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凌
脑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目前人类的三大致死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多变,严重者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通过对此类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从而达到挽留患者的生命、促进康复的目的。现将我院监护病房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2008年7 月~2009年12月我院监护病房共收治脑出血患者186例,其中女103例,男83例,平均年龄68岁。经过精心的护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其中病情稳定转出监护室有145例,占78%;放弃治疗有25例,占13.4%;抢救无效死亡有16例,占8.6%。
脑出血疾病发病急骤,病程长,致残率高,对患者及家属都是一种沉重的打击,神志清楚的患者在心理上会出现极度恐惧、烦躁易怒,甚至悲观绝望、消极对抗。护士应洞悉这种复杂的心理改变,根据患者不同的知识层次、年龄和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落实心理护理,用亲切真诚、通俗易懂的言语主动向患者讲解发病机制、注意事项、治疗方法和功能锻炼等方面的内容,向患者说明情绪与疾病愈合有重要的联系,指导患者正视疾病,自我克制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对于失语的患者,要注重非语言性交流,从面部表情、眼神等动作来传达对患者的理解和关心,用文字、图片等方式去读懂患者需求和不适,及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让患者满意。对于偏瘫的患者,不能用鄙视、幸灾乐祸的态度去取笑患者,用不伤害的言语与患者沟通,不能使用忌语如“坏手”、“残废”等,相反应该多体贴、多关爱,告诉患者偏瘫是一种症状,经过治疗和护理,通过坚强的毅力和锻炼,能逐渐康复,打消患者自卑沮丧的不良心态,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神志不清的患者,护士应经常地在耳边呼唤患者的姓名,叙述患者熟悉的事情,用轻柔的动作触摸患者的肢体,达到一种辅助的心理治疗作用,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取得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指导患者采取低胆固醇、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血压高者给予低盐饮食,食物应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每餐不宜过饱,可少食多餐。每次进餐前应评估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楚、能否吞咽,再酌情选择进食方式。对于神志不清或无法吞咽的患者可选择鼻饲,进食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1],少量多餐,每次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2h,温度38℃左右。进食时抬高床头30°~45°,以防食物反流。对于口服进食的患者,喂食时动作要慢,不可催促患者,以免呛食。
脑出血的患者,由于疾病的缘故,丧失了自理能力,生活无法自理。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做好口鼻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臭,促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做好呼吸道护理,协助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需留置尿管的患者,做好尿管护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逆行性感染。做好患者体表清洁卫生,每日给予擦身、更换病衣裤,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予以睡气垫床,局部减压,急性期24~48h内禁止翻身,48h后给予q2~4h翻身拍背,翻身动作轻柔、幅度适宜体位舒适,避免拖、拉等动作,头部避免震动,局部受压部位每班予以按摩,骨突处用软枕抬高或预防压疮用减压贴外用,避免压疮的发生。定时修剪患者的指甲,光滑整齐,以免患者抓破皮肤引起感染。保持大便通畅,补充足够的水分、果汁,协助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以促进肠蠕动,增加刺激排便反射,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对已有大便秘结者[2],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必要时用手指抠出大便,尽量避免灌肠,特别是高压灌肠,因灌肠后过度刺激肠壁也易造成反射性用力排便,发生再出血。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不可用力屏气排便。
脑出血病情复杂多变,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出入量的变化,并做好相应的记录。随时呼叫患者的姓名,监测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24h出入液量的改变,以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如出现烦躁、呕吐、血压骤升、高热、剧烈头痛、呼吸不规则、瞳孔改变、尿量减少等异常情况,及时将病情变化的信息汇报医生,进行急救,并落实相应护理措施,如吸痰、物理降温、适当的约束等。在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在交接班时更应注意加强巡视,做好病情的交接和记录,防止意外的发生。对于特殊用药的患者,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同时,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及时反馈给医生。
脑出血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护士和家属需共同意识到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达到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的目的。功能锻炼的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劳累为宜。早期在床上协助患者被动功能锻炼,将患肢保持功能位。手指关节应伸展[3]、稍屈曲,手中可放一卷海绵垫;肘关节微屈,肩关节稍外展,伸髋、伸膝关节;把软枕当作支撑物放于床尾与双足之间,使踝关节稍背屈,防止足下垂。将自制海绵垫放在双下肢外侧部,防止下肢外展。对偏瘫肢体经常进行肢体肌肉按摩,根据患者的体重运用恰当的按摩力度,定时活动肢体关节,从大关节到小关节按关节的正常功能位置做抬举、伸展活动。必要时配合针灸、理疗等方法。同时将健侧肢体置功能位,也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更换各种体位时,注意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在患者病情好转稳定、神志清楚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如握拳、持物等。在恢复期,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指导走路的方法,鼓励胆大心细,从有人扶持到逐渐地自己行走。指导家属做好配合工作,共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尽早恢复。
脑出血的复发率极高,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要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能擅自停药,定时门诊随访,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就诊。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激动劳累。继续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自理。在季节更换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用力屏气排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不吃腌制、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脑出血的发生日趋年轻化,发病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巨大的伤害,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可危及生命,所以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院监护室对脑出血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挽留了患者的生命,促进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了康复率。但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运用更好的护理措施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使护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1] 魏彩霞,许桂娥,苏爱娟,等.脑卒中的护理要点及体会[J] .实用临床医学,2005,6(8):143.
[2] 杨怡.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47.
[3] 许静.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