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2010-02-10 20:33:40谢凤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5期
关键词:患肢部位关节

谢凤云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治疗四肢骨骨折患者516例,在516例患者中,男323例,女193例,年龄最 71岁,最小13岁,平均42岁;新鲜骨折438例,陈旧性骨折78例,骨折愈合时间最长59d,最短29d。术后采取早期正确的阶段性功能锻炼,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能在骨折愈合的同时,肢体活动达到正常,功能恢复占90%以上,收到了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功能锻炼是骨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使骨折患者尽快恢复患肢肌肉、韧带、关节囊、肌腱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肌腱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1]。因为患者不知道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同时也害怕疼痛而不敢下床活动,所以护士要正确地指导和督促检查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护士必须依据系统的、科学的功能锻炼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解除患者的顾虑,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盲目锻炼的不良后果,使骨折患者早日康复[2]。

在不同程度上伴有疼痛肿胀及骨折部位的功能障碍是骨折患者的共同特征[3]。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骨折部位的不同、个体差异的不同、骨折类型的不同以及骨折的不同阶段而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指导,对患者骨折部位功能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分为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3个阶段[4]。

1 功能锻炼在骨折早期中的指导作用

骨折早期指术后1~2周内。

1.1 临床特征

骨折早期的临床特征是患肢局部疼痛、肿胀、血液回流差、肌肉痉挛,骨折处容易发生再移位。

1.2 功能锻炼的目的

骨折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避免关节僵硬,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

1.3 功能锻炼要点

1.3.1 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

1.3.2 患肢肌肉做舒缩运动

如股骨骨折,可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时可做手指伸屈活动及轻微的握拳,上臂仅做肌肉舒缩运动,而腕、肘关节不活动。督促指导并检查患者每日多次进行肌肉的收缩锻炼,每次约20min。

1.3.3 身体其他各关节均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

在护士系统、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能够消除骨折处的肿胀,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延缓肌肉的萎缩,减少肌肉之间的粘连,对骨折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压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1.3.4 骨折处肿胀、疼痛明显是骨折早期患者共同的特点,保持骨折患者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能够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骨折处的局部肿胀。

此阶段的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生命体征等具体情况而制定不同的锻炼方法。骨折患者因疼痛或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起初对功能锻炼存在抵制心理,此时护士应向患者认真作好宣传解释工作,对患者进行辅导,使其树立信心,真正了解锻炼的具体方法和重要意义,使之能顺利地进行主动锻炼。

2 功能锻炼在骨折中期中的指导作用

骨折中期指术后3~6周起到8~10周这段时期。

2.1 临床特征

骨折中期的临床特点是软组织创伤已基本愈合,骨折端已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部位日趋稳定,但肢体肌肉逐渐萎缩,肌力明显减弱,关节内有粘连。

2.2 功能锻炼的目的

骨折中期锻炼的目的是恢复关节活动的和肌肉的力量。

2.3 功能锻炼的要点

2.3.1 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运动,2~3次/d,每次20~30min。

2.3.2 指导并帮助患者逐步活动骨折部位的远近端关节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动作应轻柔缓慢。如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如股骨骨折可进行撑臂提臀,屈曲髋、膝关节活动。此时骨折部位愈合尚不牢固,屈曲关节运动要慎重,严防再次骨折。正确、适度的功能锻炼活动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加速骨折部位生理功能的恢复,反之,关节长期固定就会引起僵直、疼痛[5]。所以,要尽量使关节能有最大幅度的活动范围。

2.3.2.1 骨折后3~4周,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主动的关节活动和肌肉收缩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肌腱及关节囊的粘连和挛缩,软化瘢痕,恢复关节和肢体的功能。未被固定的关节要尽量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肢体在牵引和外固定时,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的静态收缩运动。

2.3.2.2 骨折后5~7周,骨折处内外骨痂形成,骨折初步稳定,此时也是骨、关节、韧带、肌腱等组织的愈合过程。此期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除进行肌肉收缩外,应主动伸屈关节,同时指导患者及时增加活动范围、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这一段时间比较长,应告诫患者自觉认真,坚持不懈的锻炼。

2.3.2.3 骨折后7~10周,有临床愈合征象,在此时间内应对症加强锻炼,并可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得到恢复。上肢主要增强握力,下肢主要增强负重能力。下肢骨折此阶段可扶拐下地活动,注意指导患者正确的拐杖使用方法,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及下地行走的时间。在行走及负重时,如出现局部肿胀及皮肤颜色加深,应平卧抬高患肢减轻反应。

3 功能锻炼在骨折后期中的指导作用

骨折后期指骨折11周以上至临床愈合后这段时期。

3.1 临床特征

骨折后期的临床特征是永久性骨痂形成,恢复骨的原形,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3.2 功能锻炼的目的

骨折后期的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的肌力。

3.3 功能锻炼的要点

3.3.1 上肢提重物,下肢踢沙袋,也可配合蹬车、划船等各种锻炼方法。

3.3.2 针对对不同部位的关节,主动锻炼的活动范围和方式也有所不同。如肘关节的锻炼以伸展为重点;膝关节主要练习伸、屈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更大,以外展、上举锻炼为主;髋关节除了练习伸、屈以外,还要练习外展、内收与内外旋转,直到能盘腿为止。

3.3.3 肘关节的屈曲锻炼方法是将前臂放在桌子上或墙壁上,以上半身的压力向前、向上压前臂,使肘关节被动屈曲,也可配合理疗、健身器进行锻炼。如要锻炼膝关节的伸屈时,患者可在床边站立,双手扶住床沿,用力下蹲,以自己身体的重量向下压,来被动屈曲关节,锻炼时间20次/d,1h/次。此种锻炼有疼痛感,因此一定要坚持并逐渐增加屈曲的力量和程度,循序渐进。前臂的锻炼以旋转为主,被动运动既可借助机器或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也可自身控制进行被动锻炼。肩关节的锻炼可手握单杠,以自己身体的重量下坠,以便被动进行肩关节的上举锻炼。脊椎骨折在后期可以利用哑铃或拉簧锻炼上肢及胸部肌肉,在仰卧或俯卧位积极锻炼腰背肌肉,在双杠中练习前进和后退步行,逐渐练习双拐站立和步行。

3.3.4 骨折后期的锻炼主要是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活动强度、肢体的负重量。训练时避免动作过大过猛,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肢体的负重由轻到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总之,骨折患者术后完全康复的关键因素是适当、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骨科护士根据不同患者的骨折部位、年龄及骨折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合理指导患者进行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3个阶段的功能锻炼才能促进骨折患者的早日康复。

[1] 杨俊,高劲谋,赵山弘.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应用41例[J]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5):331-333.

[2] 陆裕朴.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7.

[3] 汪曾荣,詹伟彦,陈庠仑,等.AO外固定架治疗胫腓 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69-270.

[4] 于艳秋.临床护理与理论[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49.

[5] 王政国.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J] .中华创伤杂志,1997,13(4):237.

猜你喜欢
患肢部位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26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