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中
河南省内乡县妇幼保健院(474350)
我国结核病负担较高,每年仅新发现的初复治病例达98万。因此,为了控制结核病疫情蔓延,确保广大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我们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对全县15个乡(镇)314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结核病普查普治工作,调查了解和分析结核病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的流行情况,现将本次结核病普查普治结果报道如下。
用1mL注射器吸取BCG-PPD液(由华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0.1mL,注射于受检者左前臂内侧皮内,72h观察结果。
注射处只有针眼,无硬结或有硬结平均直径<5mm者为阴性;硬结平均直径≥5mm而≤15mm者为阳性;硬结肥厚平均直径>15mm或注射部位出现坏死、水泡、淋巴管炎等现象者为强阳性反应。
对OT试验阴性者予以接种卡介苗(BCG,由兰州生物研究所提供);对强阳性者采用每日利福平0.45g、雷米封0.3g顿服预防3个月,若经肺部拍片确诊为肺结核者,按肺结核病防治全国统一化疗方案统一建卡、实施正规治疗管理。
本次共调查314所中小学校,做OT试验76552人(男42442人,女34110人),其中OT试验阳性以上人数13967人,阳性率18.25%;OT试验强阳性人数3241人,强阳性率为4.23%。
男女生强阳性率分别为3.41%(1449/42442)和5.25%(1792/34110),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15.07,P<0.01)。表现为女高男低,可能与女生体育锻炼少,体质较差,机体抵抗力较男性低下等因素有关。
城镇中小学生和乡村中小学生强阳性率分别为3.8 3%(394/10287)和4.30%(2847/66265),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u=2.35,P<0.05),中小学生强阳性者分布表现为乡村高于城镇,说明城镇虽然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但卫生习惯较好,重视预防接种工作,因而感染率、发病率较低;而农村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卫生习惯养成不良(如随地吐痰行为和自我防护意识差等),容易造成结核病的传播和扩散。
小学学生、初中学生及高中(包括职专和中专)学生强阳率依次为3.59%(2006/55833)、5.65%(949/16778)和7.37%(286/3881)。经统计学处理,它们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427,P<0.01),表现为随着学生学习阶段的升高,强阳性率也逐步升高,可能是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集体在校食宿,加上学习负担过重,身体素质及抵抗力降低而造成学生群体易感性升高。
对3241名强阳性者全部进行线光胸部透视,对其中1765名胸透异常者拍照胸部后前位片,确诊肺结核患者103例,患病率134.55/10万(103/76552),结果表明感染率高,而患病率低,可能因为OT试验阳性者包括两部分人群,一是已接种过BCG或隐性感染结核菌并产生了免疫力者,二是结核感染者。对后者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本次共计调查314所学校,接受OT试验学生人数76552名,总阳性率为18.25%,结核感染率(强阳性率)为4.23%,患病率为134.5/l0万,说明感染率高而患病率低,感染率女生高于男生,乡村高于城镇,且随学习阶段升高而上升。建议卫生、教育等部门应相互配合,结合国家有关结核病防治政策,在开展好全民健康教育的同时,有重点的积极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强力引导在校的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广播体操/伸展运动、跑步、游戏、走队列等活动,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习惯,卫生部门的疾病控制机构要定期对在校学生及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普查普治工作,并尽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加强体育锻炼,增加学生营养,落实结核病防控措施,提高在校中小学生群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努力降低在校中小学生对疾病的群体易感性,增强中小学生群体身体素质,有效控制中小学生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1-3]。
[1]中国学生体制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制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90.
[2]WHO.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epidemiology,strategy,financing:WHO document WHO/CDS/TB,2009.7-46[R].2009.
[3]耿贯一.流行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