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玲
手术室是外科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相对封闭。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感到陌生、神秘。手术作为一个应激源,常可使患者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当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严重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患者的身体恢复[1]。开展手术前护理访视可以使患者对手术的环境和工作性质有所了解,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减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隔阂。2009年7~9月对我院三个外科(即普外、肿瘤外科、胸外、泌外、骨科)共411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护理访视和术后回访,使手术室满意度达97%,现就术前护理访视体会报道如下。
2009年7~9 月共411例二类以上(含二类)择期手术患者,其中外一科(普外、泌外)患者159例,外二科(肿瘤外科、胸外)132例,骨科120例。年龄14~89岁不等,文化程度不等。男248例、女163例;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322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6例,神经阻滞麻醉54例,静脉全身麻醉9例。
外科手术室12名护士参加手术前护理访视。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3名,护士3名;中专4名,大专8名;其中男1名,女11名。
①制定手术室围手术期访视内容。②手术前一天由担任该台手术的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室围手术期访视单内容对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访视,并由患者或家属代签名。③手术当日该台巡回护士负责核对和接患者,及手术必备用品准备。④术后1~3d内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包括了解患者伤口情况、皮肤情况、对手术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由患者或家属代签名。⑤护士长对患者不定期抽查,了解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情况和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对手术室工作表示满意398例,占97%;认为手术室工作表现一般13例,占3%。
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手术间温度太低;仪器噪声较大;护士与患者沟通时尽量用通俗易懂语言。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解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的前提。访视时,态度要和蔼,对年龄较长的可称大爷、大娘、阿姨、叔叔等,年龄较小的可称“小弟”、小妹等,对有职务和职称的,可称“某某”局长或“某某”老师等,这样可以缩短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2]。
护士在交流中要注意运用规范语言、标准的肢体语言、恰当的装束举止,主动与患者沟通,而且要善于沟通[3]。要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能听懂,接受你的访视、术前宣教和指导。
从满意度调查来看,资深护士满意度大于年轻护士,所以要求资深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将访视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也可以通过讲座、讲课的形式,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手术前访视能力[4]。
手术室每一位护士都应该知道,手术室环境温度通常控制在22~24℃,手术患者的温度应维持在36℃以上,特别是全麻手术超过3h、一般手术超过2h,容易出现术中低温。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常见的并发症有:①增加伤口感染率;②影响凝血功能;③影响机体代谢;④增加心血管并发症;⑤延缓术后恢复;⑥延长住院时间[2]。所以手术室护士必须以患者为中心,严格控制手术室的温度,注意患者保暖,防止并发症发生。
在访视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和手术治疗计划,如外二科刘某,女,48岁,诊断为左侧乳腺癌。患者对手术有顾虑、不愿手术,通过交流,用科学的知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和非手术的危重性[2],最后使患者接受了手术。
对患者的隐私护士应当保密,更不能嘲笑、议论其隐私,防止对其造成伤害。
每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排第一名者,在全科表扬并在经济上给予鼓励,最后一名者给予批评、经济上给予处罚。
[1] 王玉华,王兰平,李俊霞.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干预效果研究[J] .现代护理,2002,8(11):829-830.
[2] 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9-150.
[3] 禹芳.术前护理访视的方法与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2):132-133.
[4] 张雅莲.谈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