

1 秸秆饲料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据测试,玉米秸揉碎经过氨化其粗蛋白含量由原来的4.4%增加到13.5%,微贮增加到13.8%,粗纤维由33.4%降到16.7%;稻草氨化后粗蛋白由3.4%增加到12.3%,微贮增加到12.5%;麦秸氨化后粗蛋白由 3.6%增加到 11.6%,微贮增加到12.2%。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秸秆饲料,干物质体内消化率提高24.1%,粗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8%,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29.4%;粗蛋白消化率提高35.3%。微贮秸秆饲料中干物质、有机质、蛋白质、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可达到与羊草相同的水平。牛羊采食速度平均提高40%~43%,采食量平均增加20%~40%,秸秆利用率由不足50%提高到95%左右。秸秆经过适当处理,营养、消化率、采食量均有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不足[4~7]。

2 安徽省作物秸秆饲料利用现状

2.1 秸秆饲料加工技术进步加快

自80年代以来,安徽省秸秆饲料加工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主要以物理加工技术为主,开始应用推广青贮技术和盐化技术。90年代以后,引进推广了化学加工技术,主要技术有氨化技术和复合青贮技术,并开始引进和推广了微贮技术。21世纪初,在继续推广物理、化学等加工技术的同时,重点引进推广利用"EM"菌、纤维素复合酶加工秸秆饲料技术,使安徽省的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技术得到了丰富和提高。

2.2 秸秆饲料加工增量减缓,质量提高

目前,安徽省秸秆用作饲料的数量降至不足400万t,其中,加工利用的秸秆在300万 t左右,只占年秸秆总量的8%。2008年末,全省共建设秸秆青贮窖、氨化池10多万个,达到530万 m3。全省秸秆饲料加工机械保有量达到2.7万台(套),加工能力达到320万t,秸秆除了传统的青贮、氨化利用外,逐步研发出高能饲草、秸秆颗粒(块)、秸秆全价饲料颗粒(块)等新型高效秸秆产品,促进秸秆饲料化推广利用。

2.3 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自1992年国务院决定实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示范县项目以来,我省已有24个县(市)被确定为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县。其中,临泉、灵壁和蒙城等县在完成示范县建设任务后,又争取到国家的秸秆养畜续建项目。阜阳市被列为秸秆养牛示范区,蒙城县等被评为国家秸秆养畜“十佳示范县”。通过示范县的辐射带动,使全省的秸秆养畜工作得到了快速推进。秸秆养畜作为畜牧业新的增长源,已经成为我省牧业发展的牵动力和支撑点,进而推动了全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禁牧舍饲工作的开展,安徽省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种植青贮和专用饲料作物。2008年全省种植牧草和饲用玉米5万多hm2。

2.4 秸秆饲料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秸秆养畜、过腹还田起步早,发展速度曾经一度走在全国前列,但近十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目前秸秆用作饲料(青贮、氨化、微贮或直接利用)的数量还不到总量的10%,其它利用如秸秆直接还田、副业加工利用等不到40%,约一半左右的秸秆资源仍是付之一炬,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造成秸秆饲料化利用率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4.1 牛羊存栏量下降明显 尤其是安徽省皖北地区牛、羊饲养量锐减,造成秸秆饲用量大幅下降。据统计,全省牛、羊饲养量分别由1996年的724.69万头、682.08万只下降到 2008年的 100万头、506.53万只(表1)。

表1 安徽省近四年黄牛、山羊数量变化情况

2.4.2 秸秆养畜技术开发落后 目前,安徽省秸秆的饲料化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实用性成果,但尚未进行商业化开发。秸秆饲料化处理仍停留在传统的技术水平上,如青贮、氨化或简单的物理处理等,且普及率很低,只有一些较大规模的奶牛场使用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其它大多数地方的秸秆基本上是未经处理而直接饲喂牲畜,秸秆的利用效率低。秸秆便捷处理设施不配套,秸秆饲料商业化程度低,在缺乏劳动力的地区收集处理秸秆的难度大。另外,秸秆差异大,深入研究尚显不足,比如油菜秸虽然营养含量优于玉米秸、稻草、麦秸,尤其粗蛋白比后者高出30%~80%,但因其木质化程度高,富含蜡质,异味、粗硬、适口性差,未经处理,不仅不能用于饲喂猪禽,甚至反刍动物都难以利用[8]。

2.4.3 秸秆饲料化利用配套尚未形成 一段时期政府到技术部门及饲养户掀起过秸秆青贮、秸秆氨化等技术普及高潮,但具体操作工作中始终出现很多问题,致使许多养殖场(户)遭到失败,挫伤了养殖者的积极性。而且,秸秆饲料利用的政策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利用技术研发水平落后,秸秆利用研究与推广脱节,养殖户(场)对秸秆饲料化意识薄弱,造成大量的秸秆废弃或粗放使用。

3 秸秆饲料化的对策与建议

总体上看,安徽省近年来秸秆饲料加工利用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着很多不足。养殖户在青贮窖、加工机械等秸秆饲料加工调制的基础设施和有关的加工调制技术上还很欠缺,还有相当数量的养殖户仍然沿袭传统直接应用等原始粗放的利用方式,造成了秸秆资源的巨大浪费。为此,要改变当前秸秆简单的技术处理模式,实现秸秆饲料处理技术多样化,形成一个将生物学、营养学、动植物学综合交叉的研究方式及其科研成果,同时,强化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关键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生产水平。

3.1 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在农业主产区要大力发展草食畜禽,加大肉牛、奶牛、山羊、肉鹅、家兔的饲养量。根据秸秆利用现状与焚烧区域敏感度,利用财政支撑,采取技术把关与项目评价,分类分步实施。规划优势区域,建立或确定规模养殖示范企业和示范养殖合作社。最终使项目示范区秸秆饲用率达40%以上。

3.2 建立秸秆饲料专业化队伍

在全省建立各类秸秆饲料加工处理专业公司,并从事专业化技术服务:一是青贮制作实施专业化,全省组织青贮专业队伍,进行社会化服务,为养殖场(户)建造青贮窖及专业制作。二是秸秆揉碎或压块(制粒),秸秆揉碎,或采用就地、灵活的流动压块(制粒)方式,为缺少粗饲料的规模化养殖场提供秸秆饲料块。三是菌糠加工,收获食用菌后的菌糠营养价值、适口性均优于原料秸秆,菌糠采用分散收集,直接饲喂或干燥粉碎后配合到畜禽日粮中使用。四是配合饲料生产,选择优质的农作物秸秆、秕壳等,粉碎后加工成牛、羊等草食家畜的颗粒(块状)全价饲料,其中粉碎后的秸秆比例可占60%。也可以按日粮5%、10%的比例分别添加到猪禽配合饲料中。

3.3 加大对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扶持力度

秸秆饲料加工利用的主体是广大养殖户和农民,在现阶段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使农民能够接受和自觉应用此项技术,目前应该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各项扶持性政策,在资金投入、物资补助等方面给予扶持。在认真抓好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建设的同时,省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启动省级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秸秆饲料加工利用的开展。同时建立健全秸秆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和流通管理机制。

3.4 加强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技术研发

要组织科研单位进一步加强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开发出具有较高科技水平和农民易于接受的新型秸秆饲料加工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我省秸秆饲料加工利用的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强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推广工作,不断完善和充实安徽省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技术,建立秸秆加工及利用评价体系。今后,要重点研究开发、引进推广秸秆饲料仓储加工技术、秸秆饲料生物加工利用技术。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乡四级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快捷准确的技术信息服务。

3.5 把发展秸秆生产与种植业生产布局结合起来

在抓好农作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基础上,要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专门化饲料作物。要不断强化种植业服务于畜牧业的理念,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通过适当扩大专门化青贮饲料作物、牧草良种补贴等措施,引导和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大农田种植青贮玉米、高产优质饲料作物比例,尽快改变安徽省种植业结构单一、饲料作物少、粗饲料质量差的现状,逐步建立与草食家畜发展相适应的独立于与粮食生产并列的高产、优质、安全饲料种植体系。

3.6 继续推进秸秆饲料的工厂化生产和商品化进程

要改变过去秸秆饲料开发以农民自产自用为主的现状,实行秸秆饲料产品的工厂化生产,实现秸秆饲料产品的商品化。要扶持一批以秸秆饲料产品为主的加工企业,生产出适销对路、便于运输、营养全面、易于使用的秸秆饲料产品,满足广大养畜户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产品的质量和规模,逐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总之,秸秆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相关行业共同艰苦努力,更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样才能使秸秆饲料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成为可能,使近于浪费的资源较为充分科学地利用起来,走秸秆饲料资源的产业化、商品化之路,为安徽省畜牧业和饲料业发展做出贡献。

[1]冯仰廉,张子仪.低质粗饲料对反刍家畜的营养价值及合理利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3):15-18.

[2]韩鲁佳,闰巧娟,刘向阳,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87-91.

[3]卜毓坚,屠乃美,刘文,等.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其技术进展[J].作物研究,2006,5:526-529.

[4]卢庆萍,王加启.秸秆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1992,(2):7-9.

[5]邢廷铣.秸秆饲料的有效利用[J].饲料研究,1995,6:2-3.

[6]张晓文,赵改宾,杨仁全,等.农作物秸秆在循环经济中的综合利用[J].农业生物工程学报,2006,22(Supp1.):107-109.

[7]董卫民,王宏.秸秆饲料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J].中国奶牛,2001,(5):26-27.

[8]朱洪龙,王力生,蔡海莹,等.两种白腐菌降解油菜秸秆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33-35.

猜你喜欢
氨化示范县安徽省
成长相册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饲喂氨化草喂肉牛效果好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养殖奶牛学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