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2010-02-10 20:33:40胡静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5期
关键词:家属护士心理

胡静波

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且病情变化无常,因此急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急诊工作的社会性和紧迫性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急救过程中把握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变化、提高医护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是抢救能否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急诊护士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急诊患者的心理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急诊的临床护理效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大连210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急诊患者1576例,年龄范围 3~82岁,平均46.5岁;其中外伤 877例,服毒 52例,癔症 31例,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24例,腹痛 498例,心肌梗死 23例,其他58例。

2 急诊患者发病的心理特点

由于外伤导致身上有多处伤口和出血的急诊患者,多伴有不安、焦虑甚至惊恐剧烈的心理;由于疼痛、呼吸困难等疾病导致的急诊患者多伴随恐惧、焦虑、急躁的心理;由于慢性病急性发作或病情恶化的急诊患者,因长期病痛的折磨,患者多伴有敏感、多虑、易激惹等心理特征,病情恶化、加重时,又产生悲观情绪,自卑、无价值感,有厌世的心理状态。另外,由于天灾、水灾、火灾、人祸、车祸、触电等引起的疾病的急诊患者,多伴有严重的焦虑不安、极度害怕和恐惧的心理;由于误服某种毒药的急诊患者,或者部分自杀未遂患者感到死而不成,产生被人耻笑,产生悲观、冷漠心理等很多矛盾的心理。另外,急诊患者的家属因目睹到患者生命处于危机状况,常造成患者家属不同程度的焦虑、心里紊乱和情绪变化。且急救室内的各种抢救器械,强烈的光照,24h不分昼夜的监护、身体各部位各种导管的连接,以及医生紧张严肃的面孔所造成的紧张气氛,都使患者感到恐惧不安,同时产生孤独和不安全感[1]。

3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急诊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迅速帮助急诊患者办理入院手续,迅速送入病房,使患者尽快得到治疗及护理,缓解患者的病痛。提供更快、更有效、更舒适、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来满足急诊患者的需求是现代急诊护理服务的模式。了解患者的就医的心态,尊重患者的主观意愿,体谅他们的过激行为,善于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沟通是急诊工作者的必修课。

3.2 急诊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依靠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区分急而不危与危而不显的患者。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沉着、充满信心,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对于急腹症患者,迅速给予正确的检查,鼓励患者配合诊治,信赖医务人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自杀未遂的患者,护士要因人而异,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同情、关心、帮助,用真诚的心去温暖患者受创的心灵,积极开导他们。使其主动配合抢救,避免出现拒绝治疗现象而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需要加以安慰和解释开导,以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科学认识疾病,详细地向患者介绍病情,并倾听患者介绍病史,耐心回答问题,向患者提出健康向上的建议,关心、体贴患者,从言行、感情上亲近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尽量满足其要求,消除其心理顾虑[2]。

3.3 处置后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解除痛苦,使其早日恢复健康,才能提高急诊工作的护理质量。与患者交谈,找出其主要的心理矛盾,通过支持性的语言和行为来影响患者,以交谈、暗示等手段来改变患者的不正确的认知和情绪障碍。合理解释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合理解释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心理问题对身体和生活的影响,指导患者调整自己的心理。鼓励患者进行行为训练,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应激和躯体并发症,以降低患者苦恼。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对症心理疏导,使心理护理的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护理水平。平等对待患者换位思考,把自己想作患者或患者家属,来感受一下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才能体谅患者的痛苦,才能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尊重患者人格,同情患者痛苦,理解患者所需把患者当亲人一样尽心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因为平等和尊重是护士和患者达到有效沟通的前提。要耐心倾听,掌握好语言艺术,善于察言观色,发现“苗头”妥善处理,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护士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或由同事处理,自己暂时离开患者,绝不与患者争吵。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要加强人文观念的培养,除了进行理论提高外,更应注重在护理实践中树立人文观念,营造人文关怀环境与氛围[3,4]。

3.4 做好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及与家属沟通工作

急诊患者的家属心理同样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应把患者与家属看作是一个整体,告之家属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告诉他们保持冷静,不要影响患者的思想情绪。家属对病情的了解及认可程度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家属的沟通工作。家属在精神上、经济上对患者的支持,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指导家属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乐观、关爱的情绪。急救护理人员不要忽视告知义务,把知情同意作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减少及杜绝医患纠纷[5]。当患者死亡后应对家属表示同情,并帮助家属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减轻其痛苦。

4 讨 论

对急诊患者的护理应重视心理护理,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 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在时间上和顺序上要灵活,因人而异。通过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体现了心理护理的意义及重要性。

[1] 刘玉莹,曹力,陈兴华.实用急救护理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1.

[2] 王雪.急诊外伤患者的健康教育技巧初探[J]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70.

[3] 孙微,杨国愉.急性创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89.

[4] 李敏宣,罗小平,赖丽宇,等.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2787-2788.

[5] 张小松.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

猜你喜欢
家属护士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