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飞 刘金福
1.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
2.山西中医学院
3.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医院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胃阴亏虚、脾胃虚弱等有关。根据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选择一组腧穴组方进行临床研究,以验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腧穴组方,现将资料汇总如下。
本组均为门诊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1]。排除有心、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及恶性肿瘤。观察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20~64岁,平均42岁;病程 7月~19年,平均8.3年;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4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 21~59岁,平均 43岁;病程5个月~21年,平均9.7年;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布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刺法:主穴常规刺法,虚证用提插补法,实证用提插泻法。胃阴不足者加阴陵泉、太溪;脾胃虚弱者加太白、解溪;肝胃不和者加太冲、内庭。疗程:日针1次,6次为 1个疗程,休息1日,连续治疗4个疗程。
对照组:阿莫西林每次0.5g,每日 2次,早晚口服;丽珠得乐(枸橼酸铋钾)每次1包,每日2次;替硝唑每次0.5g,每日2次。连续治疗1个月。
疗效标准[2]:显效: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胃镜及病理检查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有2项从重度转为轻度,或有一项从重度转为轻度,各项理化指标有明显好转,症状总积分减少≥90%。有效:主症、次症好转,胃镜及病理检查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有一项从重度转为中度或中度转为轻度,各项理化指标有好转,症状总积分减少≥60%以上,但低于90%。无效:主症、次症及胃镜、病理检查、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均无明显改善,达不到有效标准,症状总积分减少不到60%。
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40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 85.0%;对照组40例,显效 15例,有效 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
两组胃镜疗效比较:治疗组40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 82.5%;对照组 40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
两组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萎缩40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 11例,总有效率72.5%;肠化23例,显效15例,有效 4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82.6%;异型增生12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5.0%。对照组:萎缩40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0.0%;肠化22例,显效 7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3.6%;异型增生13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53.8%。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程长,消化不良,胃脘胀痛,嗳气,纳差,疲乏无力,胃酸减少为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针灸组方治疗CAG疗效显著,其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针刺可以有效保护胃黏膜。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可以使胃底部血流量增加,渗出减少,促进病灶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与组织迅速新生,促进胃蛋白酶原(PG)的合成与释放,保持胃黏膜的完整性,加强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及消化功能,抑制病变局部兴奋性,减弱胃黏膜攻击因子的刺激[3,4]。再者,针灸对CAG患者免疫功能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使过高的免疫球蛋白恢复正常,从而起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5]。同时,针灸还可能通过调节胃窦部胃泌素细胞(G细胞)的变化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有研究表明,CAG患者针刺治疗前G细胞数目减少,变异不规则细胞多,且胃泌素物质扩散现象严重,针刺治疗后G细胞数目增多,胃泌素物质扩散现象消失。表明针刺可调节胃黏膜G细胞从不正常状态转向正常状态[6]。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经临床研究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胃肠病学,2000,5:77-7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3]孙茂峰,等.穴注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液屏障的影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373-375.
[4]高希育,等.针灸对胃黏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5):277-278.
[5]陈德成,等.穴位注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免疫调节作用机理研究.中国针灸,1996,(2):69-71.
[6]柳力松,等.针刺胃病患者胃窦部胃泌素细胞变化研究.针刺研究,1994,(2):75-78.